美国似乎是要把针对中国的措施贯彻到底了。
在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闭馆风波平息不久之际,当地时间8月13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宣布,要求孔子学院美国中心登记为“外国使团”。
在美方孜孜不倦的“努力”之下,两国关系继续走向恶化。
美国又出“老招数”了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美方第一次将中国的机构列为“外国使团”了——今年2月和6月,9家中国媒体就已经进入了“外国使团”的名单。根据美国《外国使团法》,一旦被登记为“外国使团”,就必须向美国国务院上报所有工作人员名单及旗下物业。
那么,美国这次的理由又是啥?
据路透社的消息,蓬佩奥在一份声明中声称,设在华盛顿的孔子学院美国中心是“一个推动北京在美国校园以及中小学教室进行全球宣传以及恶意影响活动的实体”。
可事实真相如何呢?
在这一消息发布的当天,孔子学院美国中心就在其官网做出了回应,称美国的论断与真相脱节,并邀请蓬佩奥参观,以便帮助他了解真相。
声明称:
这显示出对我们办公室实际工作的不熟悉。我们不是美国孔子学院的总部,我们是位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办事处,并致力于为美国社区提供全球教育服务和跨文化机会。我们提倡美国许多教育家和学生共有的学习汉语的简单理想。我们的办公室没有连接到大学校园,也没有涉及任何孔子学院的课程、就业或资金事项。孔子学院美国中心对大学如何运营和管理自己的孔子学院语言课程没有任何影响,更别说“有害影响”了。
1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强调,美方有关做法是对中美合作项目正常运作的妖魔化、污名化。我们保留对此事作出进一步反应的权利。
他表示,长期以来美国孔子学院都是大学自愿申请,中美大学本着相互尊重、友好协商、平等互利的原则合作成立的,其运作管理公开透明,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恪守大学各项规范,为促进中美人文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所在大学和美国各界的普遍欢迎。
答案揭晓了。
孔子学院之所以“躺枪”,只不过是美方一贯的冷战零和博弈思维所导致的结果罢了。
中国外交学院战略与和平研究中心主任苏浩教授表示,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对中国实施的是全面遏制的系列组合拳——在政治上特别是意识形态上对中国全面压制;在经济方面发动贸易战;在科技上通过对华为、TikTok、腾讯等企业发难变相对华施压;在教育方面,将有关教育交流项目政治化,干扰中美间学者的正常人文交流,对中国的留学生采取一系列限制措施等等……
在美国宣布关闭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之后,苏浩就认为美国的行动并不会停止。而孔子学院被列入“外国使团”大概率也不会是“最后一击”,未来美方很可能还会有其他方面的行动。
面对围追堵截,中国该怎么办?
那么,面对美方的这种全方位围追堵截,中国该怎么办?
苏浩认为,从态度上要把握三点:
第一, 要有战略定力。
当下,中国处在严峻的国际环境之中,美国正在试图联合盟国形成对中国“冷战式”的围堵。在这种状况下,我们能不能撑得住?
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战略定力。
为什么说中国撑得住呢?从历史中可以找到答案。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所经历的国际环境比现在恶劣得多。当时,西方国家甚至是部分周边国家都对中国采取敌对态度,再加上国内形势较为曲折,中国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中国的天也没有塌下来。
现在的形势再坏也坏不到当时的程度。美国如今已经无法通过联合盟国来达到当时对中国的封锁和压制程度,所以要有战略定力来支撑我们的信心,不要慌乱,只要按照既定方针目标走下去,中国是不会垮的。
第二, 要做最坏的打算。
中美关系很可能还会继续恶化。美国甚至可能会在南海、台海挑起冲突,导致中美军事对抗。所以,我们要有战略底线——如果触碰了核心利益,中国不惜会用武力的方式来应对。
另外,美国虽然会动员其盟友及战略伙伴围堵中国,但是,这些国家不会完全变成美国的棋子对中国采取直接的军事行动,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它们的利益。
总之,要做最坏的打算来争取最好的结果——有了最坏的打算,最坏的结果才不会出现。
第三, 既有的战略节奏不能被打乱。
美国一系列的行动就是想要打乱中国的战略节奏,影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国有着自己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目标都应该继续推进。虽然会面临很大的困难,但是我们应该坚持按照自己的节奏向前迈进。
美国弹冷战曲调,中国不会随之起舞
苏浩认为,从具体行动上来说,中国没有必要完全按照美国所弹的冷战曲调起舞。
美国对中国进行冷战式的打击,但是中国没有必要对美国采取冷战式的对抗。尤其对于中国政府来说,需要警惕被民族主义情绪绑架。
进一步来说,美国正在掀起一场对中国的全面对抗,但是中国没有必要全方面回击美国。当然,确实严重威胁到中国国家主权的行为一步也不能退让,比如南海问题、台湾问题、香港问题、西藏问题等。
不过在其他方面,比如美国掀起意识形态战,高调地对中国、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主张进行批判,此时中国不一定就要和美国陷入无休止的论战之中,进行一场意识形态的冷战。
在科技方面,虽然美国力主压制中国,但是中国同样没有必要和美国搞科技冷战。中国在大力发展自身科技实力的同时,仍然需要合作共赢,需要尽可能吸收西方先进的科技。
在教育和文化方面,中国也应该坚持合作交流,这也更加能显现出美国的无理和霸凌行径。
在经贸方面,中国仍需认真落实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当然中国现在也是这么做的。在全球新冠疫情持续蔓延的当下,经贸合作对两国更是至关重要。
总之,从行动上来说,无论是经贸、科技还是其他领域的合作,只要有利于中国自身发展,我们就应该去做。
美国大选后,中美关系会出现转圜吗?
不能否认的是,当下中美关系的急转直下,与美国今年11月的总统大选密不可分。
总统特朗普为了扭转选情不利的局面,把中国打造成了所谓的“敌人”,卖力标榜自己英勇对抗“敌对国家”的形象,以便在大选中捞取政治资本;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也不甘示弱地大打“中国牌”,颇有跟特朗普比拼谁对中国更强硬的架势。
不过,既然诸多对华强硬措施只是这段时间以来为了选情的“表象”,那么,11月大选之后中美关系是否会出现转圜?
苏浩认为,即使11月大选结束,中美关系也不会回到从前。不仅恶化的状态不会发生根本改变,甚至还会持续高度紧张对抗的状态。
如果共和党的特朗普强调的是以硬实力压制中国,那么民主党的拜登则会用软实力来对抗中国。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其对华策略从本质上来讲是一致的。当下,中美之间的关系不会随着政党轮替、政权更迭而发生根本变化。
所以,是时候放弃对美国的幻想了。
- END -
撰文 / 宁静
图片 / 网络
美编 / 曦嘉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