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晋中: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发布时间:2020-08-21 13:44:41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闫志轩 报道)在你心中,农村是什么样?土坯房、破窑洞,老头老太晒太阳?那都是过去的事儿了!行走在晋中,这里农村“多”与“少”的变化,令记者感受颇深:崭新的楼房多了,外出务工的农民少了;现代化的种养产业园多了,荒坡荒地少了;文旅融合的小镇多了,闲置废弃的土地少了。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得益于晋中市开展农村“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的破冰之举。

8月17日-18日,晋中市“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第二次现场推进会暨项目签约推介发布会在灵石县召开。

自“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启动以来,晋中全市引进社会资本几百亿元,引入企业1609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9万人,带动集体增收8.7亿元、农民增收7.9亿元。

成效的初显愈加坚定了改革的步伐。面对这场集成攻坚战,晋中市市委书记赵建平认为,这迈出的小胜一步,仅仅是拉开了序幕,必须要将“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引向深入、推向高潮。

破冰解难激活力

农村“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就是通过推进农村集体非承包耕地、林地、四荒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资产入市,进而吸引工商资本“上山下乡”,激活农村资源资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祁县昌源河廊带产城融合项目,构建起生态湿地、科普教育、康养小镇、田园综合体等四大功能板块。

“清底核查是土地打包入市的基础。我们就是要以此为契机,准准确确摸底数、实实在在亮家底。把诸如集体非承包耕地普遍存在的地大证小、超期承包、百年合同甚至优亲厚友的问题,‘四荒地’低价拍卖、购而不治甚至改变用途等历史遗留问题找出来,该规范的规范、该整治的整治、该退出的退出、该整合的整合。”晋中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牵头此次全市“五地一产”的摸底工作。

这是蕴藏在农村的一笔巨大财富,也是晋中市做好“五地一产”入市改革最大的底气、财气、硬气。

2020年3月,晋中市委首次提出推进“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紧接着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书记专题会议,研究推动此项工作,4月,晋中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农家干部,一场敢为人先的改革之法了然于胸。

5月9日,第一次现场推进会在太谷召开:推进“五地一产”入市改革,旨在把激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作为首要任务,使农村集体经济来一次大发展、农民收入来一次大提高、农村党的基层政权来一次大提升,让党的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农村大地,农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极大增强。

典型做示范,引领开好局。首次现场推进会上,以典型开路,晋中市集中培育和选树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和模式,还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整体开发型、资源入股型、合作经营型、大户带动型、多元发展型等发展模式。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晋中11个县(市区)掀起了你追我赶的改革热潮。

祁县城赵镇城赵庄社区山西星森源汽贸服务区项目将建设成为机动车检测维修、车辆服务管理、物流信息仓储、二手车交易等四大主要功能的全产业、综合性服务区。

“这次推进会就是要解决深入推进、落地见效的问题。”8月18日,晋中市召开“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第二次现场推进会。“必须继续坚持‘六个集成’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把‘五地一产’入市改革作为集成攻坚战,用战略眼光、战役要求、战术策略、战果成效去审视、谋划、突破、考量”。

绿水青山的视觉、乡音民歌的听觉、五谷丰登的味觉、花香气新的嗅觉、富裕幸福的感觉、担当作为的自觉,一幅“六觉”蓝图跃然眼前。

久旱恰逢及时雨

八月的晋中,万物勃发,景怡人和。17日,记者跟随晋中市“五地一产”入市改革观摩队伍,从榆次出发,一路南下,走祁县平遥,访介休灵石,实地探访六个典型示范引领村,感受由“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带来的新风貌、新气象。

“对我县无疑是久旱恰逢及时雨,行船向西起东风,为盘活农村资源,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起到极大的推动、支持、保障作用。”观摩第一站,祁县相关负责同志这样说。

“入市改革不仅仅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更是承载着基层干部多年想干但没干成的一种情怀,给了我们动真碰硬、攻坚克难的底气和决心。”平遥县岳壁乡党委书记梁杰感受最深。

平遥县岳壁乡黎基村晋伟中医药产业示范园项目,流转村内非承包耕地280亩,用于种植道地药材黄芩、柴胡、山药等,进一步解决了企业扩大过程中原材料供应不足问题。

岳壁乡是平遥的农业大乡,也是经济大乡,产业发展多元,是全县“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城郊片区试点乡镇。走进该乡黎基村中医药产业园,一阵阵香味迎面而来,被工人认真挑选过的玫瑰花,转眼间变成了养生玫瑰绿茶,玫瑰精油。

更令人欣喜的是,晋中市“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启动后,县乡村三级和企业看到了发展新机遇,坚定了项目建设信心决心,示范园真正驶入了发展快车道:通过支持企业打包使用“五地一产”各类资源170亩,有效扩大生产规模;通过流转集体非承包地和承包地共300亩,组建中药材开发公司,打造集生态、休闲、采摘、观光、加工为一体的玫瑰生态园区,实现了种植、加工、旅游“三产”融合。

“五地一产”入市改革贯通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效应在岳壁乡得到了充分验证。

“要建设全域旅游,就是要以平遥古城为中心,用‘五地一产’的方式,将散布在晋中大地的经国家部委确定的近百个古村、古院、古堡拎起来、串起来、亮起来,一个一个地激活,一个一个地保护,形成众星捧月、遥相呼应的壮丽景观,这就是全域旅游。”

平遥县岳壁乡梁村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在“五地一产”入市改革中,梁村突出乡村记忆、乡土气息,把莲藕水稻传统种植同古堡群落开发结合起来。通过流转、整合土地资源,打造集古堡观光、莲藕、水稻种植,蔬果采摘等内容于一体的休闲农业深度体验项目。

借着“五地一产”的政策东风,濒临毁灭的古堡将得到保护修缮、传承发展,并将带动平遥建设成为“游在古城,住在古堡”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平遥东泉镇木瓜村古堡开发现已投资3000万元,完成19处院落的修复整治,其中一处自天堡开发量已完成80%以上,并于年底全部完工开始运营。

平遥县委书记武晓花介绍,木瓜村古堡开发田园综合体项目建成后,每处院落按每天2000元住宿计算,除去淡旺季影响,以半年计,年收益可达3000多万元,可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年平均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240多万元,村集体通过劳务派遣公司年可增收20多万元。

“五地一产”入市改革,这场“风”吹得舒心解意,这场“雨”下得沁人心脾。

从目前推进情况看,全市实现了农村资源长期闲置、低效利用、非法占用“净流失”向工商资本开发利用、促进保值增值“大回流”转变,工商资本从城市向农村流动,农村生产关系由“分”强“统”弱向“统分结合”,“统”的作用加快释放转变,农民由分散经营与市场脱节向适应市场、从供给侧发力转变,农业由传统耕作向现代农业转变,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夯实,一些村支两委由软弱涣散向“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转变。

“金钥匙”开启好日子

观摩途中,粉刷在农村外墙上的一句话恰如其分:“五地一产”金钥匙开启百姓好日子!

“政策实施后,农民收入增加了多少?”每到一处观摩点,赵建平总是关切地询问。推进会上更是多次强调:“多办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产业,多办产业链条长的产业,多办带动农民致富的产业,真正让项目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引擎。”

“土地不要一转了之,要把蕴藏在群众中的智慧和力量充分调动起来,主动参与改革、服务改革,让充满潜力的土地资源发挥出更多的效益,使人民群众更多享受改革红利。”

这份改革的担当与魄力,已是化作甘霖玉露,滋润在晋中的农村大地上,滋润在农民群众的心窝里。

介休市龙凤镇全域旅游产业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7.27亿元,盘活“五地”资源7641.63亩,为周边6个村增加集体收入103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由开发前的8000余元增加到现在的1.55万元。

“我们村子现在真是越来越好了,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今天这么多人来参观,肯定是要上电视喽!”

17日下午,观摩车辆行至灵石县静升古镇,引得村里的群众们也来自家门口观摩了一番。

静升古镇文旅融合项目位于静升镇静升村,以王家大院为核心,包括景区二级游客中心、王家庄园、崇宁生态康养园3个子项目,通过一系列土地流转、调整置换、甄别收回等举措,推动古镇周边“无地”资源化整为零,规划形成了晋商文化、现代农业、科技观光、乡村休闲、温泉度假、生态康养及文旅产品开发、加工、销售等多种业态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项目的开发,也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了“四金”收益。流转土地拿租金,已流转的村集体非承包耕地和农户承包耕地,每亩每年800元租金,为静升村年增加集体收入31.2万元,101户农民户均增收1500元。自主经商得现金,村民变古镇商人,目前,静升村经营实体户达600余户,占全村总户数的22.6%,户年均收入5万元。就业务工赚薪金,项目提供就业岗位2500余个,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集体经营分股金,村集体通过直接经营、租赁发包等方式,盘活村集体房产、水井、停车场等资源资产,年经营收入达300万元,除用于持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外,还以入股形式向村民发放分红。由此一算,静升村集体年收入已达330余万元,村民人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

通过推动资源资产综合利用,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晋中打造出了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有平遥县东泉镇木瓜村利用丰富的历史建筑遗产动员农户与企业签订古堡开发协议的整体开发型,左权县龙泉乡连壁村入股嘉耀光伏发电公司、龙鑫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资源入股型,也有太谷区小白乡上庄村对40多户村民和3户企业无偿占用的450亩集体非承包耕地重新竞价发包的合作经营型,灵石县鑫源公司对段纯镇南坪头、牛家庄等6个村整村搬迁后的土地进行复垦复耕、综合开发的大户带动型,介休市城关乡顺城关村出资兴建农贸市场以及金属构件市场、便民市场的多元发展型。

晋中市“五地一产”入市改革,收益的是集体、普惠的是农民、壮大的是农业、振兴的是乡村。

“每一项改革都是一场歼灭战,必须用灵活的战术引领,多点突围、各个击破,积小胜为大胜,用每一场歼灭战的胜利来迎接攻坚战的最终胜利。”“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第二次现场推进会上,晋中市市委、市政府对改革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再加力。

午饭过后,从灵石归程,车缓缓启动,空山新雨后,青山如黛,更显婀娜。 极目远眺,荡胸生层云,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将创造出一个新的明天。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