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美国又炸锅了,特朗普的“法律与秩序”真的能结束乱局吗?【外媒深一度】

发布时间:2020-09-06 17:17:52 推广来源:百万庄通讯社

近日,美国国内又炸锅了。

西方各大主流媒体的头版头条消息都在报道一件事——特朗普访问威斯康星州,但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视察。

事情还要从十多天前的一个晚上说起。

表象

8月23日晚,在美国东北部威斯康星州基诺沙市,一名白人警官近距离向非洲裔美国人雅各布·布莱克(Jacob Blake)连开七枪,导致布莱克腰部以下瘫痪。

事发之时,警方正因家庭暴力问题意图逮捕布莱克。布莱克则径直走向自己的车,在他侧身进入驾驶室中时,警员拉斯滕·谢斯基(Rusten Sheskey)朝他后背开了枪。

图片来源:AP

随后,当地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示威活动,部分街道充斥着打砸抢烧的暴力行为。

同6月份的弗洛伊德之死一样,此次枪击事件在美国社会引发了巨大的反响。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就此打住。

当地时间25日晚,在基诺沙,特朗普的支持者——一名17岁的少年凯尔·里滕豪斯(Kyle Rittenhouse)对3名现场抗议者开枪,造成2人死亡、1人受伤。里滕豪斯被控一级杀人罪和杀人未遂两项罪名。

8月29日,在美国西北部的俄勒冈州波特兰市,支持特朗普的车队与反种族主义游行示威的人群发生冲突,又导致1人身亡,且嫌疑人至今仍未找到。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面对如此乱套的状况,特朗普自然是坐不住的。

8月30日起,特朗普在推特上连连发文呼吁“法律与秩序”的回归,并称波特兰及其它地方的民众此刻也需要法律与秩序,同时还责骂左翼民主党籍的波特兰市长为“笨蛋”,且毫无领导能力。

8月31日,特朗普还在白宫简报会上为那位开枪杀人的17岁少年“粉丝”辩护,称他开枪完全是出于自卫,因为当时如果不开枪就很可能被现场的抗议者杀害。

看起来,特朗普就是一个只是为了维护狂热“粉丝”、不在意少数族裔权利、可能支持暴力执法、将“推特治国”贯彻到底的“咆哮帝”。但如果你这样认为,巧了,你可能已经掉入了民主党的思维陷阱——因为他们就是这么宣扬的。

8月31日,民主党候选人拜登发表演讲,尽管对近期抗议活动中来自左翼或右翼的暴力行为表示谴责,但也特别批评了特朗普,认为是他的煽动招致暴力的分歧与对抗的产生。

与此同时,拜登也开始在推特上对特朗普展开猛烈的抨击。

到了9月1日,特朗普按照行程视察威斯康星基诺沙,谴责示威行动,并重申他在竞选中强调的“法律与秩序”。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威斯康星的民主党籍州长托尼·埃弗斯(Tony Evers)敦促特朗普“不要来”,并说“你的出现只会拖延我们平息分歧的工作”。

可为什么冒着“被嫌弃”的风险,顶着当地群众抗议的压力,特朗普也要去视察基诺沙呢?

意向

因为威斯康星是大选中关键的一个摇摆州。

 BBC根据美国真清晰政治(Real Clear Politics)发布制作了一张美国“战场州”地图,其中紫色的正六边形越大,则代表这个州拥有的选票越多。

在美国选举总统的选举人制度中,每个州基本根据人口数量获得不同数量的选举人票,某一候选人如获得某州选民的多数选票,这一州的全部选举人票即由这一候选人获得。在总共538张选举人票中,候选人需要获得至少270张选举人票才能获胜。正如上面的地图所示,一些摇摆州有较多的选举人票,所以候选人通常也会花更多的时间在这些州开展竞选活动。

CNBC称,特朗普用“法律和秩序”的议题与拜登PK,试图占领上风,并把波特兰(俄勒冈州)、基诺沙(威斯康星州)及其他城市针对警察暴力的广泛抗议活动框定为当地民主党籍官员的弱点,展开猛烈的抨击,以此收买“人心”。

本周二,特朗普在威斯康星州基诺沙视察时向媒体发表讲话,身后的建筑在近日来的抗议与骚乱中已成一片废墟。(图片来源:AFP)

竞争者拜登一直试图将“特朗普无法遏制新冠病毒大流行”打造成为其竞选的主要议题,现在,特朗普提出的“法律和秩序”也变成了拜登攻击的焦点。

目前,尽管特朗普在大选的全国民调中仍然落后于拜登,但二人的差距似乎在缩小。证据同样来自民调:今年8月初,CNBC和Change Research的一项民调显示,拜登在威斯康星州以49%对46%的微弱优势领先特朗普,误差幅度正负1.4%;不过最新民调却显示,在密歇根和宾夕法尼亚等主要选举摇摆州,拜登在领先特朗普方面的优势出现了缩水。

这或许是特朗普的竞选策略开始有些奏效了。

真相

对话新闻网(the Conversation)9月1日指出,特朗普之所以如此强硬地鼓吹“法律与秩序”,是因为从历史角度来看,1968年和1988年的总统选举为共和党提供了可参考的模板。

以1968年为例,共和党人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与民主党候选人休伯特·汉弗莱(Hubert Humphrey)展开竞选活动,美国社会也广泛存在政治、种族动荡。

为了应对社会动荡,汉弗莱求助于各类项目,以纠正种族歧视与不公。然而,当美国人看到他们的城市陷入混乱,同胞在越战中丧生时,汉弗莱提出的“向贫困开战”(war on poverty)议题听起来很空洞。

尼克松则提出了简单的“法律与秩序”方案。他后来又加强对该议题的描述,称之为被左翼理论家所忽视的但是遵纪守法的“沉默的大多数”。这一“恢复秩序”的呼吁让他赢得43.4%的普选,以及32个州的选举人票。四年后,尼克松再次通过呼吁“法律与秩序”,以压倒性的优势再次当选。

但《蓝灰》杂志9月2日对美国作家威廉·塞勒坦(William Saletan)的采访记录中提到,一个在位的总统不该抓住社会动荡这点作为他继续执政的理由,但这却是特朗普现在竞选的一套说辞。当病毒袭来时,特朗普及支持者环顾四周,所看到的是他们可以以“法律与秩序”为议题进行运作。

同样,拜登也过于依赖暴力冲突事件为自己增加好感,为选情加分。他屡屡对特朗普纵容暴力进行指责。本周一,他在匹兹堡发表演讲,表示特朗普在这个国家毫无道德领导力,无法阻止暴力——因为多年来他一直在煽动暴力。他补充道:“我们需要正义与安全。”

周三,拜登“追随”着特朗普飞往基诺沙,不仅“象征性”地问候了中枪的布莱克,还强调:“不管有多愤怒,一旦抢劫、纵火,都应该被追究责任。”

特朗普只强调秩序,却无视和放任种族冲突和疫情危机;而拜登则借此反攻,过于依赖街头暴力拉拢选票。

目前,“法律与秩序”这一口号已经成为大选的棋子。

 8月29日,支持特朗普的车队走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中心的街道上。(图片来源:AP)

但特朗普口口声声的“法律与秩序”真的能拯救此刻混乱不堪的美国么?

8月31日,美国种族歧视政策学者伊布拉姆·索拉尼·肯迪(Ibram Xolani Kendi)在互联网新闻节目“民主现在”的访谈中称“美国目前患上了癌症,且癌细胞正在迅速扩散”,这个“癌细胞”指的就是种族主义。

肯迪认为,当局谈到的法律与秩序,指的是种族主义和“黑死病”的法律与秩序(他提到的Black death原意为“黑死病”,这里引申为“非裔人群遭遇种族歧视甚至该死”的含义)。

他指责白宫之中盛行白人至上主义,对疫情中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日益升级的种族矛盾视而不见,反而用“法律与秩序”欺骗民众,目的不过是拉拢那些希望恢复秩序、重启美国的选民的选票。

可惜的是,美国国内疫情危机与反种族歧视抗议浪潮交织,民众已经疲于应对疫情带来的公共卫生、经济下滑、收入保障水平下滑的种种压力,面对种族主义引发的持续社会动荡也已倍感无助。

而美国两党政客为了赢得大选,不去全力控制疫情,也没有实际措施平衡种族关系,最终只会造成美国社会更加严重的撕裂。

再好听的口号,也只不过是口号罢了。

- END -

撰文 / 文思

图片 / 网络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