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人们在服贸会5G通信服务专题展区参观。
9月5日,2020年服贸会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在5G展区内,一系列黑科技产品吸引观众驻足:一场由机械臂和“指挥家”完成的音乐演出强势吸睛。观众扮演“指挥家”挥动手臂,面前40个联网机器臂也随之上下摆动,呈现此起彼伏的“波浪”,配合完成一场音乐会。据工作人员揭秘,观众面前的深度传感器有三个摄像头,可以采集识别指挥家的手势,通过AI实时处理后转化成控制机械臂的指令,再通过5G网络下发到前端。
一款5G智能跑道也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体验者站在一体机前进行人脸识别、注册登录并选择赛道。起跑后,每当经过打卡杆,杆体的摄像头可以捕捉人脸信息,通过感应器的帮助,电子显示屏能显示自己的昵称、排名、瞬时速度、跑步时长等信息。
展区内,诸多项目都通过娱乐形式,展示了5G在日常生活、工业场景、体育赛事中的应用。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代表性、引领性技术,5G无疑是支持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公共基础设施。在2020年服贸会上,5G新基建赋能新兴服务产业、5G与新消费服务业等热点话题也得到了热烈关注。
服务贸易因5G而更有内涵
9月5日,一名男子在服贸会5G通信服务专题展区了解一款智慧黑板。
“5G商用推动信息服务贸易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因5G而更有内涵。”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2020服贸会9月5日举办的“5G新兴服务贸易发展论坛”上表示。
谈到服务贸易的新态势,邬贺铨指出,随着5G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以制造业服务化为代表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相应的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其中智能化、数字化的服务、研发和维修等生产性服务快速增长。服务贸易当中,以数字化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服务占比不断加大。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总量和占比分别提升,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出口提升9.2%,在服务贸易总额中占比达到43.7%,也就是说服务贸易当中以数字化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服务已经占据主体。
“整个互联网服务业是一个很大的产业,能够支撑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将对全球服务贸易发展作出很大贡献。今后,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动漫制作、智慧医疗、智慧安防、智慧阅读、智慧体育等各种新业态都将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邬贺铨说。
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相关报告中,5G带来的信息消费被划分为生活类、公共服务类、行业类和新兴信息产品等类别。报告预计,2020年到2025年,信息消费服务规模将达8.2万亿元,智慧城市服务规模将达3万亿元。
进一步激发5G发展新动能
9月5日,人们在服贸会5G通信服务专题展区体验5G智能接待服务机器人。
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深刻改变着人类生活生产方式。
5G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交织并进、融合创新,不断催生出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转型发展。
“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5G基站超过48万个,5G网上终端连接数已超过1个亿。”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介绍我国5G网络建设发展情况时指出。
据了解,2020年全球5G商用发展初具规模,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0年7月底,全球已有46个国家地区,99家网络运营企业表示开展提供5G业务,美国、韩国、欧洲、日本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均积极加快5G的建设,开展5G融合应用,5G产业生态逐步丰富,应用探索不断深入,5G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效能初步显现。
“5G已成为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平台。”邬贺铨称,5G的三大特性是增强移动宽带、高可靠低时延、广覆盖大连接,相比4G性能有一到两个数量级的提升。但单纯的5G还是一个纯粹的连接,不过如今,5G做到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和工业互联网连接在了一起,集成、融合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盘活了数据,发挥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作用。所以,5G的主要作用是构建一个数据流通的平台,终端通过5G上云就可以获得云端的存储、计算与AI能力,物联网被赋能为智联网。
在闻库看来,目前中国正处于5G网络建设和应用培育的重要时期。为此他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持续提升网络供给能力。电信运营企业要重点做好5G网络建设部署规划,加快推进主要包括北京在内的主要城市的网络建设,争取早日建成覆盖广泛、技术先进、品质优良的5G网络产业界。要合力加快推动端到端网络切片等技术解决方案的成熟,突破网络供给能力的瓶颈,加强行业5G专网模式的创新,推动5G虚拟专网的建设和落地,加快行业网络覆盖和应用规模化发展。
二是积极构建应用产业生态。要鼓励通信运营企业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企业深入合作,共同开展垂直行业综合应用的解决方案,加快智能制造、车联网、医疗等重点领域深度的应用,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模式,丰富5G应用场景,深化5G融合应用,构建繁荣的生态体系。
三是深入开展国际交流合作。闻库指出,要深化国际共识,持续推动完善5G全球统一标准,同时除了在技术、标准、产业等多个层面的国际合作之外,在应用方面也要加强合作,共同探索商业模式,促进全世界各国5G跨行业的融合发展。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张利娟
图片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