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我在现场丨实体经济如何乘“云”而上、借“数”转型?

发布时间:2020-09-09 16:26:32 来源:中国报道

参观者在服贸会上参观5G全连接工厂模型。

驻足在中国联通5G环境下工厂内自动流水线生产模拟演示的相关展台前,《中国报道》记者看到,在流水线上,工厂内的人、机、料等各种生产要素实现了全面互联,数据实时采集,生产经营情况实时反馈。

“这些分析出来的数据,比如设备的运行数据,可以提前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预警,预测它可能发生故障的时间,同时也可以监测各道工序、人员信息、产能产耗等,通过优化的数据,可以进行建模分析,给生产提供指导性意见。”展台前相关负责人讲解道。

“我们在浙江的雅戈尔打造了一个全连接工厂,研发生产多地协同,最终订单交付周期缩短了10%,物料库存周期缩短了15%,工人培训周期缩短了50%,总体生产效率提升了20%。”中国联通集团副总经理梁宝俊举例说。

无疑,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驱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形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致辞中所说,“我们要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共同致力于消除‘数字鸿沟’,助推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

数字经济如何创新发展?如何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在2020年服贸会期间,院士、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以及行业应用的各方面代表均就数字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乘“云”而上、借“数”转型是趋势

参观者在服贸会上参观5G宏站射频单元。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大的抗冲击能力和发展韧性,在维持消费、保障就业、稳定市场、提振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仍存在较大潜力。

“疫情期间,数字化转型起步早、程度高的企业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有的甚至实现逆势发展,而传统企业受到的影响则相对较大。”华云数据董事长许广彬在接受《中国报道》采访时说,“通过这次疫情,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开始重新审视技术创造的价值,加速企业上云和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实体经济乘‘云’而上、借‘数’转型,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数字经济时代,以信息技术和数据作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推动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张峰看表示,抓好数字经济,必须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数字经济的发展以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为导向,以数字化、智能化做支撑,而云计算恰好是数字化、新基建、信息技术创新的核心。在‘后疫情’时代,云计算作为整个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许广彬说。

《中国报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很多中小微企业而言,虽然认识到了自身转型的必要性,但对于怎样实现业务上云、完成了数字化转型却并不是很明白。

对此,许广彬建议,企业数字化转型要以业务为核心,转型的目的要提升业务能力,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效率的提升、安全性的加强。数字化方式必须与业务结合、与应用结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多了解行业实践,借鉴成功经验,从中选择适合自己企业当前情况的方案。这样才能少走弯路,但同时也不能怕走错了路而故步自封,要勇于试错。

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是未来

一名小朋友在服贸会5G通信服务专题专区体验VR游戏。

从目前来看,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的关键。目前各地政府也正在纷纷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技术体系引进、强化产业基础、加强保障能力、推动人才教育等方面着手,不断促进信息技术产业在本地落地生根,带动传统IT信息产业转型,构建区域级产业聚集集群。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6.2%,成为名副其实的数字经济大国。“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新阶段面临新特点,也为数字经济发展孕育了新机遇。

然而,机遇与挑战向来并肩而行。在国际形势日趋严峻的大环境下,在数字化技术与业务融合日益紧密的当下,推动新基建建设与发展,打造自身的信息技术产业,加大我国自主创新产业战略布局,无疑是保证中国各个产业安全可靠、自主创新不受制于人的前提。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在 2020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论坛上说,我们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运营商+5G网络的消费互联网服务模式不太可能直接复制到工业互联网服务上,所以我们在新基建的5G技术应走一条新路,告别过去堆叠式发展的老路。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表示,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开启国家“十四五”发展新征程的基础之年。持续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使各项工作朝着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聚焦发力。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推进数字产业化。高质量编制“十四五”大数据、软件、信息通信等产业规划,明确新形势下发展目标和任务。二是推进产业数字化。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三是服务数字化治理。推广数据管理能力国家标准,优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提升数据和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四是深化开放合作。积极参与G20、金砖国家、中俄、中欧等多、双边合作,为发展数字经济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张利娟

图片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