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2019|全球发展的贡献者是中国最突出的国家形象

发布时间:2020-09-16 10:57:37 推广来源:今日中国

2020年9月15日,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在京发布《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9》。

本次调查在全球22个国家同步展开,涵盖了亚洲(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土耳其)、欧洲(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西班牙、荷兰)、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南美洲(巴西、阿根廷、智利)、大洋洲(澳大利亚)、非洲(南非)等不同地域的1.1万名受众。

本次调查在全球22个国家同步展开,受访者达11000人。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介绍说,与以往相比,本次调查新增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主张、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中国国家形象评价等热点话题,涵盖了对中国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多领域国际形象的调查,更加立体、全面地呈现出国际社会对2019年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在发布会致辞时指出,新冠疫情的全球暴发,在暴露出世界各国公共卫生体系不足、全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短板的同时,也为各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提出了新的课题。着眼后疫情时代的国家形象调查与研究工作,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进一步精准定位新时代的国家形象,二是鼓励国内专业机构开展自主民意调查,三是将民意调查纳入中外智库合作的新领域。

本次调查的主要发现有:

1.中国整体形象好感度继续上升。2019年,海外受访民众对中国的整体印象为6.3分,较2018年提升0.1分。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形象好感度较高,达7.2分,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2.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各领域表现认可度均获提升,全球治理表现亮眼。2019年,中国在科技、经济、文化、安全、政治、生态等各领域参与全球治理表现的认可度均获提升,其中文化、安全领域认可度上升4个百分点,其他各领域均上升3个百分点。在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中,海外受访者最为认可的三个领域为:科技(66%)、经济(63%)和文化(57%)。经济与科技并肩成为海外受访者最期待中国发挥更大作用的领域。

3.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国家形象不断提升的观点备受肯定。63%的海外受访民众认为,中国国家形象在过去70年整体上不断上升,其中发展中国家受访者持此观点的比例高达80%。六成以上的海外受访者认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成就,其中有高达77%的发展中国家民众认为中国70年来的发展是成功的。

4.中国“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形象备受期待。海外受访民众认为,未来五到十年,中国应重点塑造和展示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形象(31%)、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大国形象(27%)和全球性的负责任大国形象(25%)。相比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受访者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期待值更高。

5.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主张获高度认同。在认知文明交流互鉴理念的海外受访者中,超七成认可中国提出的文明交流互鉴主张对个人、国家和全球治理带来的积极意义。了解“文明交流互鉴”的受访者认为此主张“有助于应对当前面临的全球性挑战”(56%),“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51%),“有助于构建和平安宁、共同繁荣、开放融通的美好世界”(51%)。

6.共建“一带一路”获得更多海外认知与了解。海外民众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度逐年提升,是海外认知度最高的中国理念和主张,2019年23%的海外受访者了解该倡议,同比上升3%。在对“一带一路”有所了解的海外受访者中,四成以上的人认为共建“一带一路”“有助于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42%)和“有助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贸易合作”(40%),是“有广阔前景的全球性公共产品”(36%)。海外受访者最为期待“一带一路”在贸易畅通和设施联通方面发挥更大影响和作用。

7.中国科技创新能力认可度持续提升,科技发明的文化代表性得到提升。68%的海外受访者认为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强,在发展中国家受访者中的认可度超过八成。在受访者认知中国科技成就的具体领域中,高铁(44%)依然认知度最高。海外受访者认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仍是中餐(53%)、中医药(47%)和武术(43%)。与2018年相比,受访者认为中国的科技发明代表中国文化的占比增加3个百分点,达到21%。

8.中餐、中医药等中国文化享有较高海外美誉度。高达80%的海外受访者体验过中国饮食文化,体验后对中国饮食文化有较好印象的超过八成,年轻人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评价好于年长人群。在接触或体验过中医药文化的受访者中,高达81%的受访者对中医药文化持有好印象。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是国家级专业智库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等机构共同打造的国内首个定期、持续发布大型中国国家形象调查报告的自主调查平台。本次发布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2019》,由当研院联合知名调查机构凯度共同完成。

- END -

记者:周 琳

制作:胡玉霞

编审:卢茹彩

监制:张 娟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