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中日首脑电话会谈,开启菅义伟时代两国关系的“起手式”

发布时间:2020-09-29 13:52:58 来源: 百万庄通讯社

9月25日晚间,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日本首相菅义伟首次举行了电话会谈。

日本主要报纸对会谈进行报道

在会谈中,习主席除了对菅义伟就任日本首相表示祝贺外,还明确表达了努力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的意愿,指出双方应“深化互利合作,扩大人文交流”,并强调说“我愿同你共同发挥战略引领作用,推动两国关系得到新发展”。

而菅首相也回应称:“我希望同习主席保持紧密沟通,致力于加强两国经贸合作,深化人文交流,推动日中关系迈上新台阶。”

为中日关系明确战略目标

平心而论,中日之间历史瓜葛与地缘矛盾缠绕,表象的现实利益纠葛与深层的战略结构疑虑叠加,绝不可能仅凭两国领导人之间约30分钟的电话会谈便能荆棘尽除,让双边关系一马平川。但领导人总揽全局,可以有效发挥战略引领作用,为推动双边关系得到新发展指明方向,因此这一“起手式”的重要意义自不待言。

一方面,它为发展新时代中日关系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战略目标。

习主席归纳指出,这一目标就是“持续拓展共同利益、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具体而言,从双边层面看,中日互为重要近邻和合作伙伴,彼此之间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广阔合作空间,完全可以相互支持、实现共赢。

如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各国经济都受到重创之际,中日两国的经贸合作却在疫情冲击下逆势增长,展现了强劲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

 2020年9月26日,中日(大连)博览会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参观。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现阶段中国正在加紧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日本若能很好地参与其中,不但对振兴日本经济大有裨益,亦可进一步提升两国合作的质量和水平。

众所周知,“双循环”重点强调的是生产、消费、分配和流动四个环节在境内外、区域间和城乡间,在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服务市场的充分流动,形成相互促进的循环体系。

其中,要素市场和服务市场是中国难以回避的短板。补短板一方面需要中国坚定不移地扩大和提升对外开放,努力开启地域全面开放、产业全面开放、进出双向开放等一系列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在治理体系、制度设计、技术经验等方面的合作。

从多边层面来说,中日同为亚洲和世界重要国家,共同肩负着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责任。

尤其在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背景下,两国在积极倡导和践行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在国际多边机构和区域合作机制下加强沟通、协调、合作,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等方面的利益高度契合。

因此,双方在会谈中除了强调要共同维护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外,菅还表示“日方愿同中方密切沟通,确保年内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加快推动日中韩自由贸易区(FTA)谈判”。

为重大敏感问题指明方向

另一方面,它为管控横亘在两国之间的重大敏感矛盾指明了政策方向。

谈及中日之间的问题,经常听到的定性用语是“深层次结构性战略矛盾”。它主要由横亘在两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和敏感性矛盾交织而成。

所谓“结构性矛盾”,主要指“美主日从”的结构性不对称关系导致日本缺乏完整的外交自主权,进而致使其对华政策的自主性空间无法突破日美同盟的既定框架限定。

而“敏感性矛盾”指的则是历史认识、钓鱼岛、台湾等一系列既涉及国家利益,又牵动民族情感的问题。从战后中日关系的发展经验来看,这些问题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处理不慎就会极大地干扰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

对日本而言,日美同盟框架和中美战略性竞斗都属于结构性问题,菅义伟实际上很难有太大空间进行有效应对。其所能做的也就是在中美战略性竞斗加剧的情况下,在中美之间保持微妙平衡。

从菅本人过往的言论来看,他希望在强化日美同盟的基础上能够注重发展对华关系,一定程度上实现“日美同盟+日中协调”的理想化模式。

据日本政府相关人士称,此次电话会谈由日方提议,中方同意举行。这证明了菅倾向促进、发展、推动对华关系的意愿并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而面对上述的“敏感性矛盾”,菅曾明确反对关于在亚洲构建类似于北约这样的军事合作机制的主张。他认为此举非但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反而不利于中日关系的发展。他强调的是与中国保持沟通的重要性,尤其是通过领导人对话的机会来寻求相互理解。

 电话会谈结束后日本首相菅义伟接受记者采访。

在此次电话会谈中,菅就再度强调了上述立场。这种做法虽然不可能直接解决矛盾,但为双方管控分歧指明了政策方向,并有利于不断增进政治互信。

这在大方向上与中方的一贯政策立场是一致的,诚如习主席所主张的那样:“中方愿同日本新政府一道,按照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各项原则和精神,妥善处理历史等重大敏感问题,不断增进政治互信。”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日本社会总体保守化和政治右倾化的大背景,及日本因新冠疫情应对不力而迁怒中国等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情况下,日本国内已有政治力量在钓鱼岛等敏感问题上不断对华发难了。

正视矛盾,积极管控

综上所述,国家间关系向来便是各种利益与矛盾交织的复合体结构,关键是要抓住主要矛盾,认清矛盾的主要方面。

以中日关系为例,尽管有各种矛盾横亘在两国之间,但如何共同致力于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双边关系才是两国关系的发展大局和长远目标。

与此同时,双方也应正视矛盾的存在,并通过积极的沟通,努力加以管控。而在这一过程中,领导人所发挥的战略引领作用至关重要,因此中日首脑电话会谈这个两国关系的“起手式”可以说是传递了一个十分积极的信号。

- END -

撰文 / 蔡亮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 / 张晶、宁静

图片 / 网络

美编 / 曦嘉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