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安倍晋三的外交遗产与菅义伟难有新进展的东亚外交

发布时间:2020-09-29 14:48:48 推广来源:人民中国

日本国民在9月16日从电视上看到安倍晋三首相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出首相府,去国会宣布辞职的时候,当然感觉到了这和20年前小渊惠三首相昏迷不醒,日本必须找一名新的首相,以及和2007年一天大部分时间需要蹲在厕所里彼时的安倍晋三首相不同,说身体原因要辞去首相,不如说已经完成日本宪政史上最长的首相在职记录,最长连续在职记录后,面对日益恶化的新冠疫情,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内心已经失去了对首相职务的眷恋后,安倍将这一职务禅让给了菅义伟。

首相权力的转移在极为平稳的条件下进行。不论是自民党总裁选举,还是在国会的首相指名,毫无悬念地完成了从安倍向菅的过渡。

菅首相当然要在安倍铺设的轨道上走下去。至少到10月23日召开临时国会前(很多日本媒体的政治部记者对笔者说,这天菅首相也许会宣布解散议会,在11月3日美国大选前,于11月1日进行日本的众议院议员选举),全面继承安倍的遗产,日本不会有太大的动静。

安倍外交遗产

9月27日,环球网的一篇文章“原来一切都是安倍暗中使坏?!”刷屏。笔者能够理解作者根据《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所整理的内容,但不太同意文章题目的用词。政治家为本国利益而使用某些谋略,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对他国政治家的行动、语言本来就该有清醒的认识,有冷静的分析。笔者看了8月28日安倍宣布辞职后,中国国内大部分自媒体的相关报道,先是将安倍描绘成日本最勤奋的政治家,然后为他唱了将近一个月的赞歌,但怎么现在又忽然因为有了日经的报道,便将安倍的行动定格在“使坏”上了呢?

笔者的专业不是政治及外交,如果可以跨界总结一下安倍外交的话,应该有这么几点:

第一,安倍首相亲自将外交作为最优先的政治活动,其外交方针十分明确,在2006年第一次就任首相时就已经将自己的外交称之为“自由与繁荣之弧”构想。2012年再次当选为首相后,打出“价值观外交”方针,后来在2013年改为“俯瞰地球仪外交”,在政权最后几年,特别强调“亚太战略”。

日本媒体将自由与繁荣之弧构想解释为包围和孤立中国的外交方针。2013年年底,安倍刻意去参拜靖国神社,直接挑战亚洲各国的民意,甚至招惹了美国对他的不信,称安倍是“历史修正主义者”。整个国际社会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对安倍的极大不满,让安倍不得不在自己后来的任期内不再亲自参拜。但卸任后,安倍首先做的也依旧是穿上最为正式的燕尾服,去靖国神社向战死在(侵略他国)疆场上的“英灵”们致意。按日本的习惯,他不该回山口县向自己已故的父亲汇报将近8年的政绩吗?

菅义伟的故乡秋之宫村

安倍对自己的亚太战略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说法,按照日本媒体的理解,首先是站在了中国的对立面上,与韩国保持紧张态势,全力打压朝鲜。换个说法是日本选择在东亚走一条非常孤立的道路。

第二,强调外交与军事的紧密结合。安倍执政期间,通过立法的方式,让日本具有了对外宣战,参加国外战争的法律依据。安倍在宣布辞职后,立即留下遗言,给菅政权留下考虑在战争发动之前就攻击敌国导弹基地的作业。安倍内阁的防务大臣,今后很有可能接替菅义伟成为下一届首相的河野太郎,急急忙忙地将中国宣布为日本的“威胁”。安倍内阁虽然于2013年宣布朝鲜是日本的威胁,但大臣直接将中国定为“威胁”的情况非常罕见。威胁是需要通过军事方式来解决的,不是简简单单能说的一个词。重视用军事力量解决问题,安倍内阁走得很快,很远。

第三,在和中国的关系上,安倍内阁留下了建立“战略互惠关系”的基础,让两国关系有了好转的可能。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是第一次安倍内阁期间安倍访华时确立的,但随着安倍的下台,以后不了了之。2012年安倍再度上台后,日本已经不再提及这个概念,到了2018年下半年以后,才渐渐地又被提起,也有了商讨中国国家领导人去日本访问的氛围。

以笔者不专业的归纳,如果以上三点是安倍外交的主要遗产的话,菅内阁如何继承这些遗产,则特别令人瞩目。

菅外交很难实现突破

菅义伟首相不擅长外交是日本及美国媒体这些天给出的结论(庆应大学细谷雄一教授,2020年9月25日,NewsPicks)。由于菅的这个特点,就愈发需要传承安倍的外交路线,难有新的突破。

9月16日,日本新任首相菅义伟(前排中)率阁僚合影

从菅打给澳大利亚、美国、韩国、中国等国家领导的电话看,坚持日美(军事)同盟,维持亚太战略在菅内阁不会发生丝毫变化。美国特朗普总统在新冠病情的防治上无策,造成国内经济混乱,带来了民众之间、阶层之间、种族之间的对立,致使美国社会出现巨大动摇。特朗普能够做的只是祸水东引,希望用甩锅的方式,让其他国家为美国背锅。以日美同盟为国家根基的日本,如何在美国与其他国家,特别是与中国的关系上保持中立,对菅内阁来说是个十分艰难的课题。

安倍时代遗留下来的与中国、韩国的领土之争,依旧是转移国内民众对经济下滑,生活不稳定不满的方法之一。上个世纪90年代,美苏冷战结束后,西方自由主义阵营的胜利,让美国的价值观在世界各地,尤其在日本有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三十年过去后,美国价值观(国际化、市场中心主义、自由民主主义)给日本带来的只是泡沫经济的崩溃及长达近三十年的经济下滑,重建经济,不论使用何种方式均不能成功。安倍时代的安倍经济学尤为如此,菅内阁更难以打出新的重建经济的旗号。大规模的金融财政支出,没有带来任何经济增长,反而扩大了日本国内民众的贫富悬殊。遇到自然灾害或者流行疾病,日本经济便更加举步艰难。经济上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就需要和特朗普一样甩锅。尤其媒体特别愿意配合政府炒作领土问题、历史问题。在领土问题之外,二战前与朝鲜半岛的慰安妇问题、征用工问题,二战后与朝鲜的绑架日本国民问题、中国的内政(香港)问题等等,会一直占据媒体的主要版面,让人觉得这比恢复日本经济要更为重要。

日本首相菅义伟在新内阁正式成立后发表就职讲话,表示目前新冠疫情是对日本来说“最优先的问题”。

菅外交在新冠疫情方面同样难以有所突破。新冠疫情也许在进入10月以后,随着第二波的到来而再度进入高发阶段。日本自己并未控制好疫情,美国、欧洲、中国、韩国之外的亚洲国家,今后因疫情的原因,经济也许会发生更为严重的衰退。美国等国只想将疫情黑锅甩给中国,丝毫没有与国际卫生组织合作,共同控制疫情的态度。日本舆论不认可中国等国的抗击疫情的方式,与中国在疫情方面的合作则很难展开。菅今后很难从抗击疫情的角度,实现外交上的突破。

到11月3日,美(日本)国选举前,人们还不能期待菅外交有所变化。

陈言

人民中国杂志社副总编,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