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来源: 统计局网站
在国家统计局10月19日发布统计数据中,多个“首次”“正增长”以及“由负转正”的出现,振奋人心。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0.7%,扭转了上半年下降(-1.6%)的局面。其中,三次产业增加值全面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货物进出口总额等几个数据也都保持了连续几个月的正增长。
“从这些主要指标的变动趋势看,我国的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确实是走在了全球前列,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旺盛的活力。”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在19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在中国新闻社国是直通车主办的国是论坛上表示,从三季度经济数据来看,生产端恢复最为明显,工业增加值三季度继续保持较快的回升态势,表现超市场预期,原因在于全国之前发生的零星疫情基本上都得到很好控制,对于工业生产的掣肘因素进一步减少,同时制造业PMI连续数月保持在荣枯线之上,房地产相关行业的开工率也都在不断提高。
就业民生保障有力
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城镇新增就业89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9.8%。可以说已经基本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调查失业率稳中有落的态势明显。
从居民收入看,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0.6%,这个增速和前三季度经济增长0.7%,基本同步。从物价看,物价涨势比较温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其中9月份同比上涨1.7%。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稳中有落,就业形势的大局非常平稳,居民收入增速由负转正,可以说是三季度数据最大的亮点。”王军如是说。
关于今后如何进一步稳定就业局势,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表示,下一步要针对就业进一步采取系列政策措施,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确保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主要是要完善有关就业政策体系,特别要研究后续如何进一步对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加强对部分困难行业的支持,同时也要加强有关政策的宣传和督促政策的落地。
此外,今年社会兜底保障力度尤其比较大,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养老金和离退休金同比名义增长8.7%,人均社会救济和补助收入增长12.9%,人均政策性生活补贴收入增长11.1%,都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而且远高于整体的居民收入增速。
新动能引领作用凸显
在疫情冲击下,产业转型发展的动力明显加快,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逆势成长,在助力疫情防控、保障居民生活、促进经济增长方面都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7%,增速都比上半年加快。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1%,加快2.8个百分点,幅度比较大。
网上购物、直播带货这些新业态、新模式持续火热,在线办公、远程问诊、在线教育等新兴需求非常旺盛。
前三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3%,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4.3%。
5G建设、轨道交通等新基建、新消费的带动作用也在增强,9月份城市轨道车辆产量同比增长超过50%,智能手表产量增长超过70%,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超过50%。
“这些新经济对整体经济的带动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刘爱华说。
四季度是否有望持续延续?
总体上看,今年前三季度整体经济确实呈现出了持续稳定恢复的态势。在全球经济处于深度衰退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缘何能够率先的起稳回升反弹?
王军认为,一方面是成功的防疫措施遏制了疫情蔓延,确保了经济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得到基本的维护。另一方面,及时出台了灵活适度的宏观经济政策,有力支撑了前三季度“六稳”“六保”目标的实现。此外,积极主动同时又是逆势坚定地推出了一系列对外开放措施,有效稳定了外贸、外资。
“前三季度我国一般贸易比重上升,宅经济增速较快,贸易新模式新业态也较为活跃。中国同主要的贸易伙伴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也获得较快增长。此外,PMI统计的新出口订单指数,9月份达到了50.8%,这是今年以来第一次转正。”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分析道。
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了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与6月的预测相比,IMF上调了对中国2020年经济增速预期0.9个百分点至1.9%,仍是预计唯一能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并维持对中国在2021年将实现全球最快的8.2%增速的判断。
但不可忽视的是,当前境外的疫情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仍然客观存在,国内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地区、行业、企业的恢复还不均衡,四季度我国的经济还会加快恢复吗?全年的经济走势将如何?
“从各种因素,不管是从需求、生产,还是从整个市场表现出来的信心和活力等方面来看,今年四季度乃至全年是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保持目前的态势。”刘爱华说,需求方面,今年前三季度逐步回暖,从投资看,今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8%,年内首次由负转正,从消费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季度增速年内首次转正。其次,产业循环持续改善。今年我们在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卡点堵点上加大了力度,保障重点行业和产品的生产,产业内部的循环在逐步改善。第三,市场主体信心逐渐增强。今年前三季度,通过全力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企业获得感明显增强。
“这三个方面对于下一阶段进一步更好地发挥超大市场的韧性,激发超大市场的需求潜力是非常有利的。总体上来讲,我们对全年的经济发展是充满信心的。”刘爱华分析道。
王军表示,中国经济良好的复苏态势在四季度还会继续,四季度单季增速可能会实现5%以上,但相对的复苏步伐比二三季度边际上有所放缓,全年实现2.5%左右增速的可能性较大。
王军同时建议,四季度拉动中国经济要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继续稳步增加居民收入,二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三是保持扩张性宏观政策相对平稳的状态。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张利娟
图片来源自网络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