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峰/文
雪峰山绵亘逶迤,群峰耸翠,千里烟波,漫天云海。
笼罩在这深山之中,马路镇宛如一片世外桃源。
2016年8月4日,陶广昭被中组部选派到马路镇严家庄村任职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兼任马路镇党委副书记。
第一书记陶广昭
一头扎进马路镇的严家庄村,从此,他的心再也没离开过。
山鸣谷应,似画卷铺展延伸;风吹麦浪,如大地低吟歌唱。这个美得让人心醉的地方,让陶广昭不由得联系到自己的家乡。老家在安徽无为县的一个小山村,同样的山川秀美。在村里生活了20多年的他,身上流淌着故土的血脉,对农村有着朴素的深情。
“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风景如画并不代表着丰衣足食。
“如何让老百姓在这绿水青山环绕的家门口过上好日子?”围绕着这个问题,陶广昭奔波在这片土地的沟沟岔岔,身上洒满泥土与阳光。
融入乡土:一摞账本记民情
来严家庄前,陶广昭是中远海运集团所属中远海运重工党委秘书。作为央企的一名党务干部,他深知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只有摸清底数,才能精准扶贫”,双脚踏入严家庄,陶广昭立即开启了他的走村串户。
严家庄村是安化县马路镇三村合一的重点贫困村。全村共472户,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18人,党员44名。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7户,贫困人口430人。贫困数字让陶广昭心里一沉。
造成贫困的原因是什么?经过走访,陶广昭大致摸清,一是村子里山多地少,可使用的耕地人均不足三分,直接造成粮食低产;二是村里几乎没有成规模的主导产业,劳动力全跑广东等临近省份打工去了;还有一个根子上的原因,村民80%小学文化,知识后劲不足,导致长久以来在贫困线上翻不了身。
越了解越想更多了解。陶广昭走田埂、入农户、看大棚、坐炕头,话民生、聊项目,克服语言困难,连比划带画图,对全村所有贫困户从住房、粮食供给、子女入学、病残情况以及打工收入等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走访排查。“把自己摆进去”,陶广昭索性让自己沉到最底。
陶广昭走访贫困户
别小看这些鸡毛蒜皮的调查走访,它正一天天集聚起来,在陶广昭的心里酝酿着一场精准战役。
他还跑到村里的老党员、退休支书和致富能人家中,走访座谈,征询他们对村子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盛夏三伏,骄阳似火,他去村里看望60多岁的已经退下来的老支书,迈进家门,为老支书擦汗,虚心求教,怎么看他都像个小徒弟。
一个月内,把所有人家的门槛都踏了一遍后,陶广昭记了满满厚厚3本笔记本,严家庄3个自然村每个贫困家庭的贫困情况、致贫原因都成了他的“明细账”。
一个月后,陶广昭执笔编制了村脱贫路线图、村脱贫责任书和2016-2018年脱贫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三年内严家庄村脱贫攻坚14项重点任务。
和许多驻村干部一样,不远千里来到陌生的新环境,陶广昭像严家庄村山坡上一颗长势旺盛的映山红,坚定地立足和扎根。他对“第一书记”责任和价值的追求,也点燃了自己融入乡土、蓬勃成长的奋斗激情。
留住乡愁:一诺千金安民心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每一个远走他乡的游子在夜深人静时总会涌动淡淡的乡愁。乡愁是故土难离,也是精神依归。当土地上的青年人一个个离开乡村之日,也是乡村走向空心和孤寂之时。
建好家乡,留住乡愁,让村子“活”起来,陶广昭心中的“美丽乡村”日渐成型。
他答应乡亲们,要让严家庄旧貌换新颜。
好,先从“面子工程”做起。
对照贫困村脱贫“两个完善”的要求,依托中远海运集团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多方资源,陶广昭与村支两委一道,聚力基础设施建设,推出了八大民生工程。
严家庄村的饮水设施早已老化,遇到干旱天,100多户村民久喝不上水。喝水是民生大计!陶广昭决定修缮蓄水池,并带领村干部和镇水管站专家一遍一遍现场选址,终于在距村7公里远的黄婆村找到了优质水源。说干就干,他向集团扶贫办争取到26万元修缮资金,2017年1月10日动工,3月20日顺利完工。困扰村民多年的饮水难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介绍扶贫经验
黄婆村一直没有连接山林的道路,住在山上的三个村组200多名村民上山下山成了“蜀道难”。几年前,村委通过村民自筹资金铺了一条毛坯土路,后来再也没钱进行硬化和管护,路面已经破败不堪。陶广昭决定修路,从集团申请到30万元专项资金,又从县交通局配套资金中争取了34万。2017年10月,3公里长、3.5米宽的“黄婆大道”竣工,山民们喜不自禁。
严家庄村有一道长达5公里的河堤,一半低矮,一半塌陷。河堤两岸是村里赖以生存的350余亩水田。珍贵的耕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但几乎年年大水、年年被淹。陶广昭下定决心,无论是保障基本生产生活,还是今后发展村集体经济,修缮河堤刻不容缓!集团扶贫办高度重视,专门拨出150万元给予支持,但资金缺口还是比较大。陶广昭带着村干部,去县水利局,去交通局,去扶贫局化缘,并把县局领导拉到了河堤现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河堤修缮工程如期开工。
青壮年出去打工,待在严家庄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如何让留守的日子有滋有味?陶广昭想建一个村民文化广场。他与村支两委商量,一拍即合。2019年3月,广场开工了。儿童追逐嬉戏、老人散步健身、大妈扭起广场舞的画面,让陶广昭梦里笑醒。
一步一个脚印,村里的基础建设按照陶广昭的“作战图”有序推进。严家庄村至黄婆村3公里长的道路拓宽了,1至4村组2公里长的道路硬化工程实施了,村里农田引水沟渠重新修缮了,三个地势最高的自然村原先连电话信号都收不到,现在树了移动基站,目前严家庄每家每户都可以像城里人一样,坐在家里上网看电视了。
争取到的467万元扶贫资金,一分一厘都用在了刀刃上。在真真切切的变化里,严家庄村的乡亲们感受到了好日子的盼头。
扎根乡村:一举脱贫促民富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第一书记就是行走在践诺队伍前沿阵地的排头兵。
攻坚战的背后,村干部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发生了巨大变化,具体到天的脱贫攻坚时间表催人奋进。
“脱贫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从村民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就业难等最关注、最盼望、最急需办的事抓起,一件一件落实好解决好,就没有脱不了的贫!”陶广昭给自己打气,也让大家提气。
为让扶贫政策春风惠及所有贫困群体,他在对贫困户细致分类的基础上,坚持因户施策、多向发力、精准帮扶,确保各项扶贫政策用好用足、落实落细。
在陶广昭的努力下,短短两年,严家庄村解决了9户贫困户异地搬迁安置,25户贫困户危房改造,81名学生享受到教育扶贫补助,15户办理了小额信贷发展特色种养业,20户通过户贷企还方式获得每户每年3200元的股权收益。
陶广昭得到当地政府高度评价
健康扶贫方面,积极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大病医疗等帮扶政策。劳动力就业方面,他与用工单位和当地茶企对接,解决安置了村里一大批富余贫困劳动力,并且为所有在外务工贫困人员每年报销200-400元不等的交通补助。
脱贫攻坚,贫困群众的主体参与是关键。为让他们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陶广昭会同村支两委,每年选派有脱贫致富愿望的贫困户参加致富带头人培训,每年对当年预脱贫贫困户发放1500元产业帮扶资金,鼓励发展特色种养产业。通过贫困户小额信贷,一大批养蜂专业户、养鸡专业户、养猪专业户脱颖而出。
增强产业“造血”功能,是精准扶贫的根本。严家庄村土壤环境适合种茶,但多年来没有形成规模。2018年,陶广昭会同村支两委,与当地茶企合作,由茶企与每个贫困户签订合同,无偿提供茶苗、肥料和技术指导,三年后以不低于市场价回收。“利益联结机制”免除了贫困户前期投入和后顾之忧。2017至2018年,严家庄70%的贫困户种了70余万株茶苗,两年后每户每年每亩增收3000元。截至2018年底,严家庄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2050元上升到6200元。
2017年,马路镇政府组织专项检查,严家庄村精准扶贫工作考核得分99.8分,居各村之首。
2018年底,安化县、益阳市、湖南省相继进行脱贫摘帽考核验收,严家庄村顺利通过,如期退出贫困村序列。
2019年1月10日早上7:00,时值隆冬,天寒地冻,严家庄迎来“终极大考”——湖南省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验收。考核组一行18人,每3人一组分成6个组,深入严家庄村三个自然村,开展了为期一整天的入户考核验收。
“108户贫困户,108户非贫困户,全部逐户核实验收,他们几乎将全村翻了个底朝天!”马路镇扶贫办主任曾秘回忆道。
真金不怕火炼。考核结束,消息传来,严家庄村成为安化县唯一一个在第三方评估验收中没有发现一例疑似问题的贫困村!
考核组组长感慨万分,对马路镇有关领导树起大拇指:“这个村第一书记工作非常扎实,不愧是中央企业派驻的同志,了不起!”
陶广昭说:“亲身参与了脱贫攻坚这一伟大战役,何其幸运!”
拥抱乡情:一叶知秋解民忧
“什么是担当和责任?就是用真心换真情。”陶广昭捧着一颗心来,为民办事、为民分忧。
2018年8月23日,和往常一样,陶广昭一大早就在村部“现场办公”。屋门口鸟叫叽叽喳喳,屋里面人声七嘴八舌。按规划,村上剩余10户贫困群众的危房改造马上推进,给群众讲细讲透政策,保证新房子尽快修好是陶广昭这几天忙碌的重点。
贫困户邓林武来了。林武40岁了,还没有成家,和老母亲挤在破烂的小木屋里相依为命。政府刚刚给了他危房改造政策,但他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还是建不了房子,于是一直拖着不动。光他一个人,陶广昭做了不下20次工作。今天又来了,陶广昭见他黝黑的脸庞上眉头微微皱起,就让他把想法和盘托出。“我的想法就是45个平方的房间小了点,施工师傅说,除开墙的面积外,就没有多大了,不知道该怎么搞。” 邓林武说。
对于林武心中的顾虑,陶广昭了然于胸。此前,他家的房子被鉴定为B级危房,陶广昭先后几次来到实地查勘,发现鉴定结果存在着较大的偏差,“为贫困户争取利益,丝毫不能让”,在陶广昭的几次要求下,按照标准,林武家的房子最终被鉴定为D级危房,获得了3万元的危房改造补贴,建筑面积则不能超过75平米。
政策不能逾越。陶广昭拿出一张A4大小的材料纸上,现场画起了房屋修建最合理的空间布局。拨开云雾始见月,一份完美的修建图完成了。吃了定心丸的林武转身回家准备建房。
在严家庄村,危房改造过程中遇到难处的群众可不止邓林武一家。70岁贫困户刘付华的房子破烂不堪,去年下雪的时候,陶广昭还曾让他住到村部来。可刘大爷实在拿不出足够的钱来建房。陶广昭建议他和施工方谈谈,能不能赊欠工程材料款,先把房子建起来。
刘付华说:“早谈了,没得谈,不同意。”陶广昭见他手里还拿着马路口一家建材店的名片,想也没想就拨通了电话,说明了身份和赊账的请求。话音刚落,对方爽快地同意了,“陶书记,你人好,我相信你,让刘付华直接来搬材料吧!”
与乡贤能人座谈
灼热的阳光下,陶书记骑车奔走在田间地头的被拉长的身影,是群众最为熟悉的风景。于是,人送外号“单车书记”。
“单车书记”每到一户群众家门口,都要进去看看,问问家里的烦心事,聊聊最近的新变化,一声声大哥、嫂子、大娘,一遍遍情感的靠近。更重要的,那些破土而出的村级产业,那些根据每户人家量身定制的帮扶措施,就是这样“骑”出来的。
前些年,村民邓艳康双胞胎儿子早产,在医院花费了10多万,家里养的蜜蜂后续资金不足导致入不敷出。了解情况后,陶广昭主动上门对接,为他申请了5万元小额担保资金作为养蜂扩大蜜源资金,成立了“龙凤”中蜂养殖合作社,并派邓艳康到益阳市参加了培训班。很快,邓艳康就掌握了养蜂技术和五倍子等蜜源种植技术,蜂蜜连续丰收。“去年家里养了100多箱的天然蜜蜂,产蜜500多公斤,全年收入8万多!”老邓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并被评为安化县脱贫攻坚“致富带头人”。
“谢谢陶书记对我的不放弃!”曾经赌博成性,如今的养鸡大户邓安平说出心里话。在妻子离家出走、老母亲整日以泪洗面的最黑暗的日子里,陶广昭带他走出了泥沼。
“谢谢陶书记,你给了我们家光明!”黄婆组易地搬迁户邓战军把陶书记当成恩人。泥石流爆发,冲毁了自家木屋子,正居无定所时,陶书记按政策为他申请了8万元搬迁建房补偿金,让他建起了新家。
很多人说,总感觉陶书记和别人有些不一样,“他眼里有光”,那是直达人心的光芒,那是风雨浇淋下的倔强。
引领乡风:一往情深顺民意
历史上的中国乡村,无数次成为“愚昧”和“贫穷”的代名词。庄稼地里浸透着的勤劳美德,静谧山村之下涌动的博大文化,却总是被人忽略。
用脚丈量农村大地,用心丈量山乡生活,陶广昭初心回归。
他想用自己的一点一滴,把严家庄建成心中最美的样子。
首先要让党组织强起来!
乡村发展,党建稳航。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是第一书记的主责。由于历史原因,严家庄村曾被县委组织部定位为软弱涣散村。驻村后,陶广昭与村支两委认真研究,出台《严家庄村“两委”工作“四法一承诺”》,村支两委工作交给村民监督。同时借鉴企业做法,组织村班子每周一召开脱贫攻坚部署例会,每周五召开落实会,一起研究解决难题,班子凝聚力有了明显提升。
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需要指挥者,更需要冲锋陷阵的斗士。为发挥党员作用,陶广昭坚持每季度召开党员大会,每季度主讲党课,有效强化了党员身份意识、先锋意识。
陶广昭还发动村支两委成员和有带富能力的党员骨干,与重度贫困户结成了对子,形成了帮扶的同心圆。
在2017年12月21日马路镇党委组织的党建工作专项检查中,严家庄村党建基础工作得分全镇排第一,顺利摘掉了软弱涣散村的帽子。
向湖南省委副书记乌兰汇报严家庄脱贫情况
乡村,不只是成百上千人的生存地,更是每一个人灵魂的出发地。从这一角度可以看出第一书记的精神价值。《村务公开栏》竖起来了,《工作队联系卡》和《村规民约》逐户发放了,但良好乡风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第一书记陶广昭率先垂范。
驻村以来,陶广昭记不清多少次自掏腰包给那些重病在床的病人救急,记不清自己拒绝过多少村民请他“喝点小酒”的邀约。挂职期满的最后一天,晚上回到村部,陶广昭发现狭小的房间小床底下堆了一袋一袋的地瓜、鸡蛋、花生和腊肉,那是乡亲们偷偷给陶书记塞的,只有这样的“死无对证”,才不会被拒绝、被批评。
要想当好第一书记,必须要成为“政策通”。两年来,无论走到哪里,陶广昭始终揣着一本脱贫攻坚政策口袋书,对各项扶贫政策了然于胸。
严家庄三个自然村跨度超过7公里,最远的住户距离村部甚至超过10公里。调解山林纠纷,帮助办理贷款,为重病家庭联系医诊,为辍学孩子联系学校……农家小院、田间沟坎、施工现场,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
面对大是大非,是敢于直面还是退避三舍?必须旗帜鲜明。2017年是村里各种矛盾汇聚、村情最为复杂的一年,一个个重大事项实施中,陶广昭坚决向不正之风说“不”,向低保评定不公的顽疾“亮剑”。这期间,他得经常面对有人夜里到村部找他“讨说法”,甚至收到威胁短信和电话,一度失眠。但一身正气,最终赢得了百姓的尊重和赞许,更换来了严家庄村的一泓正气清流。
生活,有无数种可能。
陶广昭活成了他乡的农民,活出了一片深情。甚至,在他驻村的日子,他的爱人徐凤霞也报名参加了扶贫工作。这对扶贫伴侣虽天各一方,但心却靠得更近。
鉴于严家庄村脱贫需要,安化县委留任他半年。2019年3月5日,陶广昭两年半挂职期满。
终归是要走的。走的那天,陶广昭说:“乡村振兴,内生于乡村,还得培养当地农民,他们才是撤不走的工作队,他们才是‘永久’牌的主力军。”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