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因为脱贫攻坚,他们凝聚起共同的力量

发布时间:2020-11-02 15:52:53 来源:中国报道

文/赵宇 杨进 王旭

江西省于都县禾溪村、南昌县九联村,陕西省商南县石垭子村,河北省顺平县西北堡村、曲阳县涧子村、南沟村;南昌印钞有限公司、西安印钞有限公司、石家庄印钞有限公司、保定钞票纸业有限公司⋯⋯一个个看上去并无关联的名字,因为脱贫攻坚,相距遥远的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作为国家法定货币的设计者、制造者、维护者和货币综合解决方案的提供者,积极响应党中央脱贫攻坚号召,在推进企业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先后在四川雅安、青海玉树等地开展了教育扶贫等工作,兴建了9所希望小学,在内蒙古阿拉善兴建了中钞公益林。在总公司的统筹协调下,分布在祖国各地的中钞下属企业,通过各种方式持续进行帮扶工作,涌现出一批以驻村第一书记为代表的脱贫攻坚先进典型。

养鸡场承载致富梦

清晨,袅袅炊烟升起,沉睡的禾溪村渐渐“苏醒”。一座座房屋错落有致、绿树环绕,村外绿野葳蕤,庄稼长势茂盛。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萧条破落的省级贫困村。

江西省于都县岭背镇禾溪村距离省会南昌市300多公里,是“十三五”期间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截至2018年,仅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12户495人。

“这就是从城里来的新干部?”“工作队真能带领大家脱贫致富?他们能干些啥?”对于初来乍到的第一书记朱龙敏,迎接他的并没有热烈的掌声,而是村民们怀疑的目光。

2018年,朱龙敏在帮助南昌县九联村顺利脱贫以后,被南昌印钞有限公司派到禾溪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

“怎么也没想到干了几十年的印钞工作,在职业生涯末期,会和扶贫工作结缘。”年近60岁的老朱说起话来嗓门很大,“既然组织上让我挑起这副担子,我就要把它挑稳、挑好。”

有着军旅生涯的朱龙敏做起事来雷厉风行,上任后的5个月内走遍了全村112户贫困户和20户易地搬迁户,摸清了村里632户农户的基本情况,也走破了3双鞋。

“在这个底子薄、条件差、人多地少的贫困村,要真正实现全面脱贫,就必须在找准穷根、分类指导、精准帮扶上下功夫。”朱龙敏深入走访调研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根据禾溪村山多地少、林多荒地多的特点及市场需求、产业基础,朱龙敏提出了肉鸡养殖的产业扶贫项目。他和村干部数次商讨,计划养殖规模4万只。

养鸡场建设资金有缺口,他就积极向上级汇报沟通,申请到扶持资金50万元;养鸡棚选址难度大,他带领村民一次次上山寻找合适场地;养鸡场建设缺乏专业团队,他多方联系,邀请于都县建筑设计院来规划设计;鸡苗引进没有着落,他奔走求援,协商解决鸡苗品种和引进技术问题。

“2019年禾溪村大棚肉鸡养殖纯利润达到了18万元,待养殖产业项目建好后,将给村民带来更大的收益。”对于自己的工作,朱龙敏十分自豪。

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朱龙敏带领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一道认真落实精准扶贫要求,逐户逐人分析致贫原因,一户一策制定精准脱贫方案,力求全村“人人有事干、家家有业就、月月有收入”。

对于一些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朱龙敏则通过村集体项目分红、申请低保、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公益岗位就业等方式帮助他们脱贫。

“参与扶贫攻坚工作以来,眼看着村民们的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内心特别的骄傲。党和国家推出了很多好政策,作为第一书记,我要用好这些政策,让更多贫困村民享受到实惠,帮助大家过上好日子。”朱龙敏黝黑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小红薯变成“金疙瘩”

“免费提供红薯苗让我们贫困户种植,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儿嘛!”听到消息的陕西省商南县城关镇石垭子村的贫困户们在惊喜之余都会有这样的疑问。

“不光免费送苗,等红薯成熟以后,咱们村粉条厂还会以高出市场的价格回收红薯,解决种植户的后顾之忧。”一位消息灵通的贫困户向大家交了底。

“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在饥荒年代果腹救命的 “小红薯”,现如今成了石垭子村的“大产业”。

2016年,西安印钞有限公司驻村扶贫工作队针对石垭子村山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水质优良的特点,确定了产业扶贫的重头戏——“红薯种植+粉条加工”。

为了确保红薯种植产业取得成功,第一书记王耀青带领工作队员与村干部们一起采购红薯苗,按数量分发到贫困户手上。种植过程中出现病虫害问题,他及时联系技术人员进行防治病虫害的知识培训⋯⋯地里的红薯长势如何,一直是王耀青心中时刻牵挂的事。

“每年红薯收获了就是我们最繁忙的时候。我们种的红薯不打药,粉条不含明矾、色素,好吃爽口、筋道耐煮⋯⋯”眼前这个谈起红薯就头头是道的人,正是依托村里红薯产业脱贫的崔风学。在他眼里,这满地的红薯早已是帮助他脱贫致富的“金疙瘩”,王书记也是让他摆脱贫困的“大恩人”。

除了种植红薯的收益,贫困户还可以到粉条厂工作,进厂不进城,按天计发工资。这种产业+农户的扶贫方式,改变以前的应急式输血扶贫为现在的稳定式造血扶贫,逐步建立起贫困户脱贫长效机制。

2019年10月,接替王耀青的驻村第一书记焦明继续围绕红薯做文章。焦明在走访中发现,村粉条厂加工设备落后,严重影响了产能提升和产品质量。于是,他协调企业加大扶贫支持力度,对石垭子村粉条厂设备进行更新改造。2020年4月,投资12.8万元的粉条厂设备改造项目完成,为产业扶贫增添了后劲。

在工作中,焦明结合实际、着眼未来,组织村两委研讨确定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副产品注册商标、经营品种、营销方式等未来发展规划。为了给村里节省设计费,焦明求助西钞公司设计师,精心设计商标,然后亲自跑商洛市市场监督、税务等部门审批。2020年6月,“脂岭沟”商标终于成功注册,为石垭子村集体经济发展赋予了品牌价值。

2020年8月,石垭子村在焦明的精心指导下又成功开发出了香菇酱产品,第一批产品200瓶香菇酱已经销往长安大学,受到客户好评。

依托产业发展,石垭子村迅速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建档立卡的123户贫困户,112户已经脱贫,仅剩的11户在今年能够实现完全脱贫。

“产业路”奔出好日子

东方才微微露白,石家庄印钞有限公司派驻河北省顺平县西北堡村第一书记贺宁,就已走在赶往河北农业大学的路上。就在前一天晚上,他终于联系上了河北农大教授张广华,并说服对方来村指导草莓科学种植。为此,他兴奋得几乎一宿没睡,眼巴巴地盼着天明。

“贺书记去请‘大把式’了!”得知消息的村民奔走相告,喜不自禁。

西北堡村前些年是当地闻名的贫困村。土坯房随处可见,产业基础薄弱,而且交通不便,村道脏乱差⋯⋯这是2016年驻村扶贫工作队刚到村时看到的光景。

面对贫困面貌,贺宁来到田间地头,一边帮老乡干农活,一边闲话家常,寻找贫困根源。

“老乡,咱们这里有什么土特产吗?”“原来还多,现在很少了。”“为啥?”“为啥!还不是因为那个破路,买东西的来不了,咱的东西运不出去。”

原来,西北堡村种植的草莓、杏、西红柿等果蔬色泽鲜美,口味纯正,且都是无污染、无公害绿色食品,但苦于交通不便,销路不畅、缺乏知名度,好多农户都放弃了种植。

“这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啊!必须要在修路和扩大果蔬种植上下功夫!”

贺宁带领驻村工作队跑政策、跑资金,对村落街巷、田间阡陌全部硬化,并将村中心的洼地填平,安装了路灯,建成一个6000多平方米的农贸集市广场。2020年,进一步硬化两侧辅路,增加广场面积2000多平方米。西北堡村集市的名气越来越旺,周围村村民都过来“赶集”。村里集市贸易红火,村外道路直通城市,“产业路”的打通为西北堡村脱贫插上了翅膀。

修路的同时,贺宁他们化身宣传员、讲解员,将思想工作做到老乡家中、田间地头,鼓励大家扩大果蔬种植。几年光景,工作队以帮扶资金、自筹资金、农户流转土地等方式带动村民建成果蔬大棚20多个,草莓种植规模达到45亩,种植黄花近百亩;以小额贴息贷款、产业奖补等方式鼓励村民从事养殖业,喂养牛羊100多只;建立了“甜堡九九”草莓为龙头的农业合作社;申请注册了“甜堡九九”商标,逐步确立了“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格局。

为了打开销路,工作队队员打爆了电话,跑断了腿,还自购了小型农用车,奔波于西北堡与石家庄之间,深入石家庄多个社区、北国超市,同时依托石家庄铁道大学辐射其他高等院校。石钞公司职工食堂和广大职工也通过微信等方式订购当地的特色果蔬产品⋯⋯以“石钞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经营模式拓销路,铸品牌,实现年平均总收入30万元,让摘“穷帽”、奔小康的梦想照进现实。

“真没想到,俺们种的蔬菜还能送到石家庄这样的大城市!”望着满载果蔬的运输车,已经脱贫的乡亲们干劲更足了。

兴教育播洒新希望

“丁零零——”,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过,刚才还一片喧闹的操场顿时安静了下来。不久,整齐悦耳的读书声传出了教室,飘荡在这所山村小学的上空。

朝阳斜照在这座橘红色四层建筑上,悬挂在三层护栏上的“涧子小学”4个大字反射着光芒。这是村里最好的建筑,也是涧子村和峪尔村孩子们最快乐的地方。

2014年河北省曲阳县教育局拨专款对涧子小学进行了扩建,但是学校的配套设施并不完善。

在此帮扶的保定钞票纸业有限公司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郭思嘉走访贫困户之余,也将目光锁定在这所小学身上。

“孩子是家庭未来的希望,抓好教育扶贫也是扶贫工作的必答题。”郭思嘉说。

“日常用水需要从十几米外的住户家中引水,每次用完水后地面一片泥泞。没有音响设备,做操、搞活动基本靠喊。最严重的问题是缺少老师,每个年级只有一位老师负责教学工作⋯⋯”校长刘文启向郭思嘉介绍着学校的情况。

了解了学校的难点和痛点之后,郭思嘉有了使劲的方向。他带领工作队帮助学校打水井,硬化地面,修建水池和排水系统;买来了音响、功放机、喇叭等设备,建成了学校广播站;发动企业职工捐赠电脑,成立了学校微机室;工作队员李捷、杨志鹏还利用工余时间开展支教活动;保钞公司还在涧子小学建立了“爱心助学志愿者实践基地”,选派公司青年志愿者分批到学校担任义务老师。

“天使告诉我们破晓后的黎明更加灿烂,天使让我们重拾了梦想,让我们看到未来的路依旧可以通往光明。你们就是天使。”读着王炎焱小朋友的感谢信,驻村工作队员心中无限感慨,顿感责任千钧。

2016年保定钞票纸业有限公司扶贫点转到曲阳县南沟村后,工作队继续紧抓教育扶贫不放松。接续扶贫的驻村第一书记郭国福、刘盛多方联系为南沟村幼儿园添置35套崭新桌椅,组织公司员工为南沟村捐赠了3000余册图书,建立了村内图书室。2020年1月,公司捐资12.9万元建设的新幼儿园落成。孩子们看着眼前的“新家”,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念书有啥用啊,我成绩也不行,还不如早点出去干活,还能贴补一下家里。”这是村里很多初中毕业孩子的想法。

为了打消这些想法,鼓励村民重视教育,激励孩子们刻苦学习,驻村扶贫工作队设立了大学生励志奖学金,以此来引导孩子们积极学习,树立读书改变命运的理念。

“要为村里的弟弟妹妹们做好表率,待学业有成后,要回馈社会,回馈村里。”今年考入河北经贸大学的田泽媛在领取励志奖学金时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要为孩子们的成长与成才提供支持,让他们走出山村,斩断贫困代际传递,为整个家庭的未来点亮希望的火种。”郭国福看着幼儿园里欢蹦乱跳的孩子,眼中满是怜爱。

这些“第一书记”的小故事,是中钞人奋战在扶贫一线的掠影,它们承载着贫困村民脱贫致富的梦想和努力,也记录着中钞人扶贫攻坚的初心和决心。

(《中国报道》2020年10月刊)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