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英雄的朋友们——梅兰芳赴朝慰问回忆实录

发布时间:2020-11-03 15:01:24 推广来源:人民中国

【编者按】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特选取我刊《人民中国》1954年1期独家刊载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访问朝鲜回忆文章,以飨读者。需要说明的是,在《人民中国》刊载的文章为日文文本,中文原稿已遗失,现根据日文文本译回中文,仅供读者一窥梅先生文章大意,并不代表梅先生原文风貌。

英雄的朋友们——梅兰芳赴朝慰问回忆实录

《人民中国》1954年1期文章版面

(编者注: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于1953年10月至12月访问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也是慰问团的一员。本文为梅先生访朝回忆实录。)

我们到了朝鲜,见到了英雄的朝鲜人民和朝鲜人民军战士,也见到了可爱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同志们,听到了他们饱含深情的讲述。所到之处,都有人热情地与我们握手拥抱,以表欢迎。在那里,我亲眼看到了许多之前仅是有所耳闻的事情。那一幕幕景,一桩桩事,都深深地打动了我。

若不是亲身去了朝鲜,我是无法想象美国侵略者挑起的朝鲜战争给朝鲜人民带去了多大苦难的。在朝鲜,所到之处,战争痕迹都还清晰可见。然而,敌人的炸弹并没有摧毁朝鲜人民坚强的意志,谁都不曾动摇放弃,全都沉着冷静地坚守各自的岗位。镇上的人们、村里的人们,都默默地收拾着残破的瓦砾堆,为家乡的重建努力工作。看到这幅景象,我深刻理解了何为爱国主义,何为国际主义。

英雄的朋友们——梅兰芳赴朝慰问回忆实录

梅兰芳在朝鲜

联结中朝两国人民的团结与友谊的力量,是难以言表的。若非亲眼所见,很难真正理解两国人民友谊之深厚。在一次慰问大会的现场,罗盛教烈士的父亲罗迭开流着泪拥抱儿子舍身救出的朝鲜落水少年崔滢。当时,这位失去儿子的老人满腔悲痛,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而在另一场展览会上,我看到了朝鲜英雄农民朴在根烈士生前用过的担架。一位志愿军同志给我讲述了这副担架背后的英雄事迹:朴在根烈士在上甘岭战役中,与志愿军战士一同用担架运送伤员时,突然遭到敌机扫射,他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伤员,最终光荣牺牲。

透过车窗,我们总能看到最可爱的人——志愿军战士们在帮助朝鲜人民建房修桥。每每看到,我们都要向他们挥手以示最真诚的问候。在一次联欢会上,朝鲜人民挨个拥抱了随代表团一同访朝的中国儿童剧团的孩子们,并给他们献花。联欢会结束后,他们还将孩子们带回家住了一晚。孩子们一回来,就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朝鲜的叔叔阿姨们非常热情地款待了他们。

在一次晚会上,一名朝鲜女演员为我们表演了中国歌剧《白毛女》。慰问团中的王昆也曾饰演过白毛女。演出结束后,王昆飞快上台向她献花。中朝这两位女演员在舞台上紧紧拥抱。

我该如何表达在朝鲜见到祖国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们时的感动之情呢?这样的感动,在我六十年的漫长人生中也许是第一次体会到。在天寒地冻的朝鲜北方大地上,年轻力壮、可爱的战士们扛枪保卫着英雄的朝鲜国土,守护着和平。看着他们的英姿,我不禁想起了近些年来祖国人民过上的幸福生活和祖国开展的大规模经济建设。而且,我还暗暗发誓自己今后也一定要为祖国的繁荣而加倍努力。否则,我怎么对得起这些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三年的英雄战士们——这些最可爱的人呢?

志愿军同志们以最高的热情和喜悦欢迎来自祖国的亲人——慰问团的同志们。战士们整齐划一地身着军装,胸前佩戴勋章、奖章、军功章、纪念章等,手捧鲜花等待着我们的到来。我们和战士们拥抱着,紧紧握手,彼此互道辛苦,脸上都洋溢着喜悦。接着,我们被战士们簇拥着来到欢迎会的广场,满怀激动地参加了欢迎大会。

战士们知道我们要来,在极短的时间内为我们准备了暖和的寝具和丰盛的饭菜,还为我们新建了宿舍。宿舍的房间里甚至还张贴了欢迎我们的春联。

有一天,我走进宿舍,发现我床边的墙上贴上了许多我的照片。其中有我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合影,有抗战时期我为了拒绝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演出要求故意蓄起胡须的照片,以及好几张其他舞台照。到了我们回国的那天,战士们都非常依依不舍。我也同样不舍。在去车站的路上,我不停地向山上鼓掌欢送我们的战士们挥手道别。

在慰问活动中,我们京剧团的团员们都倾注了全部热情,竭尽全力完成了每场演出。由于我们必须分开进行慰问,所以剧团团员被重新分成了两个队。我所在的二队,是一个特殊的小团体。在这个队里,有我和周信芳、程砚秋、马连良等十八名演员和一些伴奏人员,还有一些后台工作人员。人数虽少,每场却总有四五个剧目要演。因此,有时向来不登台的后台工作人员也要化妆上台跑龙套,甚至有时二十多个人要演出六十多个角色的效果。有些人一人要分饰四到五个角色,或是既演生角也演旦角。一场演出结束后,我们要立刻马不停蹄地乘车赶往下一个演出地点。朝鲜的天气很冷,我们就在风中,有时还在雨中坚持演出。这样的演出活动,恐怕对所有演员来说都是从未有过的经历吧。尽管如此,大家都满怀喜悦地认真对待每一场演出。每个人都专心琢磨如何能让最后一排的听众也能听见自己的唱腔,如何让演技显得更加自然优美等等。台下战士们的笑容,雷鸣般的掌声,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大的慰藉和鼓励了。

英雄的朋友们——梅兰芳赴朝慰问回忆实录

梅兰芳(左)为志愿军部队演出《贵妃醉酒》(图片来自网络)

负责接待我们的志愿军同志们,由于要值班,全天不能离开我们的宿舍,也不能去看戏。这让我们感到十分过意不去。一天,老舍先生和周信芳晚饭后去散步,听见炊事班那边传来战士们拉胡琴唱京剧的声音。于是,老舍先生提议去慰问一下那些战士们。我们便临时在炊事班里举办了一场晚会。我们邀请了负责接待的所有战士们来参加晚会,房间里不一会儿就挤满了人。不仅如此,屋外也站满了闻风赶来的战士们。两名接待人员拉琴,马连良、周信芳、老舍先生和我一人一段轮流唱。接着,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高元钧也表演了一段。虽然战士们担心我们太过劳累,早早地结束了晚会,但我们都觉得这次慰问“演出”十分愉快。

慰问团的同志们都极不舍得离开英雄的朝鲜大地。没有什么比要和英雄的朝鲜人民、朝鲜人民军,以及一刻都不松懈地守护朝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分离更让人难过了。就让我们所受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永远成为为祖国伟大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力量源泉吧!

翻译:龙炫彤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