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记者 张利娟)11月4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在线举行的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16期)在京召开,本期论坛聚焦“内循环视角下的节约型社会建设”。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中诚信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毛振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张燕生,摩根史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等业内专家围绕构建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意义以及如何建设节约型经济和节约型社会进行了深度剖析。
构建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意义重大
“节约是外部不确定性加大下,补供应链短板,确保国内大循环畅通的重要手段。”毛振华说,在外部不确定、不稳定的大背景下,把节约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重新提出来,就成为一个新问题、大问题、急问题,需要我们用更高的战略性思维来看待。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改革开放以来,在供求关系得到缓解的情况下,不管是国家的基础建设还是党风廉政建设,以及做好国家战略的考量,都把勤俭建国作为重要的指导对象。
毛振华表示,构建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中华民族是一个勤俭勤奋的民族,以浪费和奢侈为耻。从经济学上看,资源的稀缺性和资源禀赋不均也是值得关注的。我国的资源禀赋及经济发展模式决定了必须走节约型发展之路。因为资源禀赋先天不足,现有经济的模式也导致了一些浪费,所以必须要构建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在高资源消耗、特别是在依赖进口资源消耗上下工夫。
为什么要首先解决节流的问题?与会专家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如果短期没有解决节流的问题,长期就会很难弥补。
如何建设节约型经济和节约型社会?
“首先要指导这种风尚,树立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理念,把体制优势发挥出来,让党员带头,并同时以法规的形式对过渡消费问题进行制裁,这样有利于推动合理消费,也是节约资源非常重要的手段。”谈及如何建设节约型经济和节约型社会,毛振华如是说。
在毛振华看来,一要强化土地节约利用,现在土地的浪费、撂荒、烂尾楼、农村大量的空置房和住宅等,都是很大的浪费。所以这方面还有很多文章可做。二是除了节约,在一些重点领域,尤其是我们特别短缺的领域里要讲开源,这也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所以讲节约时,不是简单地讲一种行为和文化风尚,而要看到它在的特定领域。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在特定产业领域里还要有产业政策。所以,要把开源和节流结合在一起,就要把培育新产业、以产业结构调整降低资源消耗结合在一起。
毛振华建议,应建立一个适应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长效机制,把当前特定环境下的底线思维和中长期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善结合在一起,处理好促消费与构建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关系。
具体而言,建立节约资源的法律法规,完善资源节约的标准。 加快对相关产业的研究,特别是对产业的支持力度,对节能型的要进行重点支持。政府要带头使用节能建筑、节能电器等,从而做到节约资源的社会氛围。把政府的减税政策、产业政策等结合在一起,使得我们的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能够得到广泛认可,并且能够得到行之有效的推动,这样就能够把当前特殊情况下的底线思维所要进行的节约工作和长远发展结合在一起。
“一定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推动市场化的运行,让经济发展模式和资源节约型的长期理念结合在一起。”毛振华补充道。
在张燕生看来,建设节约型经济和节约型社会可以从三方面发力。一是下一步的国民经济循环要依托强大的国内市场来打造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从而形成统一的大市场。二是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把扩大老百姓的消费比重作为当务之急,把短板和核心领域部分的投资作为当务之急。三是怎么能够打造节约时间和空间,也是下一步发展节约型经济、节约型社会很重要的方面。因此,节约型经济节约时间、空间也是下一步科技进步,尤其是数字经济发展要下工夫的。
邢自强表示,要实现节约型经济需要四个方向同步进行。一是数字经济要再上一个台阶;二是消费领域更多向服务消费转型;三是城市化走一条不同的路径,走一种新型城市化的方向;四是低碳经济的发展。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