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进会东县新街镇海光村,一栋栋漂亮整洁的房子错落有致,通村路、入户路串联着每家每户。
“现在水、电、路都通了,我家还装上了网线,日子越来越有奔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村民郑春凤对今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海光村位于会东县新街镇西南方,平均海拔2300米,全村常住人口203户共832人。2014年该村被识别为贫困村,共有贫困户27户92人,由会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对口帮扶。自此,深山里的海光村又多了一家“亲戚”。
硬化村社道路 打通发展“肠梗阻”
海光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以前村民出行基本靠走,去镇上赶集都是肩挑背扛、异常艰辛。
“原来路没有通的时候,家里养的猪都卖不出去。”海光村四组的村民彭文国说,交通因素严重制约着村里的发展。
要致富,先修路。2014年到2015年,政府投入资金200万元,修筑通村路4.3公里,硬化入户路3.4公里,解决了阻挡数代人发展的“交通梗阻”。交通条件的改善,换来的是收入的快速提升。
“现在路好了,我家今年种植的4亩中药材,拉出去能卖两万多。”村民彭文国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换新颜住新房 幸福生活不再愁
海光村二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明红是村里的一个典型例子。他的妻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自理能力差,还有三个子女,大的在上小学,最小的还不满三岁,全家五口人的生活重担全部压在张明红身上,而他身体也不好,干不了重活。
“以前,他家住的是特别老旧的土坯房,一下雨就时刻担心房子垮塌。牲畜就养在院坝里面,简直是进门都找不到下脚的地方。”海光村驻村第一书记孙忠华谈起贫困户张明红家以前的情况还忍不住摇头。
为了改善当地群众的居住环境,政府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出资为部分贫困户修建新房,对村里存在安全隐患的危房进行改造。整治庭院、改厨改厕、改水改电……一系列举措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现在住上了新房子,家具家电也有了,政府还给我家修了牛圈,让我养牛致富。大家这样关心和帮助我们,我要好好努力,争取早日过上小康生活。”张明红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发展多元产业 拓宽群众致富路
海光村是新街镇海拔最高的村庄,全村有耕地900余亩,林地5000余亩,农民收入以传统种植业、畜牧养殖、林业资源为主。
海光村森林资源丰富,其中大部分为华山松,在会东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因地制宜扩大种植面积,不断做大做强华山松产业。今年预计年产值60万元,为海光村脱贫奔康拓宽了致富道路。
同时,海光村抓住国家鼓励中药材基地建设这一机遇,引进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在海光村发展中药材种植,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我们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积极培育一批药材种植能手,以传带帮的方式,加快种植技术推广,辐射带动周围村民逐步扩大种植规模。”海光村驻村第一书记孙忠华介绍道。
据了解,2020年,海光村种植大黄、一枝黄花、重楼、白芨等中药材面积已达到350亩,预计实现经济收入100余万元。
如今的海光村,多元化产业敲开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大门。宽阔平坦的入户路,方便的水电和通讯,村民们脸上的笑容,无不在诉说着这座深山里的村庄从贫困村到幸福村的“华丽转身”。(杨海灵 李刚银)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