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我国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发布时间:2020-12-07 15:36:25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记者 王哲)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观测站网建设取得历史性进步,全国气象监测能力稳步提升,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到今年11月份,我国近4万个乡镇实现了自动气象站的全覆盖,自动气象站总数达到68762个。全国1185个贫困乡镇实现自动气象站全覆盖。

5年来,全国新增组网运行新一代天气雷达36部,正式业务运行的新一代天气雷达总数达216个。地面气象观测全面实现自动化,观测频次提高4—8倍,观测数据传输用时由分钟级优化至秒级,数据传输频次与效率大幅提高。

“十三五”期间,风云四号A星、风云三号D星、风云二号H星先后加入风云气象卫星“大家族”,形成“多星在轨、组网观测、统筹运行、互为备份、适时加密”的气象卫星监测“天网”,7颗风云气象卫星在轨稳定运行,为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数十万个用户提供卫星资料和产品。

5年来,我国完整、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数值预报业务体系基本形成,集约高效的实况业务体系基本建立,无缝隙气象预报业务体系趋于成熟,天气预报覆盖“一带一路”沿线243个城市。

据了解,在国家、省、市、县四级气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气象预报准确率稳步提升,与“十二五”期间相比,常规气象要素短期预报准确率平均提升2.28%,灾害性天气预警准确率提升3.5%。

截至2020年10月,暴雨预警准确率达到89%,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至38分钟;台风路径预报24小时误差减小到65公里,稳居国际先进行列; PM2.5、臭氧污染气象条件预报时效提高到15天;对拉尼娜、厄尔尼诺等气候事件的预测能力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天气预报覆盖“一带一路”沿线243个城市。

预报能力的提升,源自技术的进步。我国GRAPES全球模式分辨率达25公里,区域模式分辨率达3公里;全球气候模式分辨率达到45公里,研发的区域气候模式分辨率达到30公里。智能网格预报正式业务运行,30天内预报空间分辨率达到5公里,24小时预报时间分辨率精细到1小时,中国成为实现数字化网格预报的少数国家。

“十三五”期间,全国预警信息立体传播网络累计服务超过10亿人次,公众覆盖率达87.3%。截至今年,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比例从20世纪90年代的3.4%下降至0.6%,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进一步夯实。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