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彦红/文
“乍暖还寒”
2019年4月下旬,洛隆还在过冬,大家已在急切地倾听春天的脚步。县卫健委的小会议室里人气很旺,他们在热闹地讨论着什么。
“嘎玛多布杰学了一年,现在全麻、腰麻和局部麻醉都可以独立完成;格桑央金通学习三个月的新法接生,回来在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广泛开展新法接生培训,有效提升了咱们县产科建设的水平,完成‘两降一升’的任务目标现在心里有底了。”说这话的是县卫健委主任孙李鹏。嘎玛多布杰和格桑央金都是县里的医生,他们过去一年前往福建省泉州市学习培训,回来之后的成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县人民医院胃镜检查室的贡觉次巴激动地说:“色钦美朵基金设立以后,大家报考资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以前从来不打算报考资质的村医,也都积极的准备报考,同事们讨论的话题,不再是去哪里耍,而是讨论怎么准备考试。”孙李鹏主任点头认同,说贡觉次巴的表现也很好,他在泉州市第一医院学了半年胃镜检查,回县后填补了县医院胃镜检查的空白,提升了常见胃病的诊断服务能力。
孙李鹏给援藏干部张登波介绍,“基金的设立运行良好,效果逐渐显现,激发了卫生系统干部职工自我学习的积极性,比学赶超的氛围正在形成。”
张登波是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派出的援藏干部,任职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今天他过来参会的目的主要是了解调研两只基金的运行情况。说的这个色钦美朵基金,是他根据调研发现问题积极推动设立的一个面向医护人才培养的基金,全称叫“中远海运-色钦美朵医护人才培养基金”。
张登波在县里分管医疗卫生,他到任的第一项工作就从医疗卫生状况调研开始。通过调研发现,全县卫生系统每千人职业医师0.6人,不到全国千人医师(助理医师)配备目标的1/4,不足全区配备目标的1/3;每千人职业护士0.4人,不足全国每千人注册护士的1/8,不到全区配备目标的1/6。专业技术力量不足,县域内手术治疗根本无法开展,孕产妇和新生儿生命安全更是无法保障, 2016年,洛隆县孕产妇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都远远高出上级下达的目标要求。专业技术人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2018年,基金正式设立,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中远海运慈善基金会每年安排援藏资金100万元,主要用于现有人员的培训培养,同时加大引进力度,加大对优秀医护人才的奖励力度,确保优秀人才留得住、进得来。
张登波还想听听岗拉美朵医疗救助基金的运行情况。针对经济落后、群众收入水平普遍偏低的状况,他申请中远海运集团于2017年设立了“中远海运-岗拉美朵医疗救助基金”,主要用于因家中出现特、重、大、急病患者的洛隆籍农牧民群众,入院前期经费不足时的借支,帮助群众及时入院接受治疗。
孙李鹏汇报说:“基金正式运行以来,累计借款群众达70多人次,借款资金150多万元,扩大了医疗服务覆盖面和保障能力,减轻了贫困群众疾病救治的经济压力,有效遏制了因病致贫、返贫的发生”。
旁边有位同事补充道:“硕督镇村民德西,被确诊断为慢性肾衰,当时全家人非常害怕,因为这个病要治好需要很多钱,但是家庭收入无力支付这些药费,听卫生院医生说是可以在卫生局申请岗拉美朵医疗救助基金,出院报销后再进行归还,他的家人就立即做了申请,从2017年至今,德西一直坚持治疗,通过透析维持了生命,其实是中远海运-岗拉美朵医疗救助维持了德西的生命,维系了一个家庭的完整。”
中远海运集团在援藏初期,就设立了“中远海运-格桑美朵助学基金”,十多年来,累计帮助7000多人次师生,圆了许许多多家庭困难孩子的大学梦,洛隆的干部群众评价很高。新设的这两个医疗基金,一个面向困难群众负责兜底保障,一个面向医护人才短缺着眼提升服务。
格桑美朵、岗拉美朵、色钦美朵,被当地人们称为“吉祥花”“幸福花”。茫茫高原,生态脆弱,很多地方薄薄的一层土壤下面,就是沙石,草木难以生长,这三种花生命顽强而美丽,给洛隆群众带来无限的希望。
张登波走出会议室,一阵寒风扑来。他清醒地认识到,群众关心的问题和困难实际上还有很多,各项任务依旧很重,但是洛隆五万群众脱贫致富的春天即将到来。
披星戴月
张登波来到西藏的头几个月,强烈的高反症状和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一度让他感到很难适应。他看到,很多长期在藏工作的同志比援藏干部遇到的困难更多,很多是两地分居,有的甚至一家几口、天各一方,有时在谈到老人妻儿得不到相聚、得不到照顾时泪流满面,但是眼泪擦干之后他们仍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义无反顾,这种精神让他非常感动。他说,心态调整之后,所有的艰苦、危险、孤独、困难和挑战,无非都是短暂飘过的一阵风而已。
对工作认真较劲的张登波,决定甩开膀子、撸起袖子大干一场。
进藏之初,他分管卫计委、医院、食药监局、妇儿工委,参与脱贫攻坚,定点联系马利镇,并联系电信、移动、联通和烟草专卖等单位和部门的工作。随着政府班子成员的调整,他的职责一再增加,2016年底增加分管安全生产的职责,2018年初又增加后勤服务中心的分管职责。对此,他都是坚决服从、愉快接受。
张登波研究生毕业后,便与海结缘,在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的一家航运公司长期从事党建、组织干部、人力资源、陆上产业管理等工作,他很快把“海员优势”“党务干部”的优势转化为推动工作的优势,多年的海上陆上工作锻炼,让他能够系统思考,从全县工作大局出发,协调推动工作。同时,他把自己一贯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较真”精神和干工作“蛮拼的”劲头也带到了洛隆,并结合实际,把企业管理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吸收到了政府工作中。
三年来,他始终从政治上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工作部署,时刻牢记中远海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许立荣的殷殷嘱托,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主动开展工作。他在班子中摆正位置,团结协作,维护班子权威,主动发挥好替代职责;对分管的部门和工作,坚持高目标和高标准,狠抓问题不放,狠抓制度不放,狠抓队伍不放。一有时间就深入到部门和乡镇村落,了解工作进展、发现和研究问题、指导工作方法、交流思想感情。
三年来,他走遍了全县11个乡镇,走遍了马利镇所有村落,做到了分管部门的每个负责人都熟悉、每个干部都认识、联系乡镇的每个村子情况都清楚。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他分管工作的各个领域取得了可喜成绩。医疗卫生、安全生产在2017、2018、2019连续三年被授予昌都市先进工作集体称号,食药监工作也在2018年受到了昌都市的表彰,开始走向前列;马利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精准脱贫、基层党建等重要指标三年来在11个乡镇综合考评中,每年都排在前列。机关后勤管理方面,通过建立完善多项制度,服务和管理也日趋规范有序。
2016年下半年,张登波全面承接并跟踪完成了第七批既定的7个援藏项目。按照总体规划的精神,2017-2020年间,集团每年援助计划内资金600万元,分别用于康沙、八里、夏玉、布许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计划外资金根据洛隆县的实际需要,本着精准管用、聚焦民生、不断加大力度的原则予以安排。同时,他还不断拓展援藏的新途径,“浪花•心愿”结对助学活动就是他引进的“新项目”。
2016年以来,改革重组后的中远海运集团以崭新的姿态意气风发驶向新征程,集团经营船队综合运力排名世界第一。干散货船队、油轮船队、杂货特种船队等六个方面均居世界第一。改革重组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发展动力,集团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边稳藏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履行央企责任,坚定信心再接再厉,加大援藏工作力度,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积极贡献力量。”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许立荣在会上强调。
张登波深受鼓舞,集团的蓬勃发展和对援藏工作的大力支持,让他在万里之外吃了“定心丸”,他似乎觉得高原反应没那么大了,干劲更足了。2018年集团投入的援藏资金比2017年增加47%,充分体现了中远海运集团助力洛隆脱贫攻坚的政治担当。
回忆起“浪花•心愿”项目,张登波动情地说,大山里的孩子求知欲很强,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只要有条件就应该帮助他们。他了解到集团团委组织的“浪花•心愿”结对助学活动在云南等地开展得很成功,就直接找到了集团团委马洪进主任。
“西藏的孩子更需要帮助,有的孩子品学兼优,但是家庭非常困难,我们前期做了一些调研和准备,希望把洛隆也纳入工作范围。”2018年,中远海运集团团委与洛隆县启动了“浪花•心愿”结对助学活动,洛隆县3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实现了与集团所属员工的一对一结对。此项援助将形成长效机制并将对贫困学生给予有力帮助。
静守初心
2019年7月,新一批援藏干部即将入藏,县里开始着手总结援藏工作并举行欢送。张登波的心情异常复杂。
2016年5月26日上午,正在天津中远海运工作的张登波看到援藏报名的通知文件,但报名时间短暂,只有半天时间。张登波出生在平原,之前从来没有到过西藏,最高就去过海拔2000米的昆明。他对西藏神往已久,在前几批援藏干部的影响下也曾想报名参加援藏。这次机会来了。
他的心好像已经飞到了雪域高原。西藏是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整体性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时期,时间紧、任务重,作为党员,义不容辞。他联想到了同乡孔繁森,大学时期就感动于孔繁森的生死取舍,这始终是张登波内心强劲的激励力量。
“我和你商量个事,我想去援藏……,家里的事你多承担行吗”他当即给妻子打电话,一口气把自己想去援藏的理由都说完了。
“啊?怎么这么突然……儿子正在报名参加青海果洛的支教活动,开学就上高中,我现在面临着是否转业,是转业安置还是自主择业?这些问题……”电话另一端没有了声音,足足有两分钟没有一句话。
“报名今天下午就截止,你可说句话啊”张登波有点着急。
“你自己定吧”妻子静静地挂了电话。
他深知妻子面临的困难和当时矛盾的心理,她是现役军人,在部队改革的大背景下,是留是去?面对职业生涯转向的重要抉择、面对父母年迈、孩子上学关键时期,她确实没有任何的思想准备。
张登波了解妻子,妻子是共产党员,和他自己一样,做事认真,顾全大局,风里雨里妻子始终支持他。
没有反对就是支持。虽然时间紧,但妻子的默许还是给张登波更大的信心。
有的同事好言相劝:“登波,你可不要冲动,你知道高反的痛苦吗?”
“我们都做过海员,这世界上还有比海员更苦、更累的工作吗?”张登波问。
援藏的念头坚定下来之后,家人和同事的思想终于一一做通了。“西藏,虽然没去过,纵然有艰险但那是我久已向往的;苦累,不是追求的目标,但它是共产党员需要迎头而上的;亲情,虽然难以割舍,但在‘家国’面前它是应该并且能够割舍的。望远能知风浪小,凌空方觉海波平”。张登波兴奋地在日记中写道。
7月22日,张登波与第一次独立外出去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支教的儿子同一天离开了天津温暖的家。一家三口第一次三人三地,妻子第一次如此焦虑,她患了肺炎高烧达到40度,打针吃药四五天都不见好,强忍未愈的病痛送夫送子去机场……
他讲过在藏期间这样一段故事:有一天,他到同事宿舍蹭饭,宿舍很热闹,有刚结束休假返回来的办公室主任等人。饭菜比食堂的好一点,多了几个外卖。饭间没有固定话题,你讲你的他讲他的,之间没啥逻辑。张登波忽然想起是自己生日,便没有避讳地讲了出来。大家一时高兴热闹起来,吆喝着一定要加菜、上酒、买蛋糕。休假刚回来的同事在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少活多,天天忙不停歇,往往是有假休不了,每年能回去一次就不错了,假没休完就被叫回来也都习以为常。这次休假,本来也没抱太大希望,但喜出望外的是这次休足了。
饭间,同事让大家看三岁双胞胎儿子的照片,个个精灵活泼、十足可爱。他说:刚回到德阳老家的时候,两个儿子不认老爸,怯生生地,像看着一个突然闯入家门的陌生人一样。后来不几天,孩子和爸爸就熟了、近了,也开始缠人了,一大早轮流把小屁股坐在爸爸的脸上,天很晚了在外头玩耍也不愿意回家。等到假期快要结束的时候出了麻烦,两个儿子哭着闹着不让走,坚决不让爸爸回西藏,说是当自家小区的保安也能挣钱买玩具,实在不行就不要玩具了。因为两个儿子哭着不睡,爸爸只好撒谎不回了。等到第二天回到洛隆和儿子视频的时候,两个儿子又开始大哭起来,大声吵着喊道“爸爸是个大骗子”。
说到这儿,刚才还非常轻松、一脸笑容的同事突然控制不住感情,泪流满面痛哭起来。默默地,在座的几个大男人也跟着抹起了眼泪。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哪家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
2018年十一假期,天津已经很凉了,宽阔的海河静水深流,一汪深蓝显得更加冰凉,金色的树叶陆续凋零飘落,剩下孤独的枝干。清早,空气中袭来阵阵寒意。不知不觉间,人们穿上了厚厚的外套。张登波的妻子独自一人来到医院,为了不影响援藏工作,她决定不告诉丈夫,自己一个人去做手术。
手术室是自己单位的同事,惊诧地问:你怎么自己来?谁照顾你?妻子说:“我爱人还在西藏,回不来,再说,这手术也不大,自己能行……”妻子的眼泪忍不住吧嗒吧嗒地掉了下来。
援藏期间,张登波没有告诉过妻子他遇到的泥石流危险、生活的艰苦、缺氧的难受。他们彼此牵挂,但一切艰险和困难都在善意的谎言和默契的理解支持中成为过眼云烟。
斗转星移,白驹过隙。望着高原上醉人的蓝天,张登波百感交集。三年过去了,他即将离开这片热土。虽然高原反应依旧难受,但真正要离开时,还是有点不舍,觉得很多事还没有做完。是啊,充满激情地进来了,全心真心地付出了,现在就要无愧无憾无悔地离开了。舍不得离开这片土地,更舍不得离开热情关心他、真诚理解他、鼎力支持他以及和他战斗过的同事们。这些天开始整理行囊,却总觉得思绪满满,却行囊空空,什么都想留下,什么也带不走。在这三年时间里,正值洛隆与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小康的关键阶段,脱贫攻坚的任务极其繁重,他作为其中的一份子而感到无上光荣。
“无论是在西藏,还是离开西藏,我都会做一粒随海风飞行的种子,无论落到哪里,都要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有所收获,终归是要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永不忘记入党宣誓时的那颗初心”。座谈会上张登波吐露心声。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戴上洛隆县干部乡亲送的洁白哈达,紧紧握住他们的手,张登波泪流不止,哽咽无语。
离开家的时候,牵挂家人。离开洛隆的时候,洛隆成为他新的牵挂……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