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前瞻“十四五” | 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将更为紧密

发布时间:2020-12-10 09:49:45 来源:中国报道

 

作者简介 王辉耀 全球化智库(CCG)主任

当前,多国新冠肺炎疫苗已处于临床试验期,世卫组织预计到2021年年中新冠疫苗接种才会普及。在全球性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的时代,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摩擦,也凸显了全球治理的困境。但同时,我们目睹的前所未有的变化,也为中国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带来了机遇。

10月底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今后5年甚至更长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尽管五年计划主要侧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国内目标,但这些提议也重申了中国致力于继续扩大开放和创造良好发展外部环境的承诺。

随着“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落实推进及新技术新产业发展,中国对外交往中除中美、中欧等重要大国关系外,广大亚非拉新兴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对外开放及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重要性上升,并将涵盖国际合作的所有领域,包括外交、促进自由贸易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加强全球治理等。

让中美“挂钩”更加紧密

2021年拜登政府上任将使中美关系出现新的不确定性。未来几年,尽管中美竞争依然会趋于全面化、公开化,但弃约退群式不沟通不合作情形有望得到改善,中美在竞争加剧同时将通过双多边机制开展更多合作交流。

与奉行经济民族主义、外交单边主义的特朗普相比,拜登在外交方面主张多边主义,重回国际组织,恢复美国的领导角色。应对气候危机将为中美合作提供契机,中美在国际碳交易机制完善、清洁技术及能源研发应用、气候灾难防治等方面合作空间较大。

在公共卫生方面,美国或将重返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助于中美共同推进国际抗疫合作。此外,在G7基础上增加中国、印度、俄罗斯,召开G10国家疫苗峰会、气候变化峰会等,也有助于提升全球治理效率及代表性。

随着习近平主席表示将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拜登政府或将重回CPTPP。中国尽快开启加入CPTPP谈判有望为中美两国增添一个新的对话平台,可促进中美关系回暖,为中美建立一个解决贸易争端的新平台,同时也将为WTO改革奠定良好基础。

我国发展总的来说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中美关系无疑是影响这个战略机遇期成效的重要因素。更加开放是中国应对挑战与机遇新变化的一个既定方向。要防止中国与美国“脱钩”,就要加大力度支持促进相互交流与投资贸易,使“挂钩”更加紧密。

中欧合作将提质升级

今年是中欧建交45周年。在过去的45年里,中欧的贸易规模增长了250倍,欧盟连续16年都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也连续多年保持着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在接下来五年中,中欧合作将发挥更大作用。一方面,欧洲可在中美欧大三角关系中扮演中美关系调和者的角色。另一方面,中欧等多边合作将为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危机等全球治理难题注入新动能。

《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已历时8年,是当前中欧关系中的重要优先事项之一,有望年内达成。届时,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的欧盟和第三大经济体的中国,将会为全球投资领域建立一个标准,提升国际投资的广度和深度,并推进全球化进程。

此外,中欧均是多边主义、可持续发展坚定维护者。中欧领导人已就建立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和中欧数字领域高层对话,打造中欧绿色伙伴、中欧数字合作伙伴等达成共识。未来,中欧在绿色合作及数字经济发展方面潜力巨大。

就中美欧关系而言,美国和欧盟是传统盟友,但这种跨大西洋关系在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下也遭受了打击。中美竞争加剧不可避免,欧盟可作为稳定国际秩序的桥梁在中美及国际关系中发挥调和作用。

同时,英国“脱欧”后,德国在欧盟中的影响力增大,在促进欧盟团结、推进中欧合作及平衡中美欧关系中的作用更加凸显。作为中欧关系的重要一环,中德一直致力于实现合作共赢,也将在引领中欧合作中发挥更积极作用。

推进亚洲区域一体化进程

亚洲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数十年来,亚洲的和平稳定发展使亚洲崛起成为现实。经贸关系的发展为亚洲推进一体化进程,进而构建亚洲联盟奠定了坚实经济基础。亚洲开发银行今年7月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区域内贸易占亚洲国家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约为58%,而在2000年这一比重仅为45.2%,显示亚洲区域一体化程度的持续加深。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11月中旬成功签署。通过进一步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区域自由贸易,RCEP将成为亚洲一体化的催化剂,并在其他地区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之际巩固多边主义。

同时,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推进正为亚洲地区的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增添助力。通过构建横贯东西、连接南北的欧亚海陆立体大通道,亚洲地区可更好打通制约经济发展的地理障碍,助力互联互通、均衡发展。

亚洲国家间的确差异较大,儒家文化的深入影响与创新应用可成为国家及民众间润物无声的联结纽带,增进相互理解与沟通。“东盟方式”的实践智慧便充分体现了儒家“和合”文化、务实精神等在复杂多元现实中的价值所在。

“十四五”期间及未来几十年,推进亚洲一体化进程,推动构建亚洲联盟,实现区域优势互补、互联互通、协作共进,可更好释放亚洲地区发展潜力,更好应对新时代风险与挑战,促进亚洲及世界的繁荣稳定,为世界带来更多普惠发展。

中非激发务实合作新动能

非洲是一块正在成长中的新兴大陆。联合国2019年6月发布的《未来人口展望》报告预计,从2019年到2050年,非洲大陆的人口数将会增长一倍,占全球总人口增长的一半以上。去年7月,非洲自贸区正式宣告成立。一年多来,非洲自贸区建设在挑战中稳步推进,预计将覆盖54国、12亿人口。世界银行此前发布报告称,如果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定全面履行,到2035年非洲将获得近4500亿美元实际收益。

中非友谊源远流长,合作互补互惠。中非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及工业化发展阶段不同,决定了中非合作互补空间巨大。过去20多年间,中非间经贸关系发展迅猛,中国连续11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引领下,中非贸易额由2000年的100亿左右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2068亿多美元。

今年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疫情下的中非合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中美关系长期紧张背景下,积极开拓非洲市场不失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可取之道。

当然,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中国企业在非投资发展也面临着政治动荡、信息不对称、基础设施不完善、人才不足等挑战和难题。更好应对风险和挑战,使中非企业在互补共赢合作中更好促进非洲发展,需要相关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共同发力,要为中非长远互惠合作搭建更多平台,出台更多配套政策和保障。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