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对金融创新加强审慎监管,让“假的”永远真不了!

发布时间:2020-12-22 15:59:38 推广来源:百万庄通讯社

近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对金融创新加强审慎监管的政策导向,这是保证我国金融业稳定发展的最重要一环。

金融创新是把双刃剑,良性发展乃提高竞争力之根本,反之则将加大恶化市场风险。特别是面对当前产业、行业之间乃至全球贸易、经济等各个领域竞争愈加激烈的局面,在我国对外开放逐步加大之时,金融真创新与伪创新鱼目混珠、利益角逐难以识别。

金融创新监管,正是为金融行业真正创新业务的有序开展构建规则。通过加强监管,用合规合理的理性管理与纠正,促进各金融板块与领域百舸争流,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于我国金融业保持优质发展、切实服务于实体经济具有保驾护航的作用,同时也真真正正地保护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金融“真创新”是扶持经济发展的动力

金融创新实质上对传统金融业具有补充与促进的作用。其最早在1912年由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教授提出,本质上是基于现有的金融体制增加新的金融工具,从而实现资源更为有效利用和合理分配的新体制。

金融业长期发展的历史,正是从整体到局部不断为创新所推动,在经历一次又一次考验之后,最终形成了经济可持续、产业可升级、企业可发展这一逐步细致且相对完善的金融体系。

最初,货币信用体制的建设与发展,仅局限为更好地实现流动性与安全性。后来,全球金融业经过了几步大发展:基于股与债两大基本要素,实现向金融结构复杂化与领域多元化的过渡;随后,金融机构、银行业的职责与职能开始确立,对金融服务业与金融公司的结构加以调整,这一过程主要依靠的是技术、产品与制度创新;最后,货币政策可微观扶持或调节经济现状的手法变得日益多样化,包括国际货币制度历经变革而保持相对合理、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不断丰富以应对不同程度的危机等。

金融“优等生”也有搞砸的时候

金融创新以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代表,尤其是美联储,针对不同金融市场环境与风险的政策工具高达10余种之多,它也是目前货币政策工具最多的“央行”。

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不言而喻,导致传统意义上的经济衰退和经济萧条,进而引发股市3月暴跌、商品价格下挫的恶劣环境。

然而,美联储以“就经济论经济”的方式,先后采取降息、QE、购债等一系列政策工具,取得显著成效。这不仅缓解了市场流动性问题,更促使美国第三季度GDP增速高达33%,制造业与服务业指数持续恢复。尤其是,美国高科技产业的纳斯达克指数最先反弹,最终三大股指涨幅屡创新高,道琼斯工业指数更是跃上30000点。

这不仅体现出美国在长期经济发展中的老道经验,更反映出金融创新中货币工具应对不良环境的成果,是确保国家经济安全收效极大的保护手段与保障工具。

2020年3月,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出负价格,在市场惊叹其逻辑扭曲的同时,美国芝加哥交易所提前更改交易规则,创出领先于其他国家的全新的期货定价机制与体系,最终成功化解了换月合约逼仓行情的时间差问题。欧美发达国家的国际化标准水平有目共睹,美国金融业面对危机的反应速度与制度建设,更成为标准化与前沿化的领头羊。

但是,相对于金融创新的优势与前景,这一摸着石头过河的道路仍然充满未知乃至危机。诸如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和2012年欧债危机都是前车之鉴,正是由于欧美银行为牟取暴利而推出高杠杆的新金融工具,在房地产行业大做文章,放大自己的风险敞口,最终引来中间环节资金链断裂,导致金融风暴,欧美国家因金融创新而引发危机的历史教训发人深省。

警惕以金融创新为旗号的“庞氏骗局”

从我国来看,精准对标实体经济一直是“十三五”时期我国政府与监管机构十分重视的重点,目前已经初见成效。但是,伴随国内外金融风险日益险恶与复杂的现实,此时加强对金融创新审慎监管的政策主导,具有现实意义与防范警示。

我国金融创新之路也在逐步摸索之中。新事物产生初期,往往会有复杂性、隐秘性、透彻性、风险性这4大不可规避的难题。这一阶段市场乱象不断,更有甚者,企业投机取巧与资本无序扩张,各种乱象复杂交叉风险混搭,搅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传统的经济循环能够稳定运行,正是体制规则不断完善的结果。标准化的管理可以界定金融创新真伪之分,以及金融创新中各企业的好坏之别。

比如,个别企业凭借行业寡头的便利,以借贷等方式放杠杆进行扩张,直接冲击了银行基本业务的流程与循环,加大了资金链短期化的风险。

另一方面,我国市场的投资者与参与者多以散户为主,相比于欧美国家,风险承受力更弱,在面对P2P、区块链数字货币等新生产品时,个人投资者往往难以鉴别真伪。在这类产品的金融创新意义尚未得到确定之时,部分企业却打着金融创新旗号发展成“庞氏骗局”,广大投资者成为投机客乃至不法分子的风险承受者,而部分企业的负面标签对良性企业的发展积极性也形成了打击。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的标准化程度与金融风险的应对经验尚不及西方发达国家,因此生搬硬套西方创新体系显然不可取。加紧总结经验教训,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创新体制,实为当下重点。

目前正是我国金融科技发展、金融管理创新的良好时期。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有建树,新模式、新业态、新常态势必伴随着新问题产生,行业、企业的素质与能力参差不齐,真伪创新鱼龙混杂,一套标准合理的审慎监管体制和标准,可以将真伪创新有效分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尤其在我国对外开放加大的时期,完善监管体制,可以防止外资在我国市场兴风作浪,为降低金融风险、保护金融业稳定发展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 END -

作者 / 姜伟男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金融分析师)

编辑 / 张雪松

图片 / 网络

美编 / 高铭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