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视频中心 >> 多语在线

视频 | 年味儿里话彩塑京剧脸谱

发布时间:2019-02-12 15:18:00 推广来源:今日中国

彩塑京剧脸谱出现在1894年前后。传说是一位能诗善画、酷爱京戏的桂姓旗人创制。他用胶泥做成了一个脸型模子,晒干后,仿照京剧舞台上的脸谱给泥坯勾画上色,由于他画的以花脸为主,所以被人们称为“花脸桂子”。自“花脸桂子”起,京城里就开始流行起泥塑脸谱了。

彩塑京剧脸谱的问世,当然在京剧兴起之后。不过,在京剧脸谱面世之前,北京的泥塑彩绘耍货也是十分兴旺的。比如巫傩面具在北京地区有着久远的历史,以及与面具、脸谱同类的其他手工艺品,也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

▲ 彩塑京剧脸谱传承人林泓魁在他的工作室里制作脸谱

角色“心灵的画面”

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是指演员面部的妆容。脸谱一般应用于净、丑两个行当,其中各种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因而,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

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非常喜爱的一门艺术,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脸谱的主要特点有三点: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程式化的图案。

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看上去五颜六色的脸谱并非仅仅为了好看。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对内行的观众来说,从脸谱上就可以分辨出这个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聪明还是愚蠢,受人爱戴还是令人厌恶。

具体来说,在颜色的使用上,京剧脸谱的通用色彩含义有以下几种:红色一般表现忠勇的人物性格,多为正面角色,如关公。黑色一般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白色一般代表阴险疑诈、肃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黄色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而金色一般代表神仙高人。

眼睛和面部是情绪与心理的窗户,因此脸谱是观众的视觉中心,能够唤起观众审美心理的美感。当然,尽管脸谱具有相对独立的欣赏价值和审美意义,但从根本上说,它始终是戏曲表演艺术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对脸谱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特性的认识,只有在观看戏曲演出过程中,结合服装和表演才能充分理解、认识。

构思精巧的中国脸谱

彩塑京剧脸谱自京剧衍生而来。其最初是依附于戏曲舞台演出人物的脸谱而塑泥型仿制,在泥塑的浮雕式脸谱之前,出现的是平面的彩绘脸谱。有了平面的脸谱之后,才有了泥塑的浮雕脸谱临摹彩绘而成的手工艺品,在制作工艺和品种花色上经历了由简单而逐步复杂、由平面到立体、由单一到成套的逐步变化。从彩塑京剧脸谱的品种中可见一斑。

一是光头脸谱,无髯口也不戴盔帽,脸面上仅有五颜六色的花纹。在一个塑有眼、鼻、口、眉、耳的圆形泥塑浮雕上,彩绘的京剧人物脸谱,无盔帽,无髯口,仅凭彩画的谱式,这是最初的泥塑脸谱,经过多年的提炼、加工、美化,至今仍是泥塑脸谱中的一大类。

二是泥须泥盔头脸谱。塑泥胡须并施彩绘,并饰以头饰,是比较简单的头饰。

三是成套组合式脸谱。选取戏曲的某个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场面,由多个谱式组合成套。有的以一出戏中的精彩折子戏为一套,或以其他名目将折子戏的出场主要代表人物为一套,进行制作。由于场面的需要,泥谱由原来的仅做净角,出现了素面小生、青衣等泥塑彩绘谱式。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在彩塑京剧脸谱艺术中,出现了戴盔头的脸谱。这种脸谱将舞台人物戴的头盔,按照一定比例“缩龙成寸”,将传统的戏剧盔头引入手工艺品,其制作耗费时间和精力,成品精巧美观。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