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会东县立足乌东德、白鹤滩两大水电站全省第一移民大县工作实际,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搭建组织架构,建设阵地平台,将“党建”融入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中,积极推动社区基层治理工作。
近年来,会东县精准把握推进国家治理方式现代化的“五治”新要求,坚持“党建带社建”,建设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群团组织为纽带、各类社会组织为依托的基层群众工作体系,围绕基层党组织构建“公共服务圈”“群众自治圈”和“社会共治圈”,切实发挥政治引领作用。
水电移民搬迁安置中,会东县建立健全“1+1+7+4”工作推进机制(1个移民攻坚领导小组、1个两大水电站建设移民指挥部、7个专项工作组、4个攻坚工作专班),依托6个迁入乡镇、18个安置点,成立24个临时党组织,研究解决征地、建房、生产用地筹措等方面困难问题。截至11月,乌东德水电站累计签订协议1002户4357人、占比94%,白鹤滩水电站累计签订协议7423户27198人,占比96.3%,县内18个安置点建设稳步推进,到2021年1月底安置点移民将全部搬迁入住。
搬迁只是第一步,如何做好移民搬迁的“后半篇”文章是接下来的重中之重。会东县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切实让群众尽快融入新家、安居乐业,确保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通过发展逐步能致富”。
会东县延伸拓展“五个一”帮扶机制,选派500余名精兵强将下沉到重点村“一对一”开展移民后续帮扶工作,30名县领导、65家县级单位(部门)、22个工作组、26名移民驻村第一书记、2300余名联系责任人定岗定责。规范化标准化建设18个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大力实施“党建+互联网”项目,在移民安置点全覆盖搭建“会东全域为村”,建立移民“网上支部”和“线上党群服务中心”。依托凉山国家水电公园建设,一点一规划、一村一特色制定移民后期扶持规划,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小镇、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动蚕桑产业转移7000亩,种植芒果、香蕉、枇杷等特色水果1240亩,规划发展移民安置点村级集体经济21个,全力保证移民群众全面致富奔康。
据悉,会东县将县内18个安置点划分为乡村旅游、农业产业、贸易服务等3种发展类型,在每个安置点所在村扶持1个集体经济项目。其中,围绕就业和增收两个核心,姜州安置点按每人1.5亩的标准配置生产用地,推广建设户均9平方米的集中养殖畜圈,试点建设200亩软籽石榴和葡萄种植基地,依托蓝莓基地98名移民群众实现就近就业。
下一步,会东县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安置点基层治理有效路径,切实解决好搬迁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加快实现移民安置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会东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