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记者 张利娟)12月23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20期)在线举行。本期论坛的主题定为“央行数字货币的全球趋势于政策启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宋科围绕央行数字货币的边界界定、全球趋势、政策启示三个方面发布CMF专题报告。
报告指出,自2008年比特币概念被提出后,关于数字货币的讨论主要分为三轮。第一轮是关于比特币能否成为新一代法定货币,第二轮是Libra推出后关于超主权货币的讨论,是否有可能出现eSDR功能货币,第三轮是当前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讨论。就概念界定而言,可将数字货币按照三个维度来进行划分,即是否以数字化形式存在、是否由央行发行、是否使用区块链、密码学等技术。其中,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两个核心特性是法定性和数字性,并不限制具体发行方式和所用技术。
国际清算银行(BIS)运用“货币之花”图形对央行数字货币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国际清算银行从发行人(中央银行或非中央银行)、货币形态(数字或实物)、广泛接受性(广泛或受限)及实现技术(基于账户或基于代币)四个维度将央行数字货币划分为三种类型,包括基于代币的批发型CBDC、基于代币的零售型CBDC、基于账户的零售型CBDC,这是目前受到广泛认可的定义和划分方式。
各国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动机不同,报告分析认为主要可以划分为四类。一是抵制别国经济制裁,争取货币主权,以委内瑞拉为代表。二是提升支付效率,改善现有交易体系,特别是随着第三方支付冲击现有金融基础设施和支付体系,各国央行加快研究央行数字货币。三是维护中央银行地位,应对货币形态变化。四是增强政府对金融的监管,维护金融稳定。
目前,各国在发行和试点央行数字货币的过程中主要形成了三点基本共识。一是明确的中心化组织,以国家信用作为担保。二是价格相对平稳,这关乎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比特币之所以在很长时间内无法承担法定货币的职能,很大程度是因为它的价值极不稳定。三是在技术层面保持技术中性,可以采用分布式记账,也可以采用二元账户体系等传统银行账户体系。当前分布式记账方式在高并发方面仍旧无法完全承担零售层面的交易需求。从适用场景和面向对象来看,央行数字货币主要分为批发型和零售型两种。批发型CBDC更多像是金融机构进行结算的新型金融基础设施,零售型CBDC主要解决现金数字化问题,可以理解为数字化的中央银行负债,其典型结构包括中心化架构、分布式数据库两大类。
报告分析了数字人民币的四个典型特征。第一,替代M0;第二,双层投放模式;第三,可控匿名;第四,与第三方支付的差异。
报告认为,央行数字货币的政策启示可归纳出三个方面。第一,央行数字货币与现金需求的关系。80%以上的现金量都并非用于日常支付交易,可能很多用于地下经济活动,尤其是避税、腐败、非法移民和恐怖融资等非法地下经济活动。取消大面额纸币,保额小额纸币,小额交易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匿名,大额交易在打掉匿名性后相当于取消了大额纸币。
第二,央行数字货币与现金供给的关系。央行数字货币对现金存款比的影响一方面体现为央行数字货币发行/计划发行导致现金提取量增加,另一方面是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导致银行存款大量兑换为央行数字货币,即央行数字货币对银行存款的“挤出效应”,为了缓解、防范上述两种情况对商业银行的冲击,核心措施应当是限制银行存款向现金或央行数字货币的转换,包括设置限额和提高成本等方式,具体措施有管控央行数字货币的大额持有、对银行存款向央行数字货币每日转账施加限额、对限额以上的央行数字货币不支付利息或收取管理费、对可能接近现金存储成本的异常大额余额征收费用等。
第三,数字人民币为实施负利率政策创造了空间。在现有的双层运营体系下,负利率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是中央银行对银行的准备金收费,第二层是银行对存款和现金收费。为什么负利率对中央银行具有吸引力?政府如果能够对公众持有的现金支付一个负收益,那么扩张性货币政策将能够把世界经济从衰退中拉出来,这样可以解决流动性陷阱和“零下界”问题。
据悉,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