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鼎健:电子垃圾回收利用迫在眉睫
发布时间:2017-04-21 10:24:01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导读
电子垃圾的回收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全国政协委员朱鼎健建议可以通过完善基金补贴政策,加大财税措施,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回收便利度和利用率,加强宣教引导,鼓励并便利国民参与废弃电子产品回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等家用电器的消费量与日俱增。电子产品具有快速迭代、不断升级的特征,因此电子垃圾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主要电器电子产品报废量超过2亿台,重量超过500万吨,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子垃圾产生国。据人民日报估计,仅2014年中国就有约4亿部手机被淘汰,这些电子垃圾用传统的焚烧处理方式对于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全国政协委员朱鼎健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子垃圾的回收一直是世界性难题。“以手机为例,据称全球的回收率仅为9%到10%,有媒体称中国仅为1%。回收市场极不规范,‘杂牌军’往往因为回收价格较高而占领了大量市场份额,并将具有资质的‘正规军’逼入难以为继的境地。例如,被媒体披露过的汕头贵屿镇,就有大量小作坊式回收商采用酸洗、烧板、电解等方式处理废旧电器,严重污染环境。”朱鼎健告诉记者。
目前我国已出台了多个法规以规范电子垃圾回收,例如《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同时,国家还制订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设立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对此朱鼎健建议,在此基础上,面对电子垃圾处理的严峻形势,要采取更多更强的有效措施,下大力量,联动企业、民间组织和大众,彻底解决电子垃圾的回收再利用问题。
朱鼎健向记者提出了他的应对思路:首先是完善基金补贴政策,他建议在2017年内出台向生产企业征收废弃手机等9类电子产品的处理费用标准,以及对正规回收处理企业的补贴标准。
其次,他还建议探讨将汞含量较高的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等纳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对于铅酸电池等属于危险废物的品类以及马上要迎来报废高峰期的动力锂电池,要在国家层面加紧立法,明确回收渠道和义务主体。朱鼎健指出,目前,国内大量存在的电动自行车和新能源汽车基本上使用的都是高风险的铅酸电池和锂电池,对这些电池仍没能建立起良好的回收或再利用产业链。他建议在目前已试行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基础上,尽快取得新的突破,明确法定回收渠道和义务主体。
此外,朱鼎健还建议加大财税措施,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回收便利度和利用率,加强宣教引导,鼓励并便利国民参与废弃电子产品回收。“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5000枚奖牌将全部用废旧电器尤其是手机中提炼出来的金属制作,东京奥组委今年4月将在日本各地设立回收箱。这是个很好的范例,我建议,我国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应该顺应国情、多管齐下,努力提高国民自主参与回收的意识,利用重大赛事、重大会议、重大活动植入回收废旧电器的行动;利用慈善组织捐献废旧手机,参与环保、奉献爱心;利用全媒体力量,宣导电子垃圾回收再利用,促使回收电器成为一种国民文化,进而使我国在国际上树立起对环保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朱鼎健告诉记者。
◆ 本刊记者 王哲 两会现场报道
责任编辑:覃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