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中欧投资协定:相对弱化的TPP作用及美国风险

发布时间:2021-01-05 14:52:12 来源:人民中国

2020年12月30日,中国与欧盟赶在2020年年底的预设目标截止前,完成了历时7年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

中欧双方在完成谈判后,下一步需要尽快开展文本的法律审核、翻译等技术工作,推动协定能够早日签署。协定签署后将在双方完成各自内部批准程序后生效。

2019年欧盟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欧盟与中国在2019年的双边货物贸易额为5596亿欧元(约合6715亿美元),但是双方的直接投资金额却微不足道。欧盟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金额2019年仅有73.1亿美元,相对2018年还同比下降约30%。

中欧投资协定,一定程度降低了日本在中国加入TPP11(《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问题上抬高的门槛,分散了美国政治乱局给中国及世界造成的影响。

一份平衡、高水平、互利共赢的投资协定

中国国家领导人对中欧投资协定说了这样一句话:这是“一份平衡、高水平、互利共赢的投资协定”。中国商务部随后对这一评价做出了诠释。

中国商务部称,“平衡”主要体现在双方在作出开放承诺的同时,十分注重保留必要的监管权。“高水平”则体现在这一协定所涉及的领域,远远超越传统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成果涵盖市场准入承诺、公平竞争规则、可持续发展和争端解决等四方面内容。至于“互利共赢”,则是指中欧双方都拿出了高水平和互惠的市场准入承诺,所有的规则都是双向适用。

在市场准入方面,据目前已公开的信息,在该协定生效后,中国将扩大欧盟企业在制造业、电信、金融、私营医疗、汽车(涉及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房地产、国际海运、云服务等领域的准入。中国也将在可再生能源等战略性领域,获得更多的欧盟市场准入。

中国商务部解释称,这份协定采取的是“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这也是中方首次在包括服务业和非服务业在内的所有行业,以负面清单形式作出承诺,实现了与中国《外商投资法》确立的外资负面清单管理体制全面对接。欧方也在协定中,对中国承诺了较高的市场准入水平。

在公平竞争规则方面,有很重要的一点,这是中国首次在一份双边协定中纳入国企和补贴条款。在谈判完成后欧盟对外发表的声明中则称,该协定将通过对国有企业规定明确的义务,禁止强制技术转让和其他行为,以及提高补贴的透明度,大大改善欧盟投资者的公平竞争环境。

中欧投资协议与TPP门槛

2020年11月15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订,让中日韩实际上具有了FTA(自由贸易协定)关系,中日韩再继续讨论FTA问题已经不那么重要。中国旋即表示了对日本主导的TPP持积极态度。2021年以后进行TPP方面的谈判,该是人们能够立即想到的确定性进程。

笔者看到,对于中国表示的积极态度,日本政界并未立即回应,私下和相关人员的讨论中,感觉日本在准备美国回心转意,期待政权交替后美国能重新回到TPP中,而对中国则暗自提升门槛,尽可能拖延与中国的谈判时间。

2020年11月24日,日本负责TPP相关业务的经济产业大臣梶山弘志在见日本记者时,用十分怀疑的态度说:“对于表明关心的国家及地方,我们有必要认真地分析其是否能够满足TPP要求的条件和基准。”害怕中国进入TPP后,日本的话语权会大幅降低。确实,如果说202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是日本的3倍,如果再往后就TPP问题进行数年交涉的话,届时中国的规模将是日本的5倍或者更多,TPP其他国家与中国的交往也将更广泛,将会出现日本被边缘化的现象,这是日本绝对需要规避的。

2021年1月3日,菅义伟首相第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地说:“TPP规则属于非常高的水平,我觉得现体制下(中国想加入)非常困难。”不知是没有获得中欧投资协定的相关消息,还是日本要永久拒绝中国参加,将中国拒之门外的方针十分清晰。

TPP的条件与基准到底有多高,这需要拿出相关的文件做对比。如果中欧投资协定在市场准入之外,解决了环境标准和劳工标准问题,无疑中国今后在交涉TPP的加盟事宜时,不管日本如何提高门槛,对中国来说都为谈判减少了阻力。

到2021年1月3日为止,中欧投资协定问题,几乎未被日本媒体提及。不是这个协定的国际意义不高,而是大出日本意料之外,政府、媒体同时失语。

“对冲”美国风险

在中美关系尚未回稳、美国政府即将换届、中美犹存经贸分岐留待解决的特殊时间点下,不论是现任的特朗普政府或后任的拜登团队,都对欧盟抢先于2021年1月20日美国新政府成立前,与中国谈成这份协定,发出了质疑和牵制性的论调。

其实,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取得快速进展,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恰恰在于欧盟对于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及其遗产的担忧。

尽管拜登也表示说要改善欧美关系,但要欧盟与美国一道遏制中国,却并不完全符合欧盟自身的利益。欧盟与中国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意识形态和外交层面,而在经贸投资关系、安全问题、遏制气候变暖等方面,中欧双方其实一直比较和谐,并无大的问题。

此外,一个简单的道理是,既然美国可以和中国在2020年1月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定,与欧盟争夺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机会,欧盟当然认为从自身利益出发可以与中国签署投资协定。协定签署后,欧洲企业将在中国享有比美国企业更优惠的投资环境,特别是在电信、金融、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获得前所未有的机会。所以,这份协议也得到了在华欧洲企业的大力支持。

有券商分析称,就中美欧三方关系而言,最关键的是,中欧投资协定尽快签署可以最大程度对冲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和遗产给欧盟核心利益带来的风险。

陈言

《人民中国》副总编

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 执行院长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