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0日,习近平主席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共同宣布中欧投资协定如期结束谈判。在全球经济饱受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困扰,进而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冲击而陷入前所未有的衰退之际,中欧投资协定的达成具有深远意义。中欧投资协定经历了7年、35轮谈判,欧方称其为全面投资协定,是2009年欧盟层面通过《里斯本条约》获得投资专属权后对外商签的第一份协定;于中国而言,协定超越传统双边投资协定范畴,涵盖市场准入承诺、公平竞争规则、可持续发展和争端解决四方面内容,是中国与发达经济体达成的首份高水平经贸协定。
2020年12月30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视频会晤。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新华社记者丁林 摄)
惠及双方相互投资
中欧投资协定将为中欧相互投资提供更大的市场准入、更高水平的营商环境、更有力的制度保障、更光明的合作前景。
对中方而言,欧盟市场除在农业、渔业、能源基础设施、采矿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存在保留之外,其余领域的开放达到较高水平。但过去一段时期,欧盟不断推出各种指向性明确的限制措施,如加严投资审查、疫情期间防范外资收购战略性资产、将5G问题政治化等,中国对欧投资因此持续下滑。协定将从制度上为中国企业在欧投资经营提供公平、稳定、开放、可预见的市场环境,有利于消除或缓解近年来因欧盟不断加强内部市场保护而给中国企业对欧投资带来的各种困扰和不确定性,中国对欧投资未来有望恢复增长势头。
中国广阔的市场对欧洲企业充满吸引力。图为上海第三届进博会德国SAP软件公司展区。(喻捷 摄)
对欧盟而言,中欧投资协定将扩大欧盟在华市场准入,有助于其分享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推动新冠肺炎疫情恢复期欧盟实现经济复苏和增长。协定达成后,欧方在金融服务、环境服务、计算机服务、建筑服务、与航空运输相关的辅助服务、国际海运服务方面获得了超过中国在世贸组织服务贸易协定(GATS)项下所作的开放承诺,此外,欧方还获得其他一些进一步的扩大开放承诺,这些承诺在中国近年自主开放进程中尚未涉及,包括设立私立医院、取消新能源汽车投资的数量限制和在云计算领域最高拥有50%的股比投资准入等。
助推多边贸易体制改革
中国和欧盟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欧投资协定达成,是两大经济体致力于推进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所做的贡献。协定中达成的与投资有关的公平竞争规则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共识,对于当前正在进行的多边贸易体制改革具有引领作用。
从公平竞争来看,其核心在于非歧视、商业考虑和透明性。世贸组织成立近30年来,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因多场重大国际性危机而遭遇阻力,增强了多边贸易体制改革的紧迫感。中欧投资协定在国有企业、补贴透明度、强制技术转让等议题上达成的共识,如强调国有企业进行商业活动基于商业考虑、购买商品和服务秉持非歧视性原则等,虽然是中欧双边层面做出的承诺,但是基于中欧本身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的体量,双方致力于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努力,将为多边贸易体制相关规则改革带来正能量。
从可持续发展来看,鉴于近年来环境、劳工等议题成为多边贸易谈判的重点关注,中方首次在协定中就包括环境保护、劳动者权益保护等可持续发展等具体条款做出承诺,这是中国大国担当及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国际经贸实践中的体现。在中欧双方共同推动下,随着更多经济体加入应对气候变化等的承诺,在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下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则有望获得新的动力。
中国广阔的市场对欧洲企业充满吸引力。图为上海第三届进博会德国HA大药房展示区。(喻捷 摄)
推动形成更高水平经贸关系
中欧经贸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经贸关系之一。刚刚过去的2020年,中欧经贸合作成功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英国脱欧的双重冲击,显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据中国海关统计,2020年11个月,中欧双边贸易额达到5809.4亿美元,同比增长3.4%,增速快于上年同期水平。
当前,中国正致力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为欧洲和世界提供更多市场机遇,创造更大合作空间。中欧投资协定的达成,以及中欧地理标志协定2021年1月1日正式生效,使欧洲走在了对华合作的前列,为中欧经贸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向更高水平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广阔的市场对欧洲企业充满吸引力。图为上海第三届进博会丹麦乐高展区。(喻捷 摄)
中欧投资协定受到欧盟商界普遍欢迎,势必激发欧盟企业对华新一轮投资合作高潮,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金融服务、医疗卫生、生物技术等领域,中欧投资合作前景令人期待。同时,双方还应着眼疫情后时代,以中欧投资协定达成为契机,适时启动探讨双边自贸区建设,打造更加紧密的中欧经贸关系。下一步,中欧还要加强抗疫合作,提高疫苗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为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疫苗需求提供全球公共产品;要推进经济合作,打造绿色和数字伙伴关系,拓展合作新的增长点;要深化互联互通,共促经济复苏,带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早日重回正轨;要推动多边合作,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以中欧的发展拉动世界的发展。
中国广阔的市场对欧洲企业充满吸引力。图为上海第三届进博会法国多家公司组建的方舱医院。(喻捷 摄)
- END -
撰文:姚铃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所所长)
责编:闫伟娟
制作:胡玉霞
编审:卢茹彩
监制:张 娟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