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中宏观察家:推动中美形成竞合共赢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1-02-08 14:02:07 来源:中宏网

中宏网北京2月5日电(记者王镜榕)当地时间4日下午14时45分(北京时间5日3时45分),美国总统拜登在会见国务院官员后,发表了上任后的首份外交政策演讲。

在近20分钟时间里,拜登首先强调:“美国回来了”。表示美国将着力重新修复与北约盟友以及日韩等国的关系,在保证美国经济利益以及知识产权等受到充分保护的前提下,美国已经准备好与中国加强合作。日前,中宏观察家、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许正中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开放经济与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研究中心金夷博士就中美关系相关话题接受本网专访。

专家强调,现代世界又到了新的历史交汇点,世界格局从技术、伦理、规则、经济、政治、国际法多个层面重新洗牌,在新的世界格局重构过程中,中美关系无疑是最重要的,中美之间的关系不仅影响中美两国,也影响全世界新格局的重构。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发给拜登当选总统的贺电中指出:“希望双方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同各国和国际社会携手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这是中方对中美关系的主张和期许。也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新的历史担当,这个历史担当就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催生新的科学知识体系、新的人文价值体系、新的产业生态和新的全球治理模式。

许正中教授、金夷博士,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他们对于中美关系热点问题的前瞻与思考。

一是企业之间的竞合共赢成功范例为中美战略合作试水。

纵观历史,几百年来的国际关系,企业关系一直以来都在充当着政府关系的先声,前者暗含着国家交往里的深刻内涵及本质特征,当前世界竞合共赢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新常态,也昭示了国际关系的未来。

众所周知,中国人过去是没有快餐这一概念的,肯德基于1987年来到中国,在北京前门开出中国第一家餐厅,将“新餐饮”理念引入中国;麦当劳1990年尾随其后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两家公司的白热化竞争不仅没有把对方击垮,反而使得双双壮大。截止2019年底,肯德基在中国开了6534家餐厅,销售额同比增长11%,员工超过30万人,扶持中国本土供应商,带动产业链发展。麦当劳成绩也不菲,中国是麦当劳全球第二大市场、美国以外全球最大的特许经营市场,以及全球发展最快的市场。截至2019年上半年,中国的麦当劳特许经营店增至3152间,并以每年增加500个新餐厅的速度快速发展,员工人数超过15万。竞合共赢使得肯德基和麦当劳遍布中国。更有意味的是肯德基和麦当劳,作为两家源于美国的快食领域跨国企业,他们的之间的竞争表现的更加激烈也更加直接,几乎所有的肯德基和麦当劳营业店都开在隔壁或者对面,相距一般不过数十米,但依然无碍两者在营业额上几乎同步的持续增长。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德国的宝马和奔驰两家汽车公司。他们的相互竞争不仅没有造成一家独大、你强我弱的消极状况,相反,更加促进形成了技术不断进步、市场普及率持续升高的共赢格局。据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奔驰品牌汽车全球销量为216.41万辆,在华全年销量同比增长11.7%;BMW集团全球销量为232.48万辆,在中国市场实现7.4%的增长,为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在华销售业绩最好的一年,表明竞合共赢塑造了良性的企业乃至行业的发展模式。

不仅国际知名的跨国企业表现出如此普遍的竞合共赢特征和模式,中国国内企业也同样验证了这一现象。如同为家电制造企业的海尔和海信,由于双方的竞争,不仅开辟了新的市场,而且促进了技术的进步和新产品的开发,更有意味的是,由于双方的竞争唤醒了越来越多的家电消费者,使得双方取得了共赢。海尔集团2019年已连续15年成为营业收入过千亿级大企业,其营业收入达2007.62亿元,同比增长9.05%,作为同在一个叫青岛的城市海信集团截止到2019年,海信集团有限公司营业收入连续4年突破千亿,为1268.6亿元,同比增长0.41%,成为继海尔集团之后的青岛市第二个过千亿的企业。同样,在中国国内,这一现象也发生在内蒙古的奶业企业蒙牛和伊利之间,两家奶企的竞争促进了奶制品的创新,并衍生出大量丰富的奶产品,扩大了消费市场,显著提高了双方的销售额。

以上这些企业所表现出来的竞合共赢的形态同样适用于当前形势下的国际关系。企业管理往往是政府管理创新的先声。中美两国都应该从中汲取智慧,开辟人类社会竞合共赢新格局。

二是中美贸易成为世界竞合共赢的压舱石。

2019年全球GDP总量为87万亿美元,其中美国21万亿美元占比24%,中国14.4万亿美元占比16.6%,两国相加的经济体量占全球总量的近4成,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成。中美两国同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在多边自由贸易体系中获得经济发展,两个国家对世界举足轻重,更有责任防止贸易战升级和扩散,权衡中美贸易摩擦仅仅从经济层面上考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站在全球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

贸易方面,中美经贸关系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中国离不开美国,美国也离不开中国。中美自1979年建交以来,双边贸易额快速增长,美国为我第三大贸易伙伴。2020年,中美双边贸易额为5867.2亿美元,同比增长8.3%,其中中国对美出口总值为4518.1亿美元,进口总值1349.07亿美元。美国的对华出口行业为美国市场提供了120万份就业岗位。中美双边贸易额在疫情冲击之下仍然上升,互相依赖,说明两国在过去四十年构建的经贸关系具备相当韧性。目前,美国是中国第一大货物出口市场和第六大进口来源地,中国是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对美方而言,货物贸易的长期逆差为美国提供了发起贸易争端的借口,认为其严重损害美国国内制造业的发展且直接引起了就业率的下降。单就货物贸易本身而言,美方忽视了中美经贸不平衡很大程度上同供应链扭曲有关。在全球价值链时代,货物贸易的传统算法将全部顺差都统计在终端产品出口国头上,难以真实反映贸易失衡与价值分配,唯有增值算法,才能真正显示出一国在价值链中的获利情况。在中美货物贸易中,中国出口美国商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从其他国家进口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出口额中包含的并不完全是中国的附加值。因此在计算真实贸易差额时,美方需要将中国出口商品分解为美国对其他商品零部件供应国的贸易逆差,这样才能真实反应中美贸易现状。其次美国还刻意忽视其作为当前世界唯一的超级强国有着强大的服务贸易和制度贸易的优势。仅对中国而言,美方在这两方面有着长期的、占绝对支配地位的贸易顺差。以服务贸易来看,自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逐步将制造业转移至国外后,美国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服务业在其经济、就业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201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9%,总就业人数的71%。2019年全年,美国对华服务贸易顺差为364.0亿美元。从中美服务贸易差额总规模来看,中国的服务贸易逆差几乎与美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的全部服务贸易顺差相当。如果从经常账户整体看(既考虑货物贸易又考虑服务贸易),实际上,2020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3169亿美元,而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高达4000亿、甚至5000亿美元。多年来,中国对美国积累了大量贸易顺差,但主要是在货物贸易领域;而在服务贸易领域,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呈逐年扩大之势,而美国是中国服务贸易逆差的最大来源国。从绝对数值看,美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大约是中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4倍左右。

从全球进口贸易占比来看,中国进口比重迅速增加,与美国差距逐步缩小。美国进口占比呈现短期波动,2000年美国进口全球比重约为18.8%,此后逐步下滑,2008-2013年进口全球占比稳定在12%,2013年后有短期增长,但在2015年后又开始回落。2019年中国进口的全球比重约为10%,美国为13%。

从2020年1-11月份数来看,中国已成为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贸易额占比为14.7%,墨西哥为14.3%、加拿大为14%,中国是美国的第一货物贸易进口国;2019年,中国自美国服务进口834.7亿美元,占中国服务进口的16.6%,十九大以来,中国自美国累计服务进口2574.5亿美元。

制度贸易则较少被提及但却能体现出美元作为国际贸易结算的最主要货币给美国带来的隐形的贸易顺差。制度贸易包括美元铸币税、美国政府债券和汇率利率的调控等由于政策制定权所带来的政府额外收入。美国借助其美元的国际地位,采取各种金融和货币手段,剥削同美国产生贸易往来的各个国家,而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国,其背后存在的制度贸易逆差是巨大的。据估算在制度贸易上美国顺差在3000-4000亿美元左右,这势必会抵消大量的中美货物贸易的顺差。因而,仅从中国的大量货物贸易顺差和美国的逆差来讨论中美贸易失衡,而忽略了两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乃至制度贸易的全貌,是有失偏颇的。

在竞合共赢的格局下,中美之间每一次贸易磨檫,不仅没有形成双方的对垒或割裂,反而更加紧密了两国的经济联系,美国对中国进口不降反升,再一次说明了中美经贸关系不是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中美合作可以实现共赢,对抗则对两国和世界都将是灾难。那些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看到了两国竞合共赢的趋势,往往捷足先登,获取先机。

在中美贸易磨檫的关键时期,2019年1月7日特斯拉超级工厂落户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临港产业区,对上海来说,它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年产能预计将能达到50万辆纯电动整车。

中国政府并没有因为美国政府的倾斜性政策对特拉斯设立额外的投资条件审定,同样,中国政府对特斯拉在中国的投资也给予了平等的国民待遇。

中美两国必须认清这种连带效应,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不仅让中美两国受益,也能才让同其他国家发展形成联动效应,相互带来正面而非负面的外溢效应,中美之间的竞争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多方共赢,特斯拉成功落地上海,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而且有利于整个世界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无独有偶,1月6日中国国家领导人复信美国星巴克公司董事会名誉主席霍华德·舒尔茨,鼓励其与星巴克公司为推动中美经贸合作和两国关系发展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三是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中的中国历史担当。

美国的9.11事件,让世界从平面冲突走向了立体对抗,人类面临的共同新问题新挑战比本国国内事务还严重、处理好国际关系成为每个国家国内政策的重要因素,回顾历史,常常纠缠无限。环顾现实,往往纷繁复杂。展望未来,总是希望在前。人类面临共同的未来还是纠结于历史,这是每个国家的必然选择。无论前途是晴是雨,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

现代世界又到了新的历史起点,无论国家或是企业,都进入了竞合共赢的新时代。理性看来,中美之间,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在双雄或多雄竞合共赢的格局下,中美之间每一次贸易磨檫,不仅没有形成双方的对垒或割裂,反而更加紧密了两国的经济联系,使得那些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往往捷足先登,获取先机。

竞合共赢正在催生新的世界格局,近年来,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不断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和赞同,这一倡议正在从理念转化为行动。当前,世界多边、双边关系变化迅速,不确定性成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最主要特征。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我们要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拒绝自私自利、短视封闭的狭隘政策,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如何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市场要活,二是创新要实,三是政策要宽。市场要活,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创新要实,就是要推动全面创新,更多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政策要宽,就是要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当前,中美利益已深度交融,任何一方的成功都不必以另一方的失败为代价。双方谁也离不开谁、谁也改变不了谁、谁也不必取代谁。中美关系不是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灾难,合作可以办成许多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中国已向世界提出了自己的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中国政府根据自己的能力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的国际责任和担当,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公共物品的主要提供者,例如联合国会费由2018年7.9%上升至2019年的12%,组织最大维和部队,中国成为世界和平的最大贡献者。中国是应对气候变化最大的推动者。

中美双方都应在竞合共赢的格局下,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适应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新变化,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有力保障。中美两国要坚持互商互谅,努力通过对话磋商化解分歧,找到双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顺畅两国贸易关系,共同营造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