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春节,承载了无数中华儿女的团圆梦。当千家万户沉浸在年夜饭的温暖幸福中时,还有那么一群人,为了国家安定的国防、畅通的道路、良好的社会秩序、人民的幸福,默默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个人的小家换我们的“大家”。在此,中国网记者记录下了他们的声音,并对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亚丁湾,第36批护航编队“不靠岸”战斗已经150余天。东平湖舰作为编队中的一员,除了执行护航任务外,还担负着整个编队的补给和保障工作。这是东平湖舰第3次执行亚丁湾护航任务。亚丁湾常年高温、高湿、高盐,室外温度高达四五十摄氏度,海区海况复杂多变,加之亚丁湾周边常有海盗活动,人员和装备都承受着巨大的挑战。即便如此,全体护航官兵不怕苦不怕累,每天始终保持24小时高度戒备,查证驱离了多批次可疑船只,确保了被护船舶的安全。
新春佳节,东平湖舰全体官兵在亚丁湾向全国人民拜年:祝愿全国人民新年快乐、阖家幸福。战位有我在,请祖国和人民放心!
2021年春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肾内科副主任何凡选择继续坚守在病房。虽然家和单位在同一座城市,然而工作12年来,他已经有8年没有和家人吃过年夜饭。何凡所在科室收治和管理的尿毒症患者是一个特殊的人群,需要定期的血液净化治疗,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一天也不能间断。而且越是过节,患者越容易出并发症。“我们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365天全年无休,始终坚守这批特殊的人群。”何凡说。
何凡的付出也得到了家人的理解,他夫人曾说,“我们不在意哪天是除夕,你轮休日就是年三十!”何凡认为,坚守岗位,也意味着无数个透析患者背后家庭的团圆!
王彪是徐州公安处乘警支队刑警大队的一名民警,每逢佳节之际,电信诈骗等案件高发,节假日值勤对于王彪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今年也不例外。
王彪的父母在山东老家,王彪由于平时工作繁忙与父母聚少离多。原本打算今年春节回家好好陪陪父母,但由于疫情原因,他最终决定留在徐州,值守防疫一线。“虽然春节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有些遗憾,但作为一名警察,能尽自己所能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王彪说。
陈慧明是北京中航美林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巴察斯基露天煤矿项目的项目部主管,为配合国内疫情防控,他已经整整一年没有回家。2021年春节,他将与俄罗斯同事们一起在工作中度过。
陈慧明一直关注着国内疫情防控情况。谈起就地过年,他表示,这不仅是配合国家疫情防控,也是工作需要。“巴察斯基露天煤矿项目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两国合作的项目,如果设备出现问题时设备部门没有人在岗,不仅会影响项目的进展,更会影响中国的形象。我们代表的不仅是个人,还代表着中国。”陈慧明说。
在中国最北端的“高寒禁区”漠河,有一群值守在祖国边疆一线的官兵战士,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2岁,有的来自4000公里外的四川,有的刚刚过完18岁的生日,有的家中妻子即将临盆。即使在春节这样的团圆时刻,为了祖国北大门的和平稳定,他们仍然无怨无悔的坚守岗位,因为他们深知守卫边疆的意义和重要性,他们要对得起自己的一身戎装。
几十年来,官兵们勇于挑战生命和精神极限,在滴水成冰的北极边疆,与林海为伍、与冰河为伴,战风雪、斗严寒、耐寂寞、守边疆,以“宁可生命透支,不让使命欠账。”的顽强精神,一代又一代的守卫着我国的极北边疆。
疫情当前,空乘这个职业,是除了医护人员以外最接近疫情前线的群体,南航乘务长韩雪晴正是其中一员。疫情暴发时,她和同事们担负着运送物资、接滞留旅客回国、运送医护人员等重要任务。
“在今年这个特殊的春节里,我们依然选择披上铠甲,冲锋在前。我们民航人放弃了与家人团圆,因为疫情防控这个持久战,我们必须斗争到底。”韩雪晴说。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韩雪晴和同事们都自愿放弃回家过年,随时待命。“春运将是一场更大的挑战,希望在需要时,我们仍然能第一时间出现。家在心里,回家的距离就是0公里,只有国泰民安,才是最大的团圆。”韩雪晴说。
“我把制服的一顶大檐帽留给了我女儿,这样她每次看到就能想起爸爸是勇敢的消防战士。”今年春节,32岁的郭菲又一次和远在江西的妻女失约了。相比很多人,他选择了一份注定无法与家人团圆的职业,这是他第六个驻守在北京雁栖湖驻地的春节。“每年春节我会和战友一起录视频给家人,我们每个人都录一句祝福的话,同时也让家人能在远方看到我们都在坚守岗位为人民服务,让他们能以我们为豪。”
春节期间燃放爆竹,市民祭祀增多,对火灾管理造成的隐患增大,郭菲和战友们在年三十的晚上都还在进行防火巡护和危险火源把控。“一家不圆万家圆,希望我们的坚守能让更多的人过个好年。”郭菲说。
牛佳欣已经连续五年没有回吉林老家过年,她曾获2020年站级“三八红旗手”。接受采访时正值2021春运第一天,“节日坚守对我来说已成为责任和习惯,确保运行秩序正常和旅客出行平安责任重大,在工作岗位上为旅客提供温馨服务使我成就感倍增,这份坚守让我骄傲和自豪!同时这也是我作为一名铁路人向旅客交出的满意答卷。”牛佳欣说。
上次牛佳欣回老家还是去年8月,“不能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心里有太多的愧疚,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希望远在异地的家人身体健康,新年快乐!”牛佳欣说。
24岁的赵宏彬在海警蓬莱工作站任职执法员已经一年多了,这是他驻守在蓬莱的第二个春节。每逢佳节之际,正是海上走私、盗窃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发期。受疫情影响,海上偷渡时有发生,海上安全稳定承受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为了守卫好这“第二故乡”,赵宏彬像很多海警人一样,主动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默默坚守在本职岗位上。他们用脚步丈量每寸海岸,用青春抒写忠诚担当。
“做为一名海警执法员,我们一定牢记习近平主席的嘱托,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做好随时出动的准备。请祖国和人民放心,我们一定忠实履行使命,让警徽闪耀在万里海疆。”赵宏彬说。
36岁的陈宾是北京的一名中通快递员,来到北京的18年里,不管平日多辛苦,春节回家团圆总能安慰他在外漂泊的心。但今年春节陈宾第一次没有回陕西老家过年。“在北京打拼最希望的就是与家人团圆,但是今年选择不回去了,不仅是因为政府的倡导,也是不希望我的返乡让家里人有感染的风险。”陈宾说。
主动热情的陈宾已经成为网点居民区里远近皆知的“五星好评王”,他在手机里添加了周边5千多居民的微信,为他们提供着周到贴心的服务。“有大家才能有小家,这一年我真的感受到了国家的强大,希望疫情快些过去,一切都越来越好。”陈宾说。
选调生杨依卓在北京门头沟区雁翅镇从事基层工作已经近3个年头。20多年来,他第一次过年不回河南禹州与父母团聚。“我们这一批选调生今年基本都留京过年。”杨依卓说。
北漂杨依卓平日里经常和父母通话聊天,母亲曾对他说“只要看你一眼,晚上就睡的很香”。今年过年没法回家让杨依卓有一些愧疚,他觉得父母年纪大了,自己却不能经常陪伴。“希望家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喜乐,万事顺遂。今年不能和大家吃年夜饭了,等到春暖花开时,我回家主厨一次,补上这顿团圆饭,”杨依卓对家人说。
“爸爸,你不要我了吗?你怎么总也不回来呢?”这是武警黑龙江总队齐齐哈尔支队一名基层官兵和他儿子视频时的一段通话,声音稚嫩,但字字包含的都是对父亲的思念。这已经是他离开儿子的第203天了,因为疫情,今年本该休假的他再一次的失了约。“儿子已经2岁多了,陪伴他时间最长的就是手机,他都叫我手机里的爸爸。”王茂利说。
作为党员,除夕夜要坚守在执勤一线,作为炊事班长,除夕夜要为中队30多名官兵提供保障,作为父亲,却只能用短短的几分钟陪着手机另一端的儿子。
寒冷,对官兵的抗寒耐力是一大考验。黑龙江的除夕夜气温低至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即便晚上一个小时的岗站下来,冻得人骨髓里都是凉的。远处万家灯火照亮了寂静的营区,他和今年新入伍的战士一起,坚守在执勤一线,保卫北疆人民的安全。
策划:鲁楠 仝选 赵晓雯 栗卫斌
海报设计:顾榕楠 栗卫斌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