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牌子已经永久性摘下,“国家乡村振兴局”的牌子正式挂上。机构更迭背后,是我国“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洪天云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0年原国务院扶贫办共承办建议提案405件,内容排在前三位的是:加大产业就业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守住来之不易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稳步衔接乡村振兴?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
继续通过对口帮扶的方式,将东部产业园区和中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从定位、招商、管理等方面与西部地区进行合作
今年全国两会,王煜带来了《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产业园区对口支援”方式推动中西部发展的建议》。他表示,“对口支援,异地扶持”,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伟大胜利的成功经验,可以在振兴中西部产业发展中沿用这一有效措施,更好实现东西联动、凝聚合力、畅通东西部产业大循环,加快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
首先,继续沿袭脱贫攻坚战中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对口支援的组织模式,建立以产业对口支援为目标的帮扶关系;其次,东部地区各级政府可积极组织有关产业园区到中西部地区异地发展,整体复制东部产业园区成熟的营商环境、招商政策、管理经验,在中西部地区快速形成成熟的营商小气候。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用市场化的手段吸引更多民营企业赴中西部发展;由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共同协商,制定产业园区发展规划,要精准施策,根据当地资源条件确定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类型和园区建设选址。
王煜认为,在角色分配上,产业园区的管理、招商应由东部地区负责,主要管理人员由东部地区派遣;中西部地区则配备相应管理干部配合,同时负责土地、交通、能源、劳动力,及园区的“七通一平”等工作。
同时,乡村振兴时期的中西部帮扶依旧面临着地区跨界大、各地情况不尽相同的局面,因此在产业帮扶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这种情况适合民营企业或中小企业,一个企业对一个村,甚至很多企业对一个村,根据当地特点进行帮扶。”中小企业到中西部地区发展,对当地的营商环境要求很高,通过产业园区的方式可以增强中小企业的信心,提升发展热情。
推动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特色农产品是广大乡村地区的财富,脱贫攻坚阶段,不少农民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摆脱贫困。唐俊杰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在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上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溢价能力,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商品化处理是农产品采收后的再加工再增值过程,包括挑选、分级、清洗、预冷、包装、仓储等技术环节。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满足了农产品跨地域、大流通、反季节的现实需要,成为产地农产品流通的“蓄水池”和“新渠道”;有利于改善农产品品质,满足农产品消费多样化、品质化需求,做大做强农业品牌;有利于实现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加速农产品市场流通硬件设施、组织方式和运营模式的转型升级;有利于优化生产力布局,引导产业结构调整,释放产业发展潜力,增强我国农产品竞争力。
但是,目前我国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产地商品化处理设施,包括产地预冷、加工、仓储等设施均不足且较散乱,并缺少体系化统筹;设施设备存在季节性闲置;运营主体面临诸多困难,个体农产品经纪人/经纪公司(部分地区是村镇级供销社),实力相对较弱,资金筹集能力较差,难以适应设施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操作专业性强的客观要求。
唐俊杰对此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与产业优势相衔接,选择产业发展基础好、产品特色优势强、设施需求强烈的镇乡村集中建设,依托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骨干经销商,利用产地现有设施改造或就近新建基础设施,开展农产品商品化处理业务,实现生鲜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能力明显提升;二是重点支持、试点示范。针对当前市场供需缺口明显的品种、产销衔接明显不畅的地区,财政资金优先支持基础性、公共性、公益性短板设施项目,融通产销,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地商品化处理体系。同时,通过淘汰一批、盘活一批、升级一批等举措,推动应用先进技术设备,鼓励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发展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促进产地市场与消费需求相适应,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
大范围推动我国农产品的产地源头分级,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的问题
赵皖平分析认为,近年来,涉农电商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农产品的源头分级,对提高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电商直接面对消费者,需要严格的细分标准,以满足不同需求。而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电商,有自身的农产品分级标准,又有技术力量和新的电商思维,在推动农产品分级中各项标准的制定方面,发挥了‘引领示范’的作用。”
因此他提出了关于推动农产品源头分级的具体建议:建议国家制定关于农产品分级的强制性标准,发挥促进农产品的源头分级的指导性作用;建议分级标准要进入生产端,需要通过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对小农户进行统合,推动农业的标准化发展,创立一批涉农的现代企业;建立地方政府、电商平台、科研机构和行业的协同机制,打好“组合拳”。
“新型电商在解决当下以及以后的农产品销售问题、‘最初一公里’,包括‘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都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赵皖平表示,他在去年两会时提出的“不光要培养新农民,还要培养新农商”这一观点,还将作为自己在今年两会甚至未来两会中的提案之一。
围绕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任务指向,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构建有效的乡村振兴治理体系是关键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会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特别是5年过渡期内的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
应该看到,在全面夺取脱贫攻坚胜利的过程中,我们在反贫困治理体系的构建上积累了大量好的经验,包括党建扶贫;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等。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构建有效的乡村振兴治理体系,可以充分借鉴和创新性运用这些体制机制,确保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具体而言,首先要强化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持续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进一步完善动态治理网络,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建立“互联网+”的乡村振兴治理生态模式,进一步提升治理水平;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考核落实机制,实施乡村振兴实绩动态监测,进一步强化政府主体的制度规范建设。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陈珂
制图:左琳
监制:何晶
资料来源:央广网、新民晚报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