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记者 王哲)去年9月,我国宣布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30·60”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十四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占比将越来越高。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工商联副主席,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陈康平表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巨大机遇也是严峻挑战,“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碳达峰和碳中和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则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路径。”
今年两会,陈康平就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新能源+储能”实现平价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陈康平认为,对于碳排放“大户”建筑行业,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将成为打造绿色建筑的解决方案。据了解,我国建筑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量的1/3以上,而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因此建筑领域节能减碳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之一。陈康平表示首先要让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有据可依。他建议国家标准委指定住建、消防等部门,以及相关协会作为牵头人,加快编制完善与技术发展和市场相匹配的标准体系,覆盖产品设计、工程建设、检测验收等各环节,如“建筑中光伏组件的连接标准”“不同应用场景下光伏组件的设计规范”等,让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有据可依,并组织行业踊跃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积极掌握话语权。
同时,还需要搭建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对接会等各类交流平台,加强“产、学、研、商、用”全方位对接合作,引导新产品研发、技术攻关、产业化和市场化建设,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推动技术成本的下降和产品迭代,提供多元化的产品选择,并适时启动光伏建筑一体化推广计划。
陈康平认为,只有“新能源+储能”实现平价,新能源才能真正加速替代传统能源。在加强前瞻性规划,避免储能资源无效配置上,陈康平建议国家能源局、发改委等部门,引导各地做好不同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形下的储能需求测算,因地制宜确定配置储能比例,避免储能资源无效配置。同时,鼓励探索共享等模式提高储能使用率。陈康平建议参考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的模式,鼓励探索储能共享模式、租赁模式、代理运营商模式等运营机制,降低储能单位成本,增加使用频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储能设备的利用价值,提高储能收益水平。
实现平价还需要统筹建立合理的储能价格机制。新能源配置储能后,克服了间歇性、波动性的问题,成为了稳定性强、可调度的电源,电网侧和用户侧均从中受益,陈康平建议从全局角度出发,由国家统筹建立“谁受益,谁付费”的市场化机制,使新能源配储的多重价值在价格上充分体现;通过加快完善辅助服务市场、现货市场,助力储能“增值”。陈康平还表示,让光伏真正站上能源主舞台,要解决间歇性和波动性的问题,光伏配置储能是很好的办法,但目前储能成本还比较高、商业模式也不成熟,建议因地制宜确定配置储能比例,避免储能资源无效配置,同时鼓励探索共享、租赁等模式提高储能使用率,并建立“谁受益,谁付费”的市场化价格机制。
陈康平强调,作为一家新能源企业,晶科能源将继续发挥好自身技术创新和规模化管理优势,一方面通过技术升级,让光伏成为成本最低的能源;一方面通过搭配储能,实现24小时断电的供应,让光伏成为更稳定的能源,助力国家实现“30·60”双碳目标。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