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8日, 2021中国两会·全球经济发展智库媒体论坛在北京举办。来自中国、法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南非、墨西哥、阿根廷、巴西、智利等国的近20位前政要和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共商合作共赢新举措 共享全球发展新成就”这一主题,对当下面临的全球挑战、加强合作、对中国的期待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助力全球经济创新增长
“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01.6万亿元,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力量,也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援引中国的经济发展数据,阐释了疫情下中国经济彰显的韧性强、可持续、惠民生、善创新、重开放五个显著特点,得到与会嘉宾的认同。
全球经济发展智库媒体论坛现场
他进一步指出,未来五年,中国将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格局将激发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同时致力于推动各国共享新型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机遇和成果。
关于中国的“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将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指出,在双循环格局下,中国的经济战略将不再以顺差为目标一味扩大出口,而是以适度扩大进口、实现进出口平衡为目标;中国的营商环境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将为外资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中国将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进一步补充道,未来的2-3年,中国的消费市场将达到7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这个超大规模的市场,对所有的出口商、企业家以及跨国公司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两会后,将会有越来越多中国高水平开放的政策密集出台,也就是说中国将要打造全球最佳的营商环境,要建立一个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市场体系的吸引全球资金的热土。中国提出的这个全球化是一个平衡、包容、发展、合作、创新的全球化,而且将会以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云计算为中心,越来越多的国家都会参与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队伍中。
智利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费利佩·穆尼奥斯表示,当今世界正在寻求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恢复经济的最佳方案。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新的自由贸易协定作为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工具,或许可以看作第二最佳选择。成员国和非成员国都应致力于将贸易问题重新拉回到多边谈判的框架之下。
践行和维护多边主义
“当今世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思潮盛行,及其掀起的逆全球化浪潮,给世界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郑必坚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人类面临的“大变局”,也意味着“大考验”,而贯串“大变局、大考验”的,则是一项根本性的历史要求,这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各国在经历多边和单边、开放和封闭、合作和对抗的重大考验后,逐步实现“大合作”。
与会嘉宾围绕论坛主题深入探讨
法国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也在开幕视频致辞中表达了“全球共享命运共同体”的迫切性。他指出,经济发展是全球治理的基础,任何推行单边主义或保护主义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正确的方向是合作,而合作是为了应对当今社会的挑战”。他进一步指出,世界和平是我们的共同目标,只有更好地互相理解、互通信息、互为熟知,才能通向和平。为此,他建议,每个国家在维护主权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以此来应对全球治理面临的挑战。
“现在全球面临着共同的挑战和严峻的考验,哪一个国家也不能独善其身。”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表示,多边主义的要义在于维护和平、维护发展、维护国与国之间的正常关系。不管国家大小都有自身发展的权力,这样的多边主义是联合国宪章提出来的,也是必须要坚持的。
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谈到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和破解之道。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指出,人类面临着许多重要且紧迫的挑战,比如气候变化、生态多样性、全球治理等等,再比如这次疫情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要解决这些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就必须践行和维护多边主义,改革和完善当今的全球治理体系。
“全球治理针对的就是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全球治理的本质就是建立一套规则体系,为体系内的参与者提供有效、正当的激励,解决成员合作时面临的问题和障碍。”张宇燕还表示,在全球治理体系改进和完善的过程中,大国要起到表率作用,要在自身的国家利益和全球利益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阿根廷正义党主席、众议院副议长希奥哈在谈到深化国际组织改革,改善全球经济治理时指出,各国应该通过拥护多边主义来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他表示,新冠疫情至今仍影响着全世界人民的健康,所有国家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最紧迫的一个任务是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思考如何实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必须做出承诺,才能通过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正义积累足够的力量,应对威胁人民福祉和生活质量的问题,”希奥哈说。
希奥哈以阿根廷与中国政府的密切合作为例指出,自疫情暴发以来,阿根廷一直与中国政府密切合作,从中国获得了许多医疗物资和设备,使得医护人员在公共卫生体系瘫痪的情况下得到必要的保护。除此之外,中国还提供了很多其它物资援助,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也始终保持经验交流。2021年2月25日,一百万剂中国国药集团生产的新冠疫苗运抵阿根廷。
俄罗斯科学院Е.М.普里马科夫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亚历山大·罗曼诺夫表示,“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让世人看到中国未来可以预期的持续发展。“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原则是共商共建共享,这在当今世界逆全球化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亚历山大·罗曼诺夫表示,“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也是与会嘉宾热议的话题。黄奇帆指出,中国已经宣布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这是一个挑战非常大、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但中国说到一定会做到。这既是中国的发展需要,也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责任担当。
拉法兰也表示要继续加强法中两国在全球治理方面的合作,增进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福祉。他指出,中国和法国在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为达成《巴黎协定》共同做了大量工作,目的是要让全世界都赞同保护地球未来的这个方针。法国和中国共同发出的这个信号正在成为全球共识。形成共识,世界治理领域才有希望取得进展。因为归根结底,经济发展是为了人民的幸福,而人民的幸福是通过和平来实现的。
法国桥智库主席周瑞表示,中国在经济和金融领域展现出了新的影响力。2020年12月30日,欧盟和中国就投资问题达成协议,结束了为期7年的谈判。中欧投资协定不仅有助于加强欧盟和中国之间的经贸联系,也有助于中国建立一个更公平的市场环境,更重要的是双方还宣布将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和有效执行《巴黎气候协定》。此外,双方正在积极推动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这些都展现了两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决心。
印度新南亚论坛创始人库尔卡尼也表示,全球经济发展应该追求新的绿色、清洁、公平和可持续发展。新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应该能够扭转对环境和地球脆弱有限的生态资源造成的巨大破坏。在向低碳环保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各个主要经济体主动承担相应责任,采取新的绿色清洁技术,而且要在经济体间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以期达到《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的目标。
借鉴分享中国的成功经验
世界银行估计,由于新冠病毒大流行,2020年约有1亿人陷入极端贫困,到2021年,总数将上升到1.5亿。与此同时,亿万富翁的数量却在增加。全球经济的复苏发展,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并弥合贫富差距,已成为全球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中墨研究中心主任恩里克·杜塞尔·彼得斯十分认同中国政府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呼吁携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贫困、公共卫生健康等全球性挑战。他指出,中国日渐重要的国际角色和不断提升的国际地位,让中国肩负着向世界其他国家分享脱贫经验的重要责任。如今,拉美和加勒比海国家依然有30%-5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些国家亟待分享中国的减贫脱贫经验。而面对全球性和区域性健康危机,中国一直以来为支持阿根廷、墨西哥等拉丁美洲国家付出了很多努力。2021年,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还将在疫苗等领域展开更多合作。
巴西商业领袖组织中国区总裁何塞·里卡多·约尼尔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一场巨大的健康和经济危机,而且还将成为推进医疗保健、制造业等各个领域数字化和创新的动力。他指出,中国正在实施的“数字丝绸之路”计划,将在电信网络、人工智能功能、云计算、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系统、监控技术、智慧城市和其他高科技领域提供援助;预计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中将有三分之一的国家将合作开发质优价廉的数字基础设施。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人类需要探索新的措施以实现“双赢”的合作,通过促进多边主义在全球发展中分享新的成就;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深化改革,坚持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克服意识形态差异,尊重不同社会制度的愿景,始终寻求发展道路,实现和平共处。(作者:本刊记者 周 琳)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