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
在今年的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以下视频来源于解读中国工作室
△ 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海外“大V”这样看(来源:解读中国工作室)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非常认可中国的成绩,称中国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最重要贡献”。在世界各地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是联合国在2030年之前要实现的第一个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提前10年就实现了这一目标。
但贫困现象在全球都是普遍存在的,消除贫困这事儿,外国有人心里不是味儿了。
1
有人佩服有人酸
在中国,对贫困的定义是农村地区每人每天收入低于2.3美元(经通胀调整后)。2010年时,该数据有所调整,还加入了收入、生活条件、医疗和教育等方面的考量。全国各省市区尽管整体贫富有别,但在消除绝对贫困上均在努力向前。
而且,要知道中国采用的贫困标准实际上是略高于世界银行用以衡量全球贫困水平的标准的,即每人每天收入是否能达到1.9美元。
今年2月,尽管BBC依旧阴阳怪气地强调中国“进步大”是因为“底子差”,还拿发达国家每人每日5.5美元收入的贫困标准来要求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它也不得不承认,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中国的贫困人口数量的确在快速减少。而言外之意,它也承认了中国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仅带动了贫困人口脱贫,整体国民生活水平也因此普遍得以提升。
这也恰恰是对中国探索的扶贫路径——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的肯定。
△ 印度媒体电报网则在线cue印度总理莫迪:“消除贫困问题上,是不是该来抄中国的作业?”。中国领导人8年时间里下乡了80多回,去实地考察扶贫工作进行得怎么样,想问印度领导人,您7年下乡了几回?
△ 印度电报网还在其社交媒体账号上发布消息称,世界银行承认,过去40多年,中国对全球减贫工作的贡献率达到70%。世界上还没有任何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到让这么多人摆脱贫困。
在这篇观点文章中,作者总结了6点值得印度学习的经验,将中国扶贫计划的可取之处分析得头头是道。其中就提到,中国为坚定实施这项计划投入了必要的财力和人力。在过去8年里,多达2500亿美元的资金被用于扶贫。更重要的是,超过300万名党员干部来到农村“第一线”领导脱贫攻坚。他们中有农业专家、医生、利用当地资源从事小型产业的专家,还有政府官员。
△ 除此之外,中国还严厉“打假”。中国领导人经常警告要消除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现象,严厉打击扶贫中的腐败行为,并采取行动处分了数千名违规或失职官员。
这种万众一心、集中力量干大事的魄力,毫不含糊、雷厉风行的态度,大概也是印度“佩服”中国脱贫攻坚成就的地方吧。
2
究竟哪种模式好?
△ 有西方网友认为,中国这种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以及帮扶模式非常值得其他国家学习,并称,西方国家帮助人摆脱贫困还停留在发放救济金上,而中国的想法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比如,营业里程3.6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2/3以上的中国高速铁路网,在拉动沿途地区的经济发展上威力巨大,并使得不少地区摆脱贫困。其中一个典型案例便是,安徽省金寨县依托高铁发展旅游业,于2020年4月宣布退出贫困县序列,成为中国减贫成就的一个缩影。
航拍金寨站全貌。新华网 汤阳 摄
这就是我们脱贫攻坚策略之一的“基建扶贫”。当然兴建基础设施的作用并不局限于此,但又不可否认,它在解决贫困谋求发展上的效果显著。
而3月31日,美国现任总统拜登也公布了“传言已久”的基建法案——《美国就业计划》。它一度被认为是美国版的“扶贫计划”或者“全方位经济刺激计划”。
美国也想通过基建谋发展,用发展解决就业、扶贫等一系列问题。
△ 拜登对匹兹堡的听众说,基础设施投资将创造就业机会。
这一规模超过2万亿美元的财政计划主要包括对美国生产力和长期增长的一次性投资,不仅涉及修复修建道路、桥梁、供水系统、学校、医院等传统基建,还涉及电动汽车、清洁能源、振兴制造业及研发、老年人残疾人社会关怀等十分广泛的领域。
在全球经济经历了疫情残酷打击后,面对失业率居高不下、居民收入下滑严重等突出矛盾,美国也无法再继续“回避”问题了。
为了给国会施压,以推进对该基建项目的拨款,拜登甚至引用了中国基建计划取得的成就(增加就业、以发展消除贫困等)。他直言,修桥和修路、翻新机场和社区、提升网络覆盖和更换管道,这些就是美国“在竞争中赢过中国”所要付出的成本。
算抄袭中国模式吗?
△ 在4月3日《华尔街日报》一篇题为《美国可以从中国热衷基建上学到什么》的文章中,美国康奈尔大学城市规划历史学家托马斯·J·坎帕内拉说,看到中国人在做我们曾擅长做的事,不能不羡慕嫉妒恨。
而研究中国政治经济的学者阿瑟·R·克鲁伯说,美国可以从中国的战略中学到的一点是,基础设施建设应该侧重于广泛的社会效益,而非对经济收益锱铢必较。
中国的脱贫攻坚和发展理念,取得的成果全世界有目共睹。也正是因此,昔日或敌或友,都会在或明或暗处将中国视为学习的榜样。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上月所说,中国的目标从来不是超越美国,而是不断超越自我。而在模式的选择上,无所谓哪种模式最好,只有适合自己的、得到验证的,才是最好的。
走自己的路,让别国说去吧~
撰文 | 文思
编辑 | 张雪松
图片 | 网络
美编 | 曦嘉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