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近来频繁挑事儿,日本唱的这是哪一出?

发布时间:2021-04-09 10:05:59 推广来源:百万庄通讯社

据有关媒体报道,4月16日,日本首相菅义伟将赴华盛顿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日美首脑会谈。

去美国聊什么咱不管,但是日本这段时间以来频频针对中国不说,还对中国内政指手画脚。

4月5日,中国外交部长兼国务委员王毅就跟日本外相茂木敏充通电话了。

王毅表示,中方希望日本作为独立自主国家,客观、理性看待中国的发展,而不是被一些对中国持有偏见的国家“带节奏”。要求日方遵守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作为近邻对中国的内部事务保持起码的尊重,不要把手伸得太长了。

1

看看日本做的事情有多令人气愤。

3月12日,日本在“四方安全对话”的首次线上峰会上,大肆抨击中国在台湾、东海及南海等问题上的立场。

紧接着又在3月16日举行的美日“2+2”会谈上,对中国2月1日施行的《海警法》及近期在钓鱼岛周边海域连续巡航横加指责,甚至将台湾、南海等问题与所谓的海上安全保障、航行自由等相挂钩。

这还没完。

日本还添油加醋地对涉港、涉疆的所谓“人权状况”表示“强烈担忧”,附和美国,将中国视为“有悖于国际秩序,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技术方面对美日同盟以及国际社会产生不良影响”的国家,无理指责中国的相关行为“有损国际体制、对地区内其他国家施压以及不利于地区稳定”。

而在4月5日当天,菅义伟在日本参院决算委员会会议上还声称,日本将在与美国政府紧密合作的同时,敦促中国作为大国负起责任。

这不是颠倒黑白,是什么?

有报道指出,菅义伟企图利用日美首脑会谈的机会,推动将“《美日安保条约》第5条将‘尖阁诸岛’纳入美国参与日本防御事务的覆盖范围”这一内容写到联合声明中。而对于台湾问题,菅更宣称日美应共同合作并使用“威慑力量”来制造一个让台湾问题得以“和平解决的环境”。

 钓鱼岛

此番言论不啻暗示台湾问题将成为日美首脑会谈的重要议程之一。

日本如此“诬蔑抹黑中国”,“恶意攻击中方对外政策,严重干涉中国内政,妄图损害中方利益”,也就难怪中国外交部十分罕见地用了“狼狈为奸”“甘愿仰人鼻息,充当美国战略附庸”“背信弃义”“引狼入室”等严厉措辞严正驳斥日本。

2

日本为啥要把手伸得这么长?

菅义伟内阁近期的种种涉华言行,看起来和安倍晋三第二次执政之初的行为十分相似,就是为阻遏中国崛起,积极配合美国,意图打造一个以日美同盟为基轴、各方共建的“对华包围网”。

其原因主要有三:

第一,这是日本对拜登政府“回归多边主义,借重盟友力量”等方针做出的回应。

一方面,日本认识到美国国内对华强硬已是“不分党派,举国一致”的共识,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具有结构性、长期性特征。另一方面日本一直将自己定位为西方国家,并长期以美国主导下的“自由国际秩序”的受益者和美国在地区最重要的同盟国自居。日本竭力推动菅义伟作为拜登上台后访美的首位外国首脑的原因正在于此。

而当双方敲定菅义伟访美行程之后,外相茂木敏充立即喜形于色地表示:“这是拜登政府对强化日美同盟做出的坚定承诺,我们对此表示欢迎。”基于此,对于美国对华的相关定位,日本总体上是认可的。且拜登政府为使对华政策能够有效落实,势必会更加借重日本。而对日本来说,一直将日美同盟自我标榜为“地区和平、安全与繁荣的基石”,认为拜登此举有利于日本强化本国军事建设,提升外交自主性,增强国际影响力。

但需要指出的是,自民党内有声音认为,菅义伟执政后,日本在外交和安全领域不再发出自己的声音,一旦拜登政府的外交工作走上正轨,难免令人对日本的应对能力产生不安。因此,《读卖新闻》就直接指出,对日本而言,它面临的考验是,在美遏华方面能够做出多大的贡献。而借美日“2+2”会谈和首脑会谈的机会,在遏华问题上积极表态,主动配合美国,也正是现阶段日本对美国所做出的“贡献”。

3月16日,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左一)、国务卿布林肯(左二)与日本外务大臣茂木敏充(右一)、防卫大臣岸信夫在东京出席“2+2”部长会议。

第二,钓鱼岛问题已成为日本对华国民感情恶化的最直接因素,以及日本最迫切感受到“中国威胁”之所在,因此,菅义伟内阁有必要借助各种场合让美国一再做出安保承诺,而此举也可有效避免内阁在该问题上受到国内指责。

第三,菅义伟执政以来,受疫情控制不力等问题影响,支持率大幅下挫,执政根基并不稳健,加之年内要迎来众议院大选和自民党总裁选举,选择这个时机刻意对华表现强硬,一方面便于遮掩施政不力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自民党在选举中继续维持现有优势,进而延续内阁的执政“寿命”。

3

中日关系堪称世界上最具复合性的双边关系,历史问题、领土争端、战略互信赤字的存在导致了两国之间的结构性复合安全困境将长期存在。但中日毕竟互为重要邻国,也同为地区乃至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因此,对于两国之间的矛盾,要主次区分,分别应对。

对于菅义伟内阁近期破坏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不顾《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基本精神的种种言行,中国应在明确表明立场、亮明红线的基础上,“战略韧性”与“政策弹性”结合,以“两手对两手”的方式推行对日政策。

一方面在涉及中国领土主权等核心利益方面,应亮明红线,对日进行口头和行动上的警告,同时也应注重利用现有的对话平台,管控因擦枪走火而造成安全危机的可能性,防止事态升级。

另一方面,在矛盾问题上划定红线的同时,在利益问题上也要坚持合作。中日两国在经济、区域合作及气候变化等层面拥有广泛的合作空间,应该扩大彼此的务实交流。

唯有如此,两国关系才能不折腾、不停滞、不倒退,不卷入所谓大国对抗,共同为本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发挥积极作用。

撰文 | 蔡亮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日关系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

编辑 | 张晶

图片 | 网络

美编 | 曦嘉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