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 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上百万吨核污水经过滤并稀释后排入大海,排放将于约2年后开始, 整个排放预计于2041年至2051年福岛核电站完成反应堆废除工作前结束。
据悉,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目前的储水罐容量上限为137万吨,截至今年3月已储存了125万吨的核污染水,并且每天新增140吨。东电公司称到明年秋天现有的储水罐将全部用完,这也是日本政府急于将核废水排入海水的最主要原因。针对国内外的质疑,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宣称可以使用一种名为“多核素去除设备”的过滤设备去除氚以外的62种放射性物质,核污染水被排放时,氚的浓度将被稀释到日本国家标准的四十分之一,排出的“处理水”相当于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饮用水标准的约七分之一。
“处理水”是否真如日本政府所言“不成问题”? 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组评估报告明确指出,如果福岛核电站含氚废水排入海洋,将对周边国家海洋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影响,同时现有经过处理的废水中仍含有其他放射性核素,需进一步净化处理。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指出,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绿色和平组织核专家指出,日核废水所含碳14在数千年内都存在危险,并可能造成基因损害。
德国一家研究机构利用计算机模拟了放射性物质在海洋中的运动轨迹
除了将污水“一倒了之”,是否真的别无他法?据称,日本政府曾就核废水处置方式提出了五种方法,包括:对地层注入、排入海洋、蒸汽释放、氢气释放和地下掩埋。2020年,日本政府发表评估报告称,综合操作、技术、经济和时间因素来看,排污入海“更加切实可行”。 对此,绿色和平日本办公室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铃木一枝表示,日本有技术、有条件在福岛第一核电站所在地点及周边无人区建设更多长期储存罐,一定程度上将核辐射扩散的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然而,政府内阁却选择了最节省成本的方式——把核污水倾倒入太平洋。
针对日本政府的这一决定,中国外交部立即做出了回应。中国外交部表示,日方在未穷尽安全处置手段的情况下,不顾国内外质疑和反对,未经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充分协商,单方面决定以排海方式处置福岛核电站事故核废水,这种做法极其不负责任,将严重损害国际公共健康安全和周边国家人民切身利益。海洋是人类共同财产。福岛核电站事故核废水处置问题不只是日本国内问题。我们强烈敦促日方认清自身责任,秉持科学态度,履行国际义务,对国际社会、周边国家以及本国国民的严重关切作出应有回应。重新审视福岛核电站核废水处置问题,在同各利益攸关国家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充分协商并达成一致前,不得擅自启动排海。中方将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保留作出进一步反应的权利。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