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百岁日本老人看百年中国共产党

发布时间:2021-06-08 15:40:13 来源:人民中国

“有些相遇会改变人的一生。我与《毛泽东选集》的相遇是在1952年。对于专业搞技术的我来说,《毛泽东选集》让我认识到了一个迄今为止从不知晓的世界。我一心阅读、学习,这本书改变了我。”这是刊载于《人民中国》1988年6月号杂志上一段日本友人的感想,作者是神宫寺敬。神宫寺先生是《人民中国》的老读者、老朋友,今年101岁高寿。这位几乎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的老人,曾作为日本军人与新四军交战;战败回国后从事日本国内的工人运动,与《毛泽东选集》结缘;此后他经营公司,送儿女到中国留学,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念对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为探寻这位百岁老人与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东京支局记者来到他在山梨县的家。请看报道。

《人民中国》1988年6月号,神宫寺敬为纪念创刊35周年特辑撰文寄稿

方知对手是中国共产党的部队

神宫寺敬家的外面是几亩自家的水稻田,初夏时节,稻苗长势喜人。在采访开始前,神宫寺敬颇为自豪地说:“我们家吃的米都是自己耕种的,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提倡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二女儿伸子也在旁边补充说:“我们家有劳动光荣的气氛,一直没有放弃做农活。现在每到插秧和收获的时节,家里人都会放下手里的工作,赶回老家一起干农活。”

这种重视劳动的精神既源于《毛泽东选集》的影响,也与神宫寺敬早年参加工人运动经历分不开。二战结束后,日本国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起来,曾是军人的神宫寺敬退伍回国后投身其中,成为了一名工会领导者。这也开启了他阅读学习《资本论》、《毛泽东选集》等著作的大门。“为了做好工人运动,除了看书我还利用收音机收听莫斯科广播、北京广播。”年逾百岁的神宫寺敬回忆起年轻时带领工人维护生活权利的经历笑着说,“我在部队时是通信兵,所以会无线电技术,能收听到这些当时被政府禁止的广播。”

百岁老人神宫寺敬讲述他和《毛泽东选集》相遇的契机

通过这些广播,神宫寺敬知道了毛泽东的名字。“1952年三一书房出版《毛泽东选集》,报纸还为此采访该社社长并作了报道,社长应该很熟悉毛泽东,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了他的革命生涯。我早在广播里就听到过毛泽东的事迹,后来又看了报道,由此产生了阅读毛泽东著作的兴趣。”这份好奇心,成为了神宫寺敬接触到《毛泽东选集》的契机。

“看完《毛泽东选集》后,其中的军事思想令我深有感触。毛泽东在文章里把日本军队比喻成一个拳头,猛拳打过来时,中国军队要分散开避让锋芒,让日军的力量从紧握的拳头变成摊开的手掌,然后中国军队再集中兵力攻击分散后变弱的日军,这样就能取得胜利。读完后我很佩服。”说到自己印象深刻的文章内容,时至今日神宫寺敬依然能如数家珍。

神宫寺敬根据以前的记录整理出了在军队的经历

这份感触与神宫寺敬的军队经历也有一些关系,1943年时他曾被派往中国南方驻扎,在笔记本里写下了在南京周围负责警戒时曾和新四军作战的记录。神宫寺敬指着记录幽默道,“还好当时把何时去了哪里都详细写了下来,不然现在再回忆快80年前的事情,那就真记不起来了。不过我也是回到日本看了《毛泽东选集》以后,才知道原来新四军是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部队。毛泽东把日军分析得那么透彻,和他们交战,怪不得日本军队会失败。”

理论联系实际 运用在工作生活中

从《毛泽东选集》中汲取的智慧,在神宫寺敬的工作中也得到了应用。他经营了一家公司,说起经营理念,他开玩笑地用了“打游击”来概括。“我的公司不盲目扩大公司规模,不设立总公司,不买办公楼,这样万一将来破产了,资产很好清算,可以悄悄地不引人注意地消失。是不是有点游击战的意思?关键是这样可以节省下不必要的开支,给员工多开工资,保障他们的生活,因为劳动者最重要。”

现在神宫寺敬已经把公司交给了儿子,他平时和儿子嘱咐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维系公司经营,要依靠员工,发挥劳动者的力量。”

神宫寺敬作为读者代表1966年受人民中国杂志社邀请访问中国。此次访问中,他去延安参观了毛泽东曾经工作生活的地方

在神宫寺敬的子女眼中,和《毛泽东选集》的相遇也改变了他们一家的生活。伸子告诉我们,她从记事起,就看到书架上有《资本论》、《毛泽东选集》等著作。“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都不知不觉受到了父亲学习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我记忆最深的就是毛泽东的矛盾论和实践论。”

“尤其是实践论,从小父亲就告诉我们不要有先入之观和偏见,实践过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在日本和中国恢复邦交前,我们姐弟三人都去过中国做短期访问交流,出发前父亲不会告诉我们中国是什么样子的,都是让我们自己去体验发现。”

后来伸子在1974年时又去了广州留学学习中医。“留学充满了文化差异,很有意思。我还主动写申请报告要求和同学一起下乡。大家白天在老师的指导下问诊,晚上一起打地铺睡觉。看病的时候,老乡讲的方言,我其实都听不太懂,也不知道老乡最后有没有发现给他看病的是个日本留学生。”回忆起留学时的趣事,伸子满面笑容。

伸子面对留学时的艰苦条件表现出的是豁达的态度,深入基层实践为先的精神。而神宫寺敬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著作和思想中,思考最多的则是对那场战争的反省,中日两国和平友好的意义之所在。因此他积极主动地推介《人民中国》,播撒“知中国、爱中国”的种子;年逾90高龄后,他仍然坚持每年访问中国。相遇、相逢,实践、交流,交织而成这位百岁老人与中国共产党共同走过的百年岁月,神宫寺敬和他的家人仍在将故事续写。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