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王兆雷 通讯员 林宏敏 沈冬萍 李逍)6月12日,端午节假期恰逢“文化与自然遗产日”。
山歌美酒迎贵宾,尽展壮家热情好客。
“小织女”展示土布织布技艺。
隘章群众展示织布技艺。
非遗技艺展魅力
德保县芳山文体公园比往时更热闹,在这里,该县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让非遗走近大众,让大众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限魅力。
当天早上9点,牛角号声响起,该县足荣镇泗营村隘章屯群众身着精美壮族服饰,唱着欢快的壮族山歌,举着香飘四溢壮家糯米酒,列队迎接前来参加活动的嘉宾,给嘉宾敬上自酿的壮家美酒,以独有的迎客之道迎接贵宾的到来。
活动现场,展示了隘章土布制作的十多道工序——脱棉、弹棉、卷棉条、纺纱、卷线、绕线 、排筒、走线、织布、洗布;并开放部分制作工序供现场参观群众现场体验,古老的制作工艺,五颜六色的织布成品和式样各异的壮族传统服饰吸引了许多群众驻足观看。
“今天我们将隘章土布制作的十道工序都搬到现场,就是想让我们群众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壮族自己的织布制作工艺,了解我们壮族的服饰,了解我们的文化。”德保县足荣镇泗营村隘章屯织女代表许美遍说。
镇隘章屯卢英奎老人正在纺线。
据了解,壮族土布制作工艺复杂,要经过脱棉花子、弹棉、纺纱、织布、染布、浣纱等十多道工序。用于织布的纱线用风化石、蓝靛草等天然原料混染而成,或制成布以后再染上蓝黑色。织布经过几十种经、纬线色彩相互搭配,纺出几百种不同色调纹路,质地柔软,透气性良好,手感极佳。德保县足荣镇泗营村隘章屯很好地将这一技艺传承了下来,2020年,隘章壮族土布纺织技艺荣获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除了展示隘章土布的制作工艺,活动现场还展示了麦秆花篮、藤编、马骨胡等德保县具有代表性的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实物产品。
彝族朋友来参会,非遗文化交流融合发展。
“今天是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我们在这里展示了德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文化,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发扬。”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何小念说。近年来,该县加大力度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截至目前,共有10个项目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