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秉良 慕小亮 报道)钧瓷,河南省禹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钧瓷始于唐、盛于宋,是中国古代五大名瓷之一,并以其独特的釉料及烧成方法产生的窑变神奇而闻名于世,自古就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它独特的窑变艺术,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艺术特点广受陶瓷爱好者喜爱。
钧瓷烧制初期,由于煤炭资源的匮乏,钧瓷都是使用柴烧工艺的,直到宋代时期达到顶峰,钧窑依旧是使用柴烧钧瓷。自宋代以后,随着宋室的南渡,柴烧钧瓷工艺失传,因此学术界的争论一直没有停过,直到仿宋代双乳状火膛柴烧钧窑试烧成功,这个窑炉可以将柴烧的温度控制在1300度,完美解决了温度不足的问题。从此柴烧钧瓷的争论才画上了句号。
河南省禹州市神垕境镇内特有的土质、水源和气候,这里既有集天地之灵气的大龙山、风翅山特有孔雀岩、豆腐石、玛瑙岩、虎皮绿的名贵矿石和独特的土质,又有含自然之精华的特有的颖河水配料,再加上暖温带季风型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这样矿藏丰富的土质,由寒风的冰冻,春暖的软化,夏日的暴晒,秋雨的浸润,就形成了禹州境内独特的烧制钧瓷的独特资源!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瓷都神垕镇创造出了灿烂的钧瓷文化,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钧瓷工艺大师,崔松伟老师便是一名远近闻名的钧瓷大师!随着一场别开生面的开窑仪式让我们走进了崔老师的钧瓷艺术世界,源自明代的开窑仪式,先是由督窑官朗诵窑神祭文,然后崔松伟大师和窑工开始祭拜窑神,接下来衙役颂窑神祭拜文,紧跟着督窑官颂读钧瓷贺文之后崔松伟大师和贵宾一起揭下花球,由崔松伟大师亲自开启窑门,窑工们陆续把装在匣钵里的钧瓷从窑炉里搬运出来。钧瓷出窑瞬间,人群争先恐后往前,都想更近距离目睹出窑的精美钧瓷!
在中国当代钧瓷行业里众多的钧瓷人,崔松伟被称为柴烧第一人 他是一名热爱钧瓷的手艺人 他对钧瓷的热爱深入骨髓,伴随一生 专注传承,致力于柴烧 数十年,崔松伟,禹州神垕人,生于1967年,中国陶协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锦丰源钧窑艺术总监。
锦丰源钧窑和东盟加六国组织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此钧瓷走向国际,让世界了解钧瓷文化的神、奇、妙、绝。为弘扬中国传统工艺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且在各种大赛中获得了各项荣誉,得到了收藏界以及钧瓷爱好者的好评和青睐。
崔松伟1984年至1994年师承于刘国安、刘富安学习钧瓷配釉、烧成、造型等技艺,并在红石桥办瓷厂担任管理、技术工作。2000年建锦丰源钧窑并担任厂长、技术总监职务。主要从事传统煤烧、柴烧、炉钧钧瓷的工艺技术研究与开发。2012年12月被授予许昌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3年在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中当选为理事,并被评选为中国陶瓷行业杰出企业家2015年11月获得《中国传统工艺大师》荣誉称号。2015年12月被中国工艺美术师协会认命为河南分会副会长。
2010年9月作品象头瓶荣获“首届中国历史名瓷烧制技艺大赛”优秀奖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作品:鹅颈瓶、六方瓶、双连瓶、双龙尊、虎头瓶、双龙活环瓶等被选送到河南馆展出。2010年在中国钧瓷文化台湾行钧瓷作品展会上多项作品被评为珍品、精品。被选送到台湾展出。2012年5月1日,作品《盛世荷美》荣获2012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评比“银奖”。
2013年11月8日在中国·禹州第八届钧瓷文化节上,锦丰源柴烧钧瓷作品、小窑炭烧钧瓷作品共参展20件作品,其中获得8个金奖,6个银奖,4创意奖。2015年11月获得中国传统工艺作品奖《云工奖》金奖。2015年作品《挂盘》荣获2015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评比“金奖”。
对于钧瓷收藏者来说,许多人知道崔松伟,是因为他的钧瓷。玉润的釉面、丰富的窑变这些柴烧钧瓷的特点,在崔松伟的钧瓷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今在钧瓷界,气窑成熟的烧制技术,使钧瓷的成型和烧成变得相对容易,大大提高了钧瓷的成品率。但是崔松伟大师一直坚持柴烧,这实际上也是一个钧瓷艺人的选择与坚持,不过,选择和坚持之后却不尽是喜悦。
“钧瓷来源生活,必须还原与生活才能体现他的价值,”崔松伟老师说过去的钧瓷物件都是来源于生活的 ,而今我们在继承过去的传统的烧制方法后,钧瓷的创新是必然的、要不断地研究、不断地进步。但创新也不能丢掉传统,应在传统的基础上求发展,求创新,一定要保持钧瓷优良的传统:胎质细腻厚重、造型端庄典雅、釉色自然窑变、工艺制作精细、烧成高温还原,这是钧瓷的精髓,在这一基础上把钧瓷艺术发扬光大,使钧瓷的窑变更美更奇妙更神奇,创造出新时代的钧瓷风采。
崔松伟老师本着对工匠精神的崇高敬意和对钧瓷艺术孜孜不倦的执着追求和创新,秉承着钧瓷文化的传承,希望自己的钧瓷艺术作品传递给更多的青年一代,继续扩大对外的合作范围和渠道,让越来越多的年轻钧瓷艺术爱好者和相关艺术院校的学生参与到锦丰源的钧瓷创作当中去,把钧瓷艺术继承下来,传承下去。崔老师对神垕钧瓷的未来充满期待:“我相信经过未来几年的循序渐进,神垕钧瓷一定会在国内、国际获得更高的知名度,彰显更大的艺术价值。”
责任编辑:陆松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