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特约通讯

孔家钧瓷,向世界说好中国故事

发布时间:2021-06-24 22:22:42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秉良 慕小亮 报道)钧瓷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和瑰丽多姿的民族文化,故蜚声瓷林,名扬中外,虽历经坎坷而经久不衰。钧瓷的艺术美,是通过神奇的窑变工艺而获得的,它不同于人工的绘画雕刻艺术,具有特殊的古典美,使人感到瑰丽、丰富、神奇,给人以诗一般的陶醉和醇美的艺术享受。《中国陶瓷史》在评价钧瓷艺术成就时说:"宋代钧瓷创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功的铜红釉,为中国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伟大成就。

为了探寻和深入了解钧瓷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我们《中国报道》文旅天下栏目一行受邀来到了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的中国钧瓷文化园探寻其中的奥妙,详实报道钧瓷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向世界讲述钧瓷艺术。

中国钧瓷文化园位于河南省禹州市颍北区颍北大道,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有文化牌楼、天成阁、钧瓷博览中心、乐钧坊、钧瓷制作体验中心等,是全国唯一的以全面展示钧瓷文化为主题的皇家园林建筑,是挖掘、保护、传承发展和弘扬钧瓷文化的特色旅游平台。2015年9月,中国钧瓷文化园获批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对外免费开放。2020年在中国博物馆协会第四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中被定级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中国钧瓷文化园作为国家二级博物馆禹州中国钧瓷文化园非常看重钧瓷整体文化的塑造,是一座钧瓷主题公园。文化园集钧瓷文化传承、创意,旅游体验开发、文化演出,科研孵化,学术研讨交流,钧陶瓷专题展览,钧瓷文化商贸、服务,儒家文化传承、体验等功能为一体,是孔家钧窑掌门人、孔子第七十四代后裔、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专家孔相卿大师及团队投资兴建的。

钧瓷文化园规模宏大,高贵典雅,殿堂、楼阁、亭台皆为精雕细琢艺术之作。园区建设既吸纳中国历代宫殿式建筑优长,又在平面配置、外观造型、群体组合诸方面突破宫殿式建筑格调的束缚,形式多样,层层进深,丰富多彩,展现出自然和谐的整体美感。

栏目组此次参观钧瓷文化园,很荣幸请到了园区的艺术总监孔春生老师为我们栏目成员讲解!孔春生,河南省禹州市神后镇人,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技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河南省非遗传承人、人社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导师、中国钧瓷文化园艺术总监、河南省钧瓷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禹州钧瓷文化博物馆馆长(国家二级博物馆)、孔家钧窑有限公司总设计师。

孔老师介绍道:“文化园园区的核心建筑天成阁以禹州市全景地图营造的颍河水系供绕,水天一色,相映生辉,是中国钧瓷文化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中飞阁流丹、雕梁画栋的天成阁气势恢宏,高约50米,整体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天成阁"意在表达"浑然天成、天人合一"的钧瓷哲学理念”。

天成阁正中的《八十七神仙卷》是依据原作绘制而成,长26米,高3.6米,在原作素描的基础上施以彩绘手法展现,为画圣吴道子的代表作之一,是历代字画中最为经典的宗教画。

天成阁,明七暗九共分九层。一层是藏宝库,二层是天成阁的核心部分珍品阁,根据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色设计,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厅,中厅为"钧坛"、东厅"窑系"、北厅"孔家"、南厅"作坊"、西厅"重器",集中展示了钧瓷的历史和传承、发展和孔家钧窑的成就贡献。三层为天成阁迎宾大厅;四层为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五、高端接待及商务洽谈厅;八层为"藏经阁",珍藏着丰富的钧瓷文献、九层为书画交流厅。在天成阁内就能最好的感受到钧瓷和钧瓷文化带给我们的震撼。

近年来,钧瓷已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工艺品,成为参与重要政治和社会活动的高端礼品,栏目组成员在天成阁展厅里看到了许多藏品,如:献礼祖国六十华诞的鼎盛华夏;被联合国总部收藏的四海升平;以及东盟博览会国礼丰尊、海宴鼎、珠联璧合等国粹作品。

据介绍,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谈到为何选择钧瓷作为国礼时说:“钧瓷不仅是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中国名瓷,而且它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瑰丽丰富的窑变神韵从某种意义上传达了在这个复杂多变的多极化国际环境中,古老的中国所坚持的那种厚重质朴和与时俱进的精神这与博鳌亚洲论坛所要向世界传达的信息不谋而合。”可见,钧瓷作为一种文化象征,正在走向国际,顺应国际,彰显非凡的价值与意义。

孔春生老师说:我们这个时代的钧瓷艺人,当下担负着钧瓷传承与发展的时代重任,这个传承就是把钧瓷优秀的文化延续下去,发展就是把时代的有关钧瓷印记,做最好的传承,简单说就是作为一个钧瓷艺人,我们有责任把这个传统的优秀的中国文化,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任重道远;同时,我们需要借助更广的更大的平台助力,向海外传播中国的民族文化钧瓷,这也是每一个钧瓷艺人的一个重任吧,自觉的文化担当,为钧瓷世代相传不遗余力,努力今生,泽及后代。

微信图片_20210624151529

在谈到钧瓷文化园未来的发展愿景时,孔老师说:博物馆的各项工作,无论是收藏、管理、研究、展示、讲解都需要由于数字化平台的接入而被重新注入活力,博物馆的大多数业务工作也将借助数字化平台升级转型,它将为我们带来新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也将更有助于人们创新型思维的产生和活跃。博物馆也将在这个驱动引擎的推动下,实现对博物馆原有内涵和外延的伸展,在破与立中重建新的平衡,在多学科的参与下协同创新,发展出属于博物馆自身的新的成长空间。

此外,从满足数字时代的参观者的角度来说,博物馆要从信息社会、网络技术、数字革命等方面引入新视角、新认识和新的思考,在公共文化服务中融入科技内涵,寻求科技支撑,使博物馆努力成为“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新的探索者、践行者。“让博物馆的文物活起来”成为一种做好文物利用工作、充分发挥文物的价值的必然要求以来,“讲故事”成为许多博物馆人口中让文物活起来的必要手段,甚至认为博物馆就应该成为一个参观者眼中的“讲故事”的文化机构。作为博物馆输出中重要一环的数字化产品,甚至数字化建设本身,因为其自身特有的优势,也就被天然地赋予了“讲故事”的重任。

作为媒体工作者,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理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人了解到中华文化,而要做到这些,前提就是,我们要对我们自身的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本次参观过程中,栏目组成员们在感受到钧瓷文化同时,也领悟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正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树立中华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动力,向世界说好中国故事!

责任编辑:陆松江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