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特约通讯

“影视中的党史百年”学术论坛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

发布时间:2021-07-02 19:25:26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值此建党百年的重大时刻,“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6月26日,“影视中的党史百年学术论坛”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论坛旨在通过梳理百年党史在影视中的书写呈现,探讨国族影像对历史真实、主旋律价值的塑造表达,为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提供策略与方向。来自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文联、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等多所院校的专家学者出席论坛。

会议现场

开幕式上,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进行了致辞。胡校长首先介绍了北京电影学院庆祝建党百年所举办的“五个一”活动,即一组校史与党史结合的13部短片、一百首红色经典影视歌曲的评选、一部建党百年大戏的制作、一次全校的表彰活动和一系列学术活动。其次,胡校长从影视发展史和党史的互文意义出发阐述了中国电影与党史的紧密关系,并分别从政治意义、社会价值意义、文化意义和影视创作意义四个方面,阐明了影视中的党史百年研究的重要意义。

胡智锋副校长致辞

本次学术论坛由四个分论坛构成,19名专家学者进行了主题发言。

论坛一的主题是“电影中的党史书写与创作策略”, 北京大学陈旭光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丁亚平研究员、北京电影学院刘晓清教授、中共中央党史文献研究院党史研究专家李向前等专家学者,分别围绕主旋律与新主流电影的界定、中国电影的典型书写与创作、电影党史书写的逻辑与范式,以及具体主流电影的叙事困境等维度,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发展历史在影像中的呈现和流变,探讨了主旋律电影的新转变、新问题。其中,丁亚平认为人民大众是构成电影历史的主体力量,要创造新的革命话语,选取典型人物进行塑造,将人民书写与典型塑造合二为一,展现“人民的党”的形象。北京电影学院钟大丰老师主持论坛。

论坛二的主题是“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现状与发展”, 北京电影学院刘军教授、人民日报刘琼主任、中央戏剧学院武亚军教授、北京影视审查中心智黎明主任等,围绕着党史国家影像的时代语汇描绘、红色经典题材影视创作、革命领袖传记电影的时代价值,以及具体影片的历史创作等维度,梳理了红色经典题材及时代话语在影视创作中的发展现状。其中,智黎明以《觉醒年代》为例,从历史厚度的真实体现、艺术高度的虚实结合、思想深度的科学挖掘三个角度探讨了革命历史剧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

论坛三的主题是“新主流电影美学表达与观念塑造”,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志敏、赵宁宇,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张军锋、中国艺术研究院赵卫防、北京师范大学宋维才等专家学者,围绕新主流电影话语的美学表达、美学价值、时间性叙事、泛类型与共同价值进行了阐释,探讨了如何提升新主流电影的审美价值,在历史真实与艺术表达的张力中形塑中国电影发展新生态。其中,王志敏教授在理论的基础上,观测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他认为中国电影要想迈向电影强国,需要以美为媒,解决艺术表达中的召唤问题。

论坛四的主题是“中国电影与价值观引领”,北京电影学院原党委书记候光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李文堂教授、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周由强、中国传媒大学张宗伟教授几位学者聚焦当下电影现象,探讨了主流电影的价值取向与海外影响力问题。李文堂教授从时代性、文明性、主体性三个角度提出主流电影的表达应该抓住电影之“道”,讲好电影故事,与世界进行文明维度的对话。

会议的最后,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健做了论坛闭幕式发言,他高度地肯定了专家学者们的发言,他认为党史学习应当与电影学习、理论学习相结合,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学习党的文艺理论。

本次论坛以党史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为契机,通过回顾影史与讨论架构,立足本来、面向未来,借助新的历史机遇推动中国电影的发展,以期更好地助力于党和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责任编辑:陆松江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