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纪实在线

大型油画《角山窑场》开笔 再现先秦陶器古窑风貌

发布时间:2017-06-03 16:38:31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翁晓勤 慕小亮)6月2日上午,以我国迄今发现时间最早的基地角山窑场为题材的《角山窑场》大型油画开笔仪式在江西省鹰潭市第一中学举行。鹰潭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贺喜灿,市教育局局长王碧龙,市文联书记刘正良、主席徐双文,市一中校长黄福康,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吴拓宇,月湖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邓金木,市博物馆馆长陈福云等出席。油画作者杨阳先生为活动开笔,刘正良主持开笔仪式。

角山窑场遗存是商代中晚期最大的贸易化专业性陶器生产基地,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自1983发掘以来,先后清理各类遗迹20多处,是先秦时代延续时间最长、南方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窑场。到目前,共发掘了包括马蹄窑、龙窑在内的10多座窑炉遗址,出土了鼎、壶、钵、罐等一批商代文物。角山窑场的考古发掘,为研究南北方窑业技术以及半倒焰马蹄形窑的起源提供了新材料,为闽、浙、赣地区商代遗址器物的烧造地提供了确切的窑口依据。角山龙窑继吴城遗址之后的发现,填补了龙窑烧造史上的一段空白。

开笔仪式上,贺喜灿在致辞时表示,四千年的角山窑址历史文化为画家提供了广阔的创作天地,杨阳先生的《角山窑场》油画填补了鹰潭市以角山文化为背景的书画界空白。希望参加活动的画家们用手中的画笔,将这个充满历史传奇色彩的角山遗址描绘得更加生动,通过油画这个载体,让更多的人了解先秦时期的角山陶文化,将角山文化和油画艺术融合的魅力留给后人。刘正良发表了热情的讲话。他说,鹰潭人杰地灵,俊才辈出,曾养育了众多艺术大家。近年来,鹰潭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猛,相信杨阳《角山窑场》大型油画开笔仪式的开展,必将为展示先秦时期角山陶文化的面貌,凸显鹰潭厚重文化历史,在更大范围内推广鹰潭小市大为的城市文化形象,促进鹰潭市文化建设发挥有力的推动作用。

全市百余名书画家,鹰潭市龙虎山留侯家庙文化促进会会长李赣江和龙虎山留侯家庙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李程昊先生参加了开笔仪式,大家一致认为这将成为鹰潭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的有效载体。

杨阳在开笔仪式上表示,身为鹰潭人,自己有机会回到鹰潭创作关于角山窑文化主题的作品,非常开心,也很荣幸。他在油画创意确定后的几个月里,通过遗址实地采风、出土文物的仔细推敲,翻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数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草图。在现场看到《角山窑场》整幅油画长6米,高2米,重新了古越人集原材料、生产、生活、销售于一体的场景。

个人简介:

杨阳,中国写生会福州分会会长。1962年生,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美术系,曾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高级研修班及肖峰油画工作室,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记者、美术编辑。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级美术展览、出版画册并多次获奖。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龙虎山诗词书画》专集。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