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记者 王哲)7月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承办的“2021国际货币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主题为“双循环格局下的中国金融发展”,来自国内外金融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和金融实业界的百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致开幕词,IMI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王芳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1》并进行解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席王兆星,交通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刘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论坛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所长张杰主持。
王芳在解读《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1》时表示,面对疫情冲击和复杂外部环境,人民币国际使用程度同比大幅度提高。人民币稳定跻身于主要国际货币行列。理论分析和历史经验表明,高水平的经济内外“双循环”才能支撑起主权信用货币的高水平国际使用。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为人民币国际化再上新台阶创造重大历史机遇,这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部署,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增强人民币硬实力与软实力,要瞄准问题,抓住关键,重点突破。
王芳指出,畅通国内大循环要选准生产端和市场端突破口,抓住提升供给创造需求能力和提高国家治理水平两个关键问题,释放国内大市场的潜力与魅力,保障人民币资产盈利性和安全性;要以立足中国本土的高水平开放为突破,保障人民币供给充裕和使用便利;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和离岸人民币市场对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积极作用,基于制度规则和市场使用加速形成人民币国际化的网络效应。
当天下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人民币国际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保障金融安全”“ESG助力绿色金融发展新格局”“数字金融人才培养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等4个平行论坛同时举行。多位嘉宾围绕“‘双循环’格局下的人民币国际化”“后疫情时代的国际金融格局演变”“‘30•60’绿色背景下的转型和挑战”“数字金融人才培养与高质量发展”和“金融科技人才与城市竞争力”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届论坛得到重阳投资教育基金、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FIRST)、深圳瀚德金融科技控股有限公司、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美国CET学术项目、金桐全球英才计划、“明德金英”厚重人才成长支持计划,深圳市找铅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银行业协会信息科技专委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等多家机构、企业和智库的特别支持。
据悉,“国际货币论坛”是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国际性年度论坛,自2012年以来已连续举办十届。论坛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并对国际金融领域的重要理论和现象进行深入探讨。论坛吸引了来自欧、美、亚、非等地区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讨论。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