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南航研究生支教团成立的第十年,十年来,已有 120 余名南航青年远赴西部,为祖国的基层建设贡献力量。同时,也有多名南航学子考取选调生,走入基层,发扬为人民服务的力量。因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的“我在基层创事业”暑期实践团队通过线上线下访谈的方式,联系并聚焦曾身处基层一线、志愿投身“三支一扶”的南航校友,聆听他们的故事,弘扬他们的精神,并绘制小漫画,撰写访谈录,鼓励更多南航学子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团队共发出48封邀请邮件,收到9封回件,并得到了校友们的积极支持与肯定。
三尺讲台,一片丹心,到祖国和人们最需要的地方去
冯妍曾至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黎阳学校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支教,在这一年里,她不仅是身处相对艰苦的环境,而且更是被看作需要承担起学生教育责任的老师,其中辛苦不言而喻。而冯妍选择踏踏实实解决问题。她执教初三时,由于支教地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东部地区学生有比较大的差异,学习态度、方法和基础的差异在高年级学生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在教学生活中是会因此有挫败感,”冯妍学姐坦诚道,“但是我们在支教过程中最大的成就感也来自于这些学生。”
她提到这样一个故事,在刚接手初三班级后的一场随堂测验上,有个学生不会写主观题,于是在试卷上写了大段文字抱怨对几年前某位老师不问清事由就责怪他的不满。冯妍在知道他的情况之后就和他谈心,同时警醒自己,要做一名合格的老师。她会关注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提醒他们看黑板、做笔记,而这位学生也是冯妍的重点关注对象之一,“在这一年里,他在我的课上很认真,每次见到我也会打招呼。”冯妍用自己的关心和努力,试图改变学生的想法。因为教书育人,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陪伴成长。
刘俊宇曾支教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的兵团第四师第二中学。西部支教不仅是对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帮助,对地区形势的维稳,更是真心与真心的交流。如今的他仍然通过网络与当年的学生们有着联系,看着他们一步步地成长。
“我尽量去帮更多的同学,他如果愿意跟我一起好好努力,跟着好好学习,我也更多地去帮他。”也许有一些伟大的理想无法实现,但刘俊宇依然坚持着自己最基本的理念。他通过建立兴趣班,设置日常学习积分制度成功地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虽然他的个人生活补贴因此缩水不少。
此外,团队还采访了杨晶晶与朱安锐校友,她们曾分别支教于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大兴中心小学和贵州平坝区黎阳小学。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一直被党和国家的资助政策支持着的杨晶晶深知教育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因此当回报社会,助力教育事业的支教工作机会出现时,杨晶晶毫不犹豫的抓住了这次机会。
朱安锐校友在访谈结束时寄语南航学子,“大学一晃而过很快就过去了,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好好考虑清楚,不要让自己回头有遗憾,要把握好可能出现在大学生活的每一个机会。一定要坚持自己所热爱的事情,即使它可能很困难,但是我觉得只要是你热爱所喜欢的事情,就算吃点苦,你坚持下去,那也是值得的。”
希望南航学子都能把握机会,保持热爱,奔赴下一场山河。
而今年暑假,实践团队的成员于佳弘也亲自参与支教活动,她去往了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丁青第二初级中学。“虽然支教时间不长,但我觉得还是能给孩子们带来一些新的东西。当同学们举起手中自己制作的小航模,让它飞上天空时,我仿佛看到梦想的光芒从他们眼中绽放。”支教结束时,她感慨地说。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不忘初心,为民服务
7月10号,实践团队来到了位于鼓楼区的江苏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了解曾在基层工作过的刘杰学长的故事和他回望南航的感慨。
谈到基层工作,学长回忆说,“其实个人在基层就是一枚小小的螺丝钉,无决定性作用但也不可或缺。"在基层工作,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只关注自己而忽视能创造的社会价值。其实不止基层,从事任何工作时都要保持内在美的精神品质,对人真诚,乐观向上,专注投入,这都是对基层工作者的要求。
谈及母校,学长重点强调了“智周万物,道济天下”这一校训为他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航空航天专科类学校创立,历史不比南京其他高校悠长,但其培养的学生极具担当精神与创新精神。学校创立的目标便是为响应国家号召,培养专业人才,这样的办学理念也对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学长所认识的从南航出来的校友,在各个岗位上无一不体现出务实笃行的实干精神。
目前在徐州市委组织部工作的徐庚是南航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他以选调生身份分配至基层工作,曾历经社区、街道等多个基层岗位。
在被问到基层工作期间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时,徐庚回忆道:“2016年换届,为了做好筹备工作,在单位和住处只有十分钟车程的情况下,整整一个月没回家,每天就睡在单位堆成山的材料中,基本上每天工作20个小时左右。”连续“作战”让身体和精神都倍感疲惫,但他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在基层工作能够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提升组织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厚植真诚为民的情怀,是一份无悔的选择”。
朱捷思校友曾在南航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加工工程攻读硕士学位,并于五年前考上江苏省委选调生,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家乡扬州,决心从基层做起,建设家乡,现任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副镇长。朱捷思校友建议大家多去了解工作后的生活,了解未来发展,多去实践,多工作,尽可能早的规划自己的未来,抓住每一次机遇,认真对待每一次宣讲,抓住每一次面试的机会。刚从学校毕业进入基层时,如果带着过多傲气,可能会面临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他建议同学们需要把自己摆在一个普通劳动者的位置,脚踏实地去适应工作环境,先学会生存,再考虑生活。不管是从事基层工作,还是其他任何工作,都是要在这眼前的土地上迈出扎实的步子,实打实地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不敷衍不拖沓,不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才能不仅仅只是仰望星空中的理想,而是能一步步地走向她。
王云是南航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一名毕业生。大四找工作期间遭遇屡战屡败的困境之后,他坚定信心、屡败屡战,终于拿到了一份大家都觉得很满意的offer。但工作仅仅是工作,他意识到,这份工作离探索历史价值的路还很远,由此,他参加了江苏省选调生选拔,并最终幸运突围。王云提到,人生是一场漫长而艰苦的跋涉,在逆境中要学会坚忍不拔、顽强不屈,在顺境中要做到戒骄戒躁、谦虚谨慎。要勇立潮头、敢为人先,负重奋进、厚积薄发。同时,作为南航学生,不能单纯追求金钱、地位上的成就,要有智周万物、道济天下的情怀,要积极参与到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去。
现任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政府办党组副书记的陈小锋是南航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任这个职位之前,他曾以选调生的身份进入基层,成为了一名基层公务员。这是一种巧合,也是一种机遇。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他,发现一切都是那么陌生,所遇到的事情与大学生活大相径庭,一时间难以适应。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凭着为人民服务的一腔热血坚守这个岗位,在与人民群众的交流学习中成长,在一次次挫折中磨炼自我,最终成长为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求的百姓信赖的基层干部。
陈小锋校友在谈到南航时这样说道“大学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南航的学习氛围非常好,老师认真负责,同学们热爱学习,我在南航收获了很多。”同时,他也以学长的身份给了我们一些建议,告诉我们大学需要抓紧一切学习时间,积极主动的参加社团与学生工作,锻炼沟通交流能力与处理问题的能力,汲取他人长处,发展兴趣爱好,提升综合素质,在未来的工作中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对工作有清晰的认知度,这样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不会忘记初心与自己所坚守与热爱的事情。
基层工作,从来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轻描淡写的概念,这背后是万千基层工作者们夜以继日的奉献和奋斗,是众多怀揣着梦想的大学生在为他们的理想和初心燃烧着熊熊的信念之火。作为南航人,我们要不负学校的教导,成为南航精神的继承者和传承人。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