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IPCC报告:极端气候事件未来可能将会频发

发布时间:2021-08-20 15:31:37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记者 王哲)全球许多区域出现极端事件并发的概率将增加。高温热浪和干旱并发,以风暴潮、海洋巨浪和潮汐洪水为主要特征的极端海平面事件,叠加强降水造成的复合型洪涝事件加剧……

日前,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对外发布,中国是最早参与IPCC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编写的国家之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翟盘茂担任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220多人次的中国科学家参与报告写作,千余名专家参与了报告政府评审,该报告是IPCC在第六次评估周期发布的首份工作组报告。气候专家披露了全球气候变暖给中国各区域带来的不同影响。

翟盘茂介绍,与以往评估报告相比,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增加了大量支持气候变化风险评估和气候变化区域适应的有关内容。报告指出,在未来几十年里,所有地区的气候变化都将加剧;极端高温和降水事件将越来越频繁;气候变化正在影响降雨分布,在高纬度地区,降水可能增加,而亚热带的大部分地区则可能减少。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尘指出,评估表明,1970年以来的50年是过去2000年以来最暖的50年。2011—2020年全球地表温度比工业革命时期上升了1.09℃,其中约1.07℃的增温是人类活动造成的。过去和未来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许多气候系统变化,特别是海洋、冰盖和全球海平面发生的变化在世纪到千年尺度上是不可逆的。

报告预测,到2100年,一半以上的沿海地区所遭遇的百年一遇极端海平面事件将会每年都发生,叠加极端降水,将使洪水更为频繁。人类活动已经引起了大气、海洋和陆地的变暖,预计到本世纪中期,气候系统的变暖仍将持续。实现1.5℃温升目标,需要在2050年左右实现净零排放,并在之后采取强有力的负排放措施。

巢清尘介绍,根据未来气候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区域的脆弱性和暴露度差异,预测人口和经济聚集的中国东部(从东北到华南)是极端降雨的高危险区,将承受更高的气候风险。

此外,中部(从华北到华南,以及西北部)是高温热浪的高危险区;华北、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东部、西北和西南地区是干旱的高危险地区;西南、华南、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松嫩平原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高风险区域;华南西南、长江中下游、西北绿洲是粮食生产的高风险区域。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宋善允说,中国的增温速度高于全球平均,全球气候变暖给中国带来了显著的影响,不同区域的影响也是不同。他说,总体上来看,气候变暖对中国带来的影响有不同的层次。首先是极端事件、极端灾害增加。前不久发生的河南极端强降水事件非常少见,日降水量、小时降水量和持续降水都破了历史记录。极端天气、极端事件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越来越大的威胁。其次是冰川萎缩、冻土消融等生态系统的退化。生态系统破坏到一定程度,整个人类社会、经济社会的布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袁佳双表示,为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灾害风险管理,气象部门将完善气候系统综合观测站网建设,加强气候系统大数据能力建设。开展中国及区域的面向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增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气候可行性论证能力。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