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1984年的张宁,是土生土长的浮山人,在爷爷奶奶的影响下张宁从小就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3年部队退伍后,他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剪纸上,为了使剪纸作品更加精细、富有神韵,每次剪纸前,他都会先画好图,然后在图上勾勒出线条和层次,最后才进行裁剪;经过五六年的努力,张宁剪出的《关圣帝君像》《孔子行教像》等大量优秀作品,多次参展县、市、省级展览,并入选了多部剪纸作品集。
在全县举行的一次剪纸培训中,他看出从事剪纸的年轻人实在太少了,30名培训者中年轻人只占到了一半,只有两名年轻人以前剪过纸。浮山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剪纸艺术之乡,除了剪纸,浮山的老粗布、面塑等手工艺技术也是有着悠久历史。但是随着机械化生产和网络销售的崛起,手工产品销路都受到很大冲击,这些民间艺人多是平均年龄50岁以上,对网络销售更是一窍不通,所以收入微薄,甚至不足以养家。以至于年轻人都不愿意去学习这些技艺,张宁心想,如果把晋南民间艺术整合起来,再打开一条网络销售渠道,会不会能改变目前的状况呢?他这样想了,也这样做了。他四处走访,详细了解浮山的民间艺术,走近每一位手工艺人,对产品类型进行整合;他积极参加各种展会活动,不放过任何争取市场的机会。张宁疲惫的身影,总是行走在路上,一刻也不停息。他的爱人李巧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提起张宁,她总是骄傲的说:“他呀,决定了的事情十头牛都拉不回来,既然他下定决心要做,我就会义无反顾地支持他。”
市场决定销路,我们一定要跟着市场走。2015年张宁创办了山西神山风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剪纸、手工老粗布、面塑、手工艺品、书画艺术五大业务;并设立微店、淘宝店等销售平台,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手工艺品展示和推广,为手工艺者和市场交流搭建了一个交易平台。
公司刚成立时,针对当前民间手工艺品市场的困境,张宁采取“实体+电商”的销售模式,根据顾客的需求定制产品,力争做大做精民间手工艺品。乡亲们对这种模式很是疑惑,很难接受,张宁就挨家挨户给大家讲解公司的经营理念及运营方式,并用取得的收益说服大家。张庄乡张庄村有个做绣球的老太太,今年83岁了,张宁第一次去她家收货的时候,这老太太惊呀的说:“这东西有人要吗?”张宁信心十足的说:“老人家,有特色的东西就一定会有市场,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有办法找到这个市场,你放心,就交给我吧!”在张宁的努力下,老太太300个绣球很快就卖了出去。张庄乡西王村妇女张金凤做的纯手工老粗布,100%全棉,以前做了很多,销路却不好,通过公司的实体+电商这个销售平台,老粗布卖出去不少。她高兴地说,有了这个销售平台,我们省心多了,收入比以前强了!看着她们脸上露出的笑容,张宁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2015年7月,该公司被临汾市妇女联合会确立为“临汾市平阳花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该公司在浮山县对县剪纸爱好者进行系统的理论及实践培训,以培养更多年轻人从事剪纸事业并将其发扬光大。到目前,该公司已成为了本县185个村的“妇女之家“,为广大妇女提供了创业就业机会。
在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全国妇联、华媖创业女性发展中心和澳门泽爱慈善会共同主办的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中国巧手——澳门行”暨妇女公益合作交流活动中,张宁带去的剪纸、老粗布、手工布鞋、绣花枕头等工艺品深受大家喜爱,其中剪纸作品《中华魂》被澳门特首夫人崔霍慧芬女士收藏。
在他的努力下,公司把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做了整合,将粗布床单、手工布鞋、手工绣枕头和各方面的剪纸作品进行集中展示和推广,服务人群涵盖浮山县张庄、响水河、天坛、北王4个分基地,辐射9个乡镇、185个村的“妇女之家”。公司的展厅里,摆放着各种手工艺人的作品,张宁都如数家珍,在这个不到100平方米的小天地凝聚了浮山人千百年来的智慧。
张宁利用自己的经验和努力带领大家一起感受到了这个网络销售新模式的,不仅是响应了国家在对鼓励企业线上线下互动创新的政策,更重要的是让提高了很多民间手工艺者的信心,对民间手工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浮山县老百姓看来,张宁是个文化人,敢创敢当。每每听到这样的赞扬,张宁总是很谦逊地说:“我呀,顶多就算是一个民间手工艺术的爱好者。”
张宁
张宁,山西浮山县人,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委会会员、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剪纸艺委会副秘书长、中国剪纸艺术家学会创作员、山西剪纸协会副秘书长、临汾市剪纸协会秘书长、浮山县第九届政协委员。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