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刘璐
6月23日上午,“跨界.融合”——第四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在驻马店市嵖岈山国际会议中心开幕。论坛由教育部、河南省政府支持,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主办,驻马店市人民政府、黄淮学院承办。教育部副部长孙尧、河南省副省长徐济超等领导出席开幕式。
教育部副部长孙尧在开幕式上致辞。孙尧指出,经过四年的发展,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他强调,教育部对推动产教融合、深化转型发展高度重视,今年初,陈宝生部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了应用型高校建设的方向和转型发展的工作要求。孙尧强调,推动产教融合,深化转型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需要,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是迎接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迫切需要,更是高等教育发展方式变革的迫切需要。
孙尧指出,应用型高校的国际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是文化交流、民心相通的重要渠道,又是促进全球产业合作、共享科技发展成果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桥梁。要以国际产能合作和共享先进技术为纽带,将应用型高校的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领域,构建国际化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
河南省副省长徐济超在致辞中代表河南省委省政府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徐济超指出,第四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是国家国际产教融合发展的重大教育平台,是中国教育转型发展里程碑式的标志,在促进和支撑国家经济转型发展中意义重大。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主持开幕式。开幕式后,由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理事长孟庆国,黄淮学院院长黄贞主持主论坛,13位来自国内外高校的校长与企业首席高管们先后在主会场做了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教授为论坛做了首场主题报告,以《清华生命学科的改革实践》一题展望了产教融合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美好前景。
本届论坛设置1个主论坛和8场分论坛及三个圆桌会议,为期两天,以全球视野深入探索国际应用型高校建设的新趋势、新经验,强调高等教育结构性改革,推动产教融合与地方高校向深度转型迈进。论坛由44位业界知名专家作专题报告,51位专家开展9场对话会,26家单位和机构作创新案例分享。来自7个国家的63位教育机构负责人、大学校长和知名学者、34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代表、105所国内高校的负责人参加了论坛。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