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百年《故乡》百年“路”

发布时间:2021-09-26 09:18:29 推广来源:人民中国

今年是鲁迅诞辰140年,又是鲁迅创作小说《故乡》100年。9月24日至25日,在鲁迅的故乡绍兴,在“2021东亚文化之都・中国绍兴活动年”以及“东亚文化之都城市联盟”成立的大背景下,由鲁迅文化基金会等单位隆重举办了“2021大师对话——《故乡》对话大会”。在“鲁迅的《故乡》我们的故乡”这个主题下,来自中日韩的专家学者热烈发言、讨论,探索鲁迅创作的文学价值与思想价值,以及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本刊总编辑王众一作为受邀嘉宾,在会上做了题为“百年《故乡》百年‘路’〞的主题发言,正文如下。

王众一作题为“百年《故乡》百年‘路’〞的主题发言

100年前,在鲁迅创作《故乡》的1921年,中国和世界都处在巨变前夜。世界处在两场世界大战之间,当时似乎看到某种希望,同时也充满着迷茫。在东亚地区,朝鲜半岛已经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三一”独立运动使韩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中国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各种思潮激荡,新青年的思想觉醒正在孕育;日本正处在大正时期的民主运动走向式微,敏感的芥川龙之介已经对世界前景感到些许不安。

鲁迅就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进入1921年,迎来他的不惑之年。这一年鲁迅进入了文学创作的高产年,同时也是他奋笔译介日本和西方文学、思想著作的高产年。

与翻译有关的三个一百年

从翻译角度来说,这一年发生了三件看似无关却颇具象征意义的事件。

首先是中国近代翻译的鼻祖,翻译有对鲁迅产生过深刻影响的《天演论》的严复在这一年离世。这标志着以优美的桐城派风格的文言文,创造无数译词将西方启蒙著作译介到中国的翻译先驱时代的结束。

严复(1854-1921)

严复译《天演论》

同时,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也发生在这一年。在这之前一年,陈望道参考着戴季陶给他的1904年幸德秋水等人翻译的日文版《共产党宣言》和陈独秀提供的《共产党宣言》英译本,首次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全本白话翻译。

陈望道(1891-1977)

陈望道译全本《共产党宣言》

而鲁迅在这一年一方面将森鸥外的《沉默之塔》和芥川龙之介的《鼻子》《罗生门》译成中文,一方面文学创作才能大爆发,年初完成了小说《故乡》的创作,年底完成了他的代表性作品《阿Q正传》。这两部百年前完成的小说成为数年之后首批被译介到日本的中国文学作品,开中国现代文化走向世界的先河。

鲁迅(1881-1936)

中国出版的《故乡》封面

从时代变局与译介交流的大背景来看,鲁迅的两部作品相继在1921年完成并非偶然。1921年4月21日至24日,鲁迅翻译的森鸥外小说《沉默之塔》发表于《晨报副刊》。而《沉默之塔》正是发表在日本社会主义者幸德秋水“大逆罪”预审判决之后;鲁迅翻译的芥川龙之介小说《鼻子》《罗生门》分别于1921年5月11日至13日和6月14日至17日,发表在《晨报副刊》上。

森欧外和芥川龙之介

而就在这之前不久,芥川龙之介在上海会见了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人杰(汉俊)。从译介作品的选取来看,鲁迅的文学创作与他们有着思想共鸣。尽管《故乡》创作略在此之前,但这段时间前后的相互影响肯定是存在的,特别是后来《阿Q正传》就更加明显。

NHK电视剧《异邦人——芥川龙之介在上海》剧照

百年《故乡》在东亚的影响

小说《故乡》的叙事结构立体地呈现了作者的多重心境。怀乡之情对应着少年时的离去,和对儿时的温馨记忆。这部分呈现出来的是鲁迅记忆中的故乡。而哀伤之情叙事上对应着阔别多年之后的归来,看到令他失望的现实的故乡。不过鲁迅在最后饱含希望之情对应着离故乡而去,此一去鲁迅毕生追求心目中的理想故乡。这样的叙事结构反映了鲁迅的文学和思想都走向成熟,小说所传递的情绪不能不和当时的时代风云共鸣,进而也在东亚地区引起共鸣。

鲁迅心目中的故乡绍兴印象

《故乡》在中国的重要性,从其进入教科书的历史便可见一斑。《故乡》自1923年被选入商务印书馆版的《新学制国语教科书》,除了“文革”十年外,一直是中国人中学时代的必读课文,成为现代语文教育史里的名篇,其历史意义在中国始终是学校教学的重点。

中国语文课本中的《故乡》

《故乡》发表后很快在日本引起注意。1927年,日本白桦派代表作家武者小路实笃将日文版《故乡》发表在其编辑的杂志《大调和》上。1932年1月,《中央公论》杂志刊载了佐藤春夫翻译的《故乡》,1935年,岩波书店出版了佐藤春夫、增田涉翻译的文库版《鲁迅选集》,鲁迅作为东亚文豪走进寻常读者家。鲁迅作品由此开始在东亚文学版图中攻城略地。

最早刊登《故乡》的杂志《大调和》(1927年)

杂志《大调和》目录页

《大调和》杂志中刊载的《故乡》译文,译者不详

佐藤春夫1932年翻译的《故乡》

日本国语课本中的《故乡》

1953年就有出版社将竹内好翻译的《故乡》选入国语教科书,指定初中三年级学生阅读。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之后,更有多家出版社将竹内好译本的《故乡》编选入日本中学三年级教科书中。可以说,1953年以来接受过义务教育的日本人,都读过鲁迅的《故乡》。作品中“失望—挫折—希望”的构图,给许多进步的日本人带来积极的力量。导演筱田正浩在其史诗作品《佐尔格》的片头处就引用了《故乡》结尾的一句话:“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改造社出版的《大鲁迅全集》

关于道路、希望的思考,也使鲁迅的文学与思想深刻地影响了韩国人。被日本殖民统治的苦难历史,使得韩国人对鲁迅的思想产生高度共鸣。鲁迅在世的时候就对韩国有很大的影响,柳树人于1925年将鲁迅的《狂人日记》翻译成韩文版。并于1927年将其发表。在20世纪20—30年代日本殖民统治时期,韩国抵抗运动家、诗人吴相淳和李陆史等曾多次拜访鲁迅,讨论对文学和人生的感悟。韩国独立运动家金九与鲁迅曾在北京、上海等地多次会面,共叙文学、艺术、人生,并讨论朝鲜半岛的独立运动以及鲁迅作品在韩国的译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韩国1949年版的《中国语•读本篇》收录了鲁迅的小说《药》和《故乡》。据说在韩国课本收录的中国作家中鲁迅的作品是最多的。

韩国出版的韩文版《故乡》

韩国作家朴宰雨说:“在韩国知识界很早就开始接受鲁迅,从鲁迅的文学与思想里发现惊醒人们封建意识的资源、反封建斗争的精神武器,进而发现同帝国主义压迫者或者法西斯权力进行斗争的锐利的思想武器。”社会活动家、思想家李泳禧则认为,只要美国式资本主义想要统治世界,而且美国式物质主义与力量哲学以各种名称和各种形态强加给全人类的状况存在,鲁迅的思想会继续有效。

《故乡》与“路”的思想价值

话题回到本文开头提及的三个一百年,其实不仅是译界的三件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更是和中国思想的百年激荡密切相关。

严复目睹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下欧洲文明的破产,深刻地反思了帝国主义的弊端,他去世前留下遗嘱:“中国必不亡。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新知无尽,真理无穷。人生一世,宜励业益知;两害相权,己轻,群重。”

鲁迅在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中,作为觉醒一代的中国人,认识到希望在于走出一条前无古人的新路。他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成为一句箴言,点亮了那一代代中国人心中的灯,成就了《故乡》这部文学作品的思想价值。

从1921年出发的中国先进分子,筚路蓝缕,百年探路,历经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终于以百年之后的沧桑之变回应了严复的期许,走出了一条鲁迅所向往的通向未来之路,证明了自己的行动价值。

电视剧《觉醒年代》中的鲁迅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年初央视一套隆重推出了70后导演张永新的执导电视连续剧《觉醒年代》。这部历史正剧颇有新意,第一次比较全面、立体、准确地描述了催生中国共产党的新文化运动。其中对鲁迅用了较多的笔墨,充分肯定了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旗手地位和独特贡献。这一点使这部作品远远超过了之前推出的同类题材的影视剧作。曾经一度被淡忘的鲁迅正在年轻一代人的心目中复活,人们对鲁迅之于民族文化的现代价值有了更新的认识。

《故乡》诞生100年后,月光如水,依旧照耀着鲁迅故乡的寻常巷陌(王众一摄影)

包括《故乡》在内,鲁迅的作品群在那个奏响启蒙与救亡双重变奏的年代里,剖析了中华民族所遭受的苦难与不幸,他提出的问题,促成了中国进步青年的觉醒,也影响了东亚国家,并跨越时空,至今仍然震撼着我们的灵魂。鲁迅在《故乡》中提出的“路”的问题,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中日韩鲁迅研究大家董炳月、藤井省三、朴宰雨在故乡对话大会上分别做了精彩的主旨演讲,对《故乡》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以及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回望东亚的百年,受西方刺激我们分别走上了不同的通往现代化之路。当年鲁迅面对积贫积弱的祖国,走出故乡寻找别样的人们,“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正体现了他为民族的觉醒、解放与复兴奋斗一生的意志。日本与韩国的教育家将鲁迅的这部小说收入中学教材,是在寻找精神故乡这一点上和鲁迅有着共鸣。分别讨论各自的故乡,寻找文化乡愁,重构东方文化的精神故乡,对于经历100年来在现代化道路上探索,走过各自不同道路的东亚三国来说,具有特别意义。面对百年变局,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从构建区域文化共同体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中日韩三国学者讨论小说《故乡》,一同探讨通向未来的“回故乡之路”,无疑会产生积极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