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记者 张春侠)从四川成都开车向西北约一个小时,就来到了位于雪山脚下、独具川西特色的国家4A级景区战旗村。优美的生态环境、原生态的川西特色、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风生水起的农业旅游,使战旗村成为享誉全国的乡村振兴典范。战旗村精心打造的“乡村十八坊”,更成为游客不可或缺的网红打卡地。
走进战旗村,“乡村十八坊”的牌匾映入眼帘,檐角飞舞,古色古香,气势恢宏。街道两旁的榨油坊、酱油坊、布鞋坊、辣椒坊、竹编坊、郫县豆瓣坊……一家接一家,令人目不暇接。各坊老艺人采用古老工艺,用一个个故事和传奇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和魅力,使这里成为古色古香的“非遗一条街”。
郫县豆瓣有“川菜之魂”的美誉。郫县豆瓣博物馆正门采用川西传统建筑的造型,用“前店”“后坊”的形式展现酱园的生活与工作场景。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闻豆瓣的香味,还能亲手制作郫县豆瓣,试吃郫县豆瓣创新产品,如成都老火锅、大师酱等。
在蜀绣坊,38岁的聋哑人袁胜利手指翻飞,一幅栩栩如生的蜀绣在她手下已经成形,绣好大约需要一个月时间。成都蓉锦蜀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工人员告诉记者,袁胜利在郫县残联学习蜀绣5年,如今已有十多年绣龄,她的双面绣曾获市残联蜀绣一等奖和二等奖、省残联三等奖。
像袁胜利这样的绣娘在战旗村有30多位。2013年,战旗村成立蜀绣合作社,对本村及周边村的妇女、残障人士进行蜀绣技艺培训,让他们在农闲、旅游淡季进行生产,不仅可以照顾家庭,也能通过就业增收。
唐昌布鞋坊的布鞋属赖氏家传手工制作,其工艺被纳入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战旗村时,在“唐昌布鞋”传承人赖淑芳的摊上买过一双布鞋。从此,唐昌布鞋名扬天下。唐昌布鞋坊在十八坊开业后,每日来买鞋的客人络绎不绝,赖淑芳还将战旗村许多村民吸纳到布鞋坊来做学徒,解决了不少村民的就业。为了更好地发扬和传承这门手艺,赖大娘的儿子艾鹏放弃在外发展的机会,回乡带领乡亲一齐奔小康。
据了解,战旗村的“乡村十八坊”2019年8月始建。村里利用集体资源自筹资金、自主设计、自主修建、自主经营,以传承非物质文化技艺为核心,集产品制作展示、参观学习、体验销售于一体,不仅带动了乡村经济文化的发展,更是对传统非物质文化的一种传播和发扬。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