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中疾控专家邵一鸣:全球新冠疫情需要综合防控和国际合作

发布时间:2021-10-20 09:28:32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记者 邱慧)10月18日至20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首届大会(以下简称“经安会”)在湖南长沙召开。与会学者就疫情、生态安全、安保等话题充分讨论。就当前疫情走势,中国疾病预防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邵一鸣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提到,与2020年不同的是,当下国内疫苗接种率达80%,我们需要对疫情予以重视,但不必过于紧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邵一鸣(论坛组委会供图)

邵一鸣指出,尽管近期全球新冠疫情趋缓,但与去年相比仍处于高位,且疫情高发区越来越靠近我国。例如,三季度末(9月30日)全球报告病例今年48.5万,去年32.6万;去年报告排前十位的亚洲国家为0,今年则占了一半(印度、土尔其、菲律宾、马来西亚和伊朗)。这意味着出现多地偶发病例会趋于常态化,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加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但是,由于我国政府的强力领导和卫生系统的快捷应对,国内防控形势整体可控,并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高而不断趋好。

确诊病例中出现的疫苗接种者是否意味着疫苗免疫力的失效?采访中,邵一鸣告诉记者,“所有疫苗诱导的抗体水平都会随着时间延续而下降。一般来说,部分人的免疫力会在疫苗接种6个月后显著消退,新冠疫苗的免疫力也符合这一规律。但研究也发现,多数人免疫消退时,体内仍存有大量免疫记忆细胞,对病毒的攻击会产生高强度的反应,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他提醒,“免疫力消退和记忆细胞能否提供一定的保护,取决于有无病毒感染的风险和风险的高低。在当前严格的防控措施下,我国大多数国民的感染风险很低。因而,国家首要关注高风险职业人群和免疫力较弱的老年人,现在已开始该人群的加强针接种,以降低他们的感染风险。”

邵一鸣称,各国都在进行关于全人群加强免疫的研究,以获得最佳免疫时机和最好的投入效益比,一旦获得足够的证据,将实时做出全人群第三剂的疫苗接种的决定。他认为,加强针接种人群和时机在各国有所不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各国都是根据其当时所处的感染风险,结合疫苗的供应量而做出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旦感染风险发生变化,加强针接种的时机也应随之改变。

在论坛讨论中,邵一鸣就“面临公共危机时全球应该如何协作”的话题指出,面临公共危机,全球合作至少要做三件事。第一,仅做好各国和区域的疫情监测体系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覆盖全球的疫情监测体系,尤其是对未来突发传染病的预警,只有监测走到病毒前面,才能改变人类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第二,仅有监测系统而缺乏行动力是不够的,二次世界大战后,对人类最大的威胁已不仅是战争,还包括重大疫情、环境破坏和气候变化等。;第三,全球层面上的共识建设和充分合作。人类生活在一个地球村,一间房子着火就会殃及全村。卫生组织在此应起到核心作用,因为卫生组织依靠成员国专家制定防控指南,更需要成员国按照指南去防控疫情,不达成共识、或产生分裂将一事无成。

“国际合作在所有层面对防控疫情都很重要,中国已向世界各国提供最多的防护用品和疫苗,各国的疫苗都互有长短,完全可以供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人群的需求选择和搭配使用,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全球疫苗的可及性。”邵一鸣说。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