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全域皆红的文旅宁乡

发布时间:2021-10-22 16:18:03 来源:中国报道

文/王哲 刘林凤

刘少奇同志故居。

宁乡,是心灵安宁之乡,更是红色传奇之城。

宁乡全域皆红,是一片有着浓浓红色印记,有着深厚红色文化底蕴的沃土,是重温百年党史、重走伟人足迹的必去之所。

今年以来,宁乡积极推动“红色文旅年”活动与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合,在红色资源保护、挖掘利用,红色文化推广,红色基因传承以及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宁乡的红色文旅一片火红,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踏上了这片红色的热土,沿着先辈走过的道路去探寻这座心宁之乡的当今传奇。

穿越历史瞬间重走伟人游学路

“骤雨东风对远湾,滂然遥接石龙关。”1917年闷热的夏天,正在湖南一师读书的毛泽东兴致勃勃地邀约正在楚怡小学教书的密友萧子升,各带一把雨伞、一个挎包,装着简单的换洗衣服和文房四宝,从宁乡夏铎铺镇石仑关出发开始了对中国农村的游学调研之路。

一个多月的时间,毛泽东一行走了900多里路,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5个县的不少乡镇,途中结交了农民、船工、财主、县长、老翰林、劝学所所长、寺庙方丈各色人等,记了许多笔记,这是毛主席一生著名的“乡村调查”,就此播撒下革命的火种。

如今,这颗火种依然传承不息,重走青年毛泽东游学之路的游客纷至沓来,石仑关是必经之地。

不久前,在石仑关梦想广场,夏铎铺镇“唱响主旋律,永远跟党走”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举行,退休老党员们用一段轻松的快板,把党的好政策、新农村新变化“说唱”给群众听,也吸引了游客们的目光。

目前,展示毛泽东与宁乡故事的党史专题陈列室已经开馆。陈列室设有“楚沩之旅”和“君子之交”两个部分,分别展陈了青年毛泽东游学的历史,记录着毛泽东与宁乡人的深厚情谊,特别是他与何叔衡、谢觉哉等23名宁乡友人的点滴细节,让人穿越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我们重走这一段路,真切感受到了当年青年毛泽东深入人民群众进行实践调研,找寻中国革命道路的伟大与光荣。”一位重走青年毛泽东游学之路的游客满怀深情地说。

讲好宁乡革命摇篮的故事

水云山下、沩水河畔,坐落着一处规模庞大的古式建筑,幽深的廊亭纵横连接着158间大小不一的房屋,这里就是誉为“宁乡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宁乡革命的摇篮”的云山书院。

在巍峨的青山环绕中,在明媚的阳光掩映下,穿越百年时光的云山书院书声琅琅,由革命老人谢觉哉题写校名的云山完小薪火相传。清风徐徐间,游客们走进书院,倾听讲解员娓娓道来,一段段有滋有味的革命启蒙故事展现在眼前。

何叔衡、姜梦周、王凌波、谢觉哉(人称“宁乡四髯”)曾在此读书任教,从事革命活动,青年毛泽东曾来此进行社会调查。这里培养出50多位黄埔军校将领,甘泗淇、邓履平、刘雪初等一大批后来为新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立下不朽功勋的有志青年从这里走出。

在云山书院,毛泽东曾与姜梦周、谢觉哉、王凌波长谈新文化运动与中国革命,更加促成书院在“五四运动”前后成为宁乡反对封建礼教、传播新文化的中心。1921年,何叔衡参加中共一大回湘后,在云山书院进行革命讲演。随后,这里正式成立了党的组织,姜梦周、王凌波、谢觉哉、梅冶成等成为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

“云山书院的这些革命启蒙的历史都是最珍贵的,需要进一步挖掘整理,让它连贯起来,把这段故事讲好,后面可以做大文章。”中央档案馆原馆长、国家档案局原局长杨冬权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

“红绿”融合打造红色文旅小镇

刘少奇故里广场门楼。

今年以来,刘少奇故里花明楼景区格外火爆,游客如潮,沙田乡的何叔衡、谢觉哉故里热闹非凡……

五一期间,花明楼景区内进行了别开生面的直播活动,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连线主持人与刘少奇同志纪念馆讲解员,一起带大家云游打卡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核心景区——刘少奇故居,引得现场游客竞相观看,在线观看人数更是达到3万多人……

刘少奇故里位于花明楼镇炭子冲村,这里东距省会长沙20公里,西距毛泽东故里韶山30公里。花明楼景区已建成以刘少奇成长的自然人文环境为基础的文化生态旅游区,2013年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湖南省第六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记者走进刘少奇同志故居,这里坐东朝西,前临水塘,后倚青山,周围古树参天、苍翠宜人,土墙小青瓦、土结构的四合院农舍,大大小小有20余间。花明楼景区共占地690多亩,包括刘少奇同志故居、纪念馆、铜像广场、文物馆、花明楼和修养亭几个组成部分,是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现已经成为湖南省最重要的革命纪念地和旅游观光区之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主体为园林式建筑结构,正门处悬挂邓小平亲笔题写的“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匾额。据悉,刘少奇同志纪念馆于1988年11月24日落成,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

记者了解到很多人并不很熟悉的一段往事,刘少奇也曾在这里进行过44天农村调查——1961年4月2日至5月15日,刘少奇来到湖南,先后赴宁乡和长沙县开展农村调查,到群众中去当群众的小学生,为了听到真话,刘少奇轻车简从,到群众中间去,睡门板,铺稻草,和乡亲们吃住在一起,他践行的“实事求是”精神在这里落地生根,这些日子也成为一段珍藏的红色记忆……

记者了解到,宁乡市在加强红色人文资源原生态保护的基础上,以花明楼刘少奇故里和沙田何叔衡故居、谢觉哉故居的美好景区景点为依托,将培训和红色旅游有机结合。

宁乡市正在围绕刘少奇故里花明楼景区以“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定位,创新红色研学、教育培训、红色营地等特色产品,“红色+绿色”融合发展为支撑,加快花明楼红色文旅小镇建设,延伸红色文化产业链,形成长沙红培首选地,打造国家级红色文旅特色小镇。沙田乡将以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基地、何叔衡故居、谢觉哉故居、惠同廊桥等为基础,完善红色文化旅游设施,配套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养生度假等产业,将沙田乡打造成湖南著名红色文化旅游、养生度假休闲旅游小镇。

杨冬权对记者表示:“宁乡红色文化内涵丰富,底蕴深厚,每个经典都能讲上一大段故事,要进一步深入挖掘做好红绿融合,让游客在感受红色文化的同时修养身心。”

红色印记点亮精神之光

今年五一以来,最新出炉的“红色印记——宁乡陈列馆”,成为宁乡炭河里青铜博物馆的最火展厅……

“红色印记——宁乡陈列馆”位于炭河里青铜博物馆二楼,这里全面展示宁乡红色文化和革命文化。这里正举行主题为“宁乡革命历史”的展览,包括思想觉醒、艰难历程、光辉岁月、英雄辈出、逐梦前行等5个篇章,展陈面积约700平方米,目前展出革命文物500余件,包括何叔衡的木屐、黄唐起义的手枪等。丰富的史料和实物将游人们带到了那个雄浑壮阔、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故事、一位位奋不顾身的英雄烈士、一场场革命战争的历史重现眼前。

“红色印记——宁乡陈列馆”的展陈理念和目的,就是让更多国人点亮精神之光。展馆负责人介绍说,“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革命先辈的故事一定要讲好,特别是要重视征集实物史料。”对此,杨冬权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直观的实物展品非常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真正领会先烈的伟大革命精神,要用更多更丰富的史料去再现英雄的伟绩,这种心灵触动与坐在课堂里听讲是完全不一样的。”宁乡是革命文物大市,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红色作品接地气、有温度、有筋骨

舞台剧《永远的叔衡》剧照。

红色景区持续升温,宁乡市红色文艺作品也不断涌现。

近年来,宁乡市瞄准国家、省“五个一”工程,鼓励文艺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创作了一大批接地气、有温度、有筋骨的文艺精品:精心打造现代花鼓戏《永远的叔衡》、舞台成品节目弹词表演唱《人间善德贵似金》、红色歌曲《英雄归来》、红色刊物《宁乡红色文化故事》等精品力作。

今年2月,一个“宁来讲”百姓文艺宣讲——《文化强国我助力》视频作品在微信朋友圈里被刷屏了。“宁来讲”是宁乡市创新推出的宣讲品牌,开展百姓文艺宣讲活动,广泛征集文艺宣讲作品。《文化强国我助力》视频作品结合了戏曲说唱、传统戏曲、RAP、街舞等文化艺术形式,以多元说唱的形式呈现。宁乡文艺界小青年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地下说唱相结合,解读了“十四五”规划之“文化强国”,碰撞出国风与潮流的“火花”。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