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新时代新动能助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

发布时间:2021-10-22 16:59:31 来源:中国报道

文 /卫青

党的十九大以来,数字经济转型、乡村振兴建设和促进共同富裕,成为我们工作的最重要内容。认清新时代赋予社会生产资料哪些新的表现形式,如何以快速发展和共同富裕为目标构架崭新的、更合理的生产关系,以适应和促进新时代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是当前我们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与任务。

把握好新型生产资料的基础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始终把解放生产力放在极其重要的工作位置,不论是新中国成立前夕便开始的农村土地改革,还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造,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是根据不同时期的国际国内形势,按照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生活需要,不断总结、调整生产资料与生产力的关系,构建最合理的生产关系,求真务实推动社会发展的。

传统的生产资料形式,在广大农村主要表现在土地、农具、牲畜等方面,而中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是2000多年来最重要的社会焦点和各个时代所关注的主题。当年作家周立波发表创作的小说《暴风骤雨》,深入展现我党领导的早期农村土地改革的宏大面貌。1961年,又根据周立波的小说拍摄了同名电影。这些作品均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成为一个时代不可磨灭的集体记忆。

解决“三农”问题向来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中国跨进新时代的今天,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数字经济到共同富裕,要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有效衔接,就必须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针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针对数字经济的特点,针对新时代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对生产资料进行新时代条件下的再认识,以便按照发展需要构建更加合理的新型生产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稳步、快速发展,顺利实现2035远景规划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数字化生产、生活方式逐步深入到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品牌、流量、线上平台等逐步成为新的生产资料形式,在现代商业和经济中占有了举足轻重的比重。品牌成为产业链的价值核心,流量成为商业价值保证,线上平台则成为现代商业价值实现的前提。在新时代,数据是新型生产资料,算力是新型生产力。新型生产资料不仅仅改变我们每个行业,也可能是将来国与国之间角力的地方。当我们从工业时代走向数字时代的时候,必须把传统生产资料和新型生产资料统一纳入新时代生产资料的范畴,才能够准确把握住发展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进而促进共同富裕的着力方向和平衡规则。

构建数字经济条件下的新型生产关系

新型生产关系重点在新型城乡关系的构建,数字文明时代,运用数据基于虚拟网络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也许就是今天最值得做的事。不论是做信息聚合,或者是做电商商品类聚合,包括今天在做产业互联网平台,我们本质都在运用数据,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人流、智力、品牌、流量等资源的有机导入与合理分配,把原有的各种各样的生产资料数据化,数据化之后,基于互联网推动更新型的生产关系,使得这些生产力的释放能够更加充分,甚至更加有利。建立新型消费、就业和供需关系,把整个链条上的生产力全部连接起来,然后让他们建立更加有力的生产关系,把它的能量释放得最好,从而实现新型社会分工和共同富裕。

8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议题之一是部署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流通畅通和农民收入、农村消费双提升,并指出改善县域消费环境、促进农村消费,是拉动内需、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潜力巨大。

实现乡村振兴需要通过“放管服”等手段优化制度供给,破除生产要素流动壁垒,促进其在城乡和区域间高效流动。要让城里人到乡下更自由、更方便,提升城里人到乡村消费、投资的意愿。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到,支持乡村民宿、休闲农业等发展,吸引城市居民下乡消费。

湖南长沙宁乡每年举办的乡村旅游消费节,宁乡花猪、喻家坳栀子花,黄鹤村黄桃……越来越多的长沙农特产品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在加速农产品上行、促进农村消费、优化农业结构、推动精准扶贫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当今数字经济和网络资源的蓬勃发展给县域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数字经济带来了城乡生活界限的模糊。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在大力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改造、数字化基础建设和数字化教育普及的前提下,积极推广、扶持乡村物产和文化旅游的品牌化、数字化、个性化和规模化,实现广大农民从传统土地观念到网络资源的新型生产资料有切实认识和掌握,这将为乡村振兴工作和共同富裕之路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和生动的生活基础。

文旅融合基础上的重要新型生产力

产业是基础,文旅是赋能。“十四五”期间,要在近年来文旅充分融合的基础上,运用数字经济手段,围绕产业发展,促进“产业+文旅”的新型发展格局,以保证主体产业和文旅产业的双向良性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依托区域内特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乡土文化,为其注入现代文明和新时代特色文化,培育和发展乡村特色文化品牌,精心打造和充分发挥乡村“软实力”,能够持续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动力源泉。

与其他产业相比,文化堪称乡村振兴的灵魂。当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挖特色,升品质,强品牌,形态各异、风情万千的乡村特色文旅品牌已成为当地一张张亮丽的名片。如何更好地依托区域内特色文旅资源,挖掘保护乡土文化,为其注入现代文明和新时代特色文化,培育和发展乡村特色文旅品牌,精心打造乡村“软实力”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同时文旅应如何融入其他产业的发展,主次分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对于拥有诸多红色基因的宁乡来说,这一点特别值得强调。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址遗迹,这些红色资源也为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资源条件,要进一步深入发掘,加大红色文化基础设施投入,重点要打造一批有当地代表性的特色红色文化展示区,通过文化载体的创新,生动而形象地展示革命战斗历程,寓教于乐、寓教于游,增加红色文化品牌的体验性、参与性与互动性,让更多人感受红色文化品牌的魅力。

文化艺术创作传播,是乡村振兴中品牌孵化、流量汇聚、增进消费的重要手段,是作用明显的新型生产力。利用文化艺术产品创作特性和传播力,为地区商业、乡村产业、各类生产助力和服务,同时,在坚实的产业土地上,反过来促进文化艺术产品的丰富和拓展,形成自然地理、产业发展和文化景观的良性互动发展。

长沙宁乡煤炭坝镇与潇湘电影集团的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煤炭坝镇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煤矿工业遗存,抢抓机遇建设“工业遗址公园”,市场运营打造创意煤城,与文化湘军中的标杆潇湘电影集团结成了长期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决定共同开发建设好“潇影煤炭坝影视基地”,通过“基地+影视+文化”的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还将在煤炭坝镇打造一个长沙“老北正街”,并且将拍摄电影的外景地永久保存作为文旅项目与煤炭坝镇共同开发,把“创意煤城”的文化旅游品牌做大、做强、做优。助推宁乡全域旅游景区建设,致力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于近期拍摄完成的电影作品《九妹》,以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工作和当下农村生产生活为题材,是黑龙江省重点影片创作项目。取材于我党领导下的中国土改第一个地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发生的故事,反映出数字经济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时代农村生活从观念到生存方式的彻底改变。该影片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将当下城乡发生的深刻变革如实展示,第一次将数字经济条件下的新型生产资料剖析和表现出来,并将黑龙江省“小康龙江”助农平台作为重要内容植入电影情节,以文化艺术产品创作和传播为手段,展示龙江特色物产和文化,助力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为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机结合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疫情之后蓬勃兴起的线上经济新业态也在催生乡村振兴文旅产业新模式,并迫切期待同时能背靠国家大型综合线上平台,以党和国家的统一部署为政策导向,为文旅产业活力恢复和县域经济发展背书与服务,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利用互联网优势,以县、市、省为相对独立的活动和赛事单元,开展全国性、群众性的线上线下文旅宣传和赛事活动。促进群众性海量文旅内容生产、传播,助力各地文旅资源推广和景区核心文化景观搭建,推动文旅产业市场机制层级化模型构建,带动社会劳动力自主化创业和就业,从旅游和文化消费角度促成各地消费自我内循环,拉动和促进各地的消费内需活力。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对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新型生产资料进行充分认识,构建新时代更加合理的生产关系,激发重要新型生产力的新动能,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要求,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文化旅游业“四个轮子”一起转,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抓好县域经济与数字经济、文旅融合发展,全面加快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成为指导我们未来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一条主线。

(作者为中国信息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文旅产业融合专家。)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