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鼓励市民下乡,能不能振兴乡村?

发布时间:2021-11-05 10:09:08 来源:中国报道

“如今看中国的城乡关系,正在出现很重要的转变。大量的城市人口开始向农村转移,这和过去强调农村人进城有很大的差别。”在出席2021年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期间,温铁军接受了《中国报道》专访。他指出,近年来,大量的城市创业者特别是年轻人向乡村流动,“新村民”逐步成为一个重要概念。

作为著名“三农问题”学者,温铁军除了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还有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乡村振兴中心主任、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等职务,他曾长期在原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原农业部、原国务院体改办等单位从事政策研究。

温铁军鲜明的观点经常在社交账号上成为热点。“让乡村振兴落到实处就需推进城乡融合,鼓励市民下乡,同时还需要破除市民下乡、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体制障碍。”温铁军“市民下乡,农业进城”的言论也引起广泛关注。

温铁军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社区的未来:城市与乡村的共同发展”分论坛上发言。

乡村发展的结局并非城市化

2007年对外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

温铁军告诉记者,尽管从上述文件发布后也有了其他相关鼓励市民下乡的举措,但“目前很多农村的政策还不能适应城里人下乡的需求,所以深化改革更多朝向城乡融合新战略才能适应新的局面”。他以浙江安吉县的渔村举例。在他看来,这个拥有原著村民不到1000人,外来上海人口有3000人的小村庄正是城乡关系发生转变的优秀范例。

一组数据显示,全国经历20多年基本建设投资,已经形成了1300万亿设施性资产,这其中200多万亿投资是落在乡村。温铁军指出,尽管当前乡村的投资不如城市,但在乡村基本建设方面,已能够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

温铁军表示,自取消农业税15年来,国家向农村基层投入了大量资金,99%村镇级完成了“五通”进村的基本建设工作。“这就意味着农村已经具有创业的基础条件。”他坦言,当前,若从中国战略转型角度看,整个社会正在从以前‘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向生态文明这个新的阶段转型。在这个转型中,最为重要的是怎样把已经投资的基本建设形成的设施资产,和空间生态资源开发结合,形成新的发展内涵。

温铁军告诉《中国报道》记者,尽管乡村发展的阻碍之一在于政府承担了乡村重资产投资的责任和风险,而农民缺乏重资产投资的能力,但“除了基建与财政支持,农村拥有城里无法比拟的生态环境”。他认为应该大力支持城市中等收入群体下乡创业、置业。

“城市中等收入群体与大规模圈地盖楼的产业资本不同。后者着力把乡村城市化,而前者的市民下乡则更倾向于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的乡村改造。”温铁军说。

放开外来新村民政策

作为政策官员出身的学者,温铁军在国内较早地提出了“三农问题”要以农民利益为主要出发点,以农村的发展作为政策主要考虑的目标。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思路,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新办法、新动力。

公开演讲时,温铁军提到,城乡融合要通过发展“农业4.0”和吸引市民下乡投资,以社会企业的方式进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活目前乡村海量的基本建设沉淀资产,通过微景观、民宿、文创、康养、耕读教育、文化传承等推动六产融合和乡村百业兴旺。

采访中,温铁军告诉记者:“如果不放开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对于乡村旅游、乡村休闲、康养等各方面的需求,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经济转型难向上突围。”但这不意味着乡村振兴推进的当下,城市居住人群需要集中向乡村涌现。如果完全没有投资能力的城市人群则在当下不具备“下乡”的条件。

温铁军提出,生态资源价值化开发,要把握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阶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理念、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战略的新格局,推进以新经济(数字化生态经济)为内涵的生态文明战略转型。

当前,以城市区域为特点的“抢人大战”愈加热烈,城市吸引人才优惠政策频出的背景下,乡村何来吸引力?温铁军认为,越是空间资源丰富的乡村,对人才吸引力更大,“山水资源条件好的乡村就比严重污染的过于嘈杂的城市要有吸引力”。

实现城乡要素市场自由流动

2017年,乡村振兴作为国家重大战略被提出。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作为乡村发展与振兴中离不开一环,乡村旅游“方兴未艾”。温铁军认为,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旅游,但现阶段的旅游产业化推进出现了内生问题,很多地区在发展旅游景区的时候未找对目标客户群,以追求规模化、量产化为目标,最终导致结果并不理想。

2020年至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无论是城市旅游还是乡村旅游均受到严重冲击。温铁军称,遇到发展瓶颈的旅游业如果仍按照重资产投运营的模式过量投资,追求规模化,反而会引发效能下降,游客也没有好的体验。这需要把产业化的农业项目要和旅游相结合,形成体验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把附加值较低的第一产业直接上升到第三产业,形成不同产业层次的增加值,来抵补产业化投资形成的重资产成本。

长期与政策打交道的温铁军认为,让乡村振兴落到实处就需推进城乡融合,鼓励市民下乡,同时还需要破除市民下乡、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体制障碍,才能让农民与市民联合创业。推动乡村振兴,最大目标就是要实现城乡两个要素市场的自由流动,消除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撰文:《中国报道》见习记者邱慧

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