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记者 张利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贸易的日益活跃,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呈现出国际化、全球化发展趋势,食品安全全链条不断延伸。同时,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肆虐,给防范食品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带来新的挑战。
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举办的第十五届“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上,国内外专家呼吁,保障食品安全迫切需要用发展的眼光解决问题,用创新的手段应对风险,用合作的方式实现共赢。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田世宏指出,保障食品安全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他建议坚持系统观念,夯实食品安全工作基础;坚持科学观念,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坚持发展观念,推动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合作观念,实现食品安全共治共享。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姜江表示,维护食品安全需要国际社会齐抓共管、共治共享。各国监管机构、食品生产加工行业间要加强交流互鉴,探索食品安全治理理念和体系新思路,开拓食品安全合作新领域,加强产业科技创新和企业品牌建设,提升食品安全预警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卢鹏起看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了农业国际合作步伐,深化了农业开放发展新格局。当前,面对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变化、疫情冲击等全球性挑战,各国农业和食品企业应当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增进务实合作,坚定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农业发展,更好促进全球经济复苏、造福各国人民。
卢鹏起建议一方面要坚持互利共赢,促进农业共同繁荣。“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农业资源禀赋差异较大,贸易互补性强,投资与技术合作前景广阔。各国企业要充分利用多双边投资贸易协定带来的便利条件,拓展合作领域,挖掘合作潜力,推动实现各国农业产业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另一方面,要坚持生态优先,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各国企业要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让绿色切实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应坚持多边主义,推动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农业生产在许多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占GDP25%以上,并创造40%以上的就业率。对此,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表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农业应该占据中心位置,来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粮食安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安全、和平与人类福祉的重要组成部分。弗拉基米尔·诺罗夫建议在不损害环境的前提下提高产量,建立有效和可持续的农业模式。
在泰国农业与合作社部部长查棱猜看来,“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建立起地区之间的联系,并涵盖发展所涉及的各个维度。可持续的包容性经济增长,有赖于能够满足各方面需求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建立起国内外的互联互通,扩大经济活动的覆盖面,实现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泰国正通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和交通运输领域的合作,尤其是中老泰国际铁路,积极投身于‘一带一路’建设。一旦中老泰国际铁路全线竣工,不仅能够建立起这三个国家之间的连接,还能通过中国将整个东南亚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连接起来。这张‘一带一路’倡议下形成的交通运输网,在为跨国运输和国际贸易提供便利的同时,还为沿线国家的人民带来福祉。”查棱猜说。
查棱猜表示,泰国作为农产品和食品的出口国,期待着“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交通连接线建设,能够提高农产品和食品运输的便捷度,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缩短运输时长,促成农业和粮食体系改革方面的合作,从而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还有助于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实现农业和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十五届“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共同主办。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